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左宗棠与定西北、复新疆第二功臣、首任新疆巡抚的冲突

左宗棠能够在短短数年间成为一代枭雄,最终成为一位民族英雄。其原因就在于用人。曾经有人当面说左宗棠不如骆秉章,因为骆秉章手下出了个左宗棠;左宗棠手下却鲜有能与之抗衡的手下。其实,左宗棠之所以能够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善用当时社会上最需要的人才。左宗棠手下同样有许多在当时非常有知名度的人。

但左宗棠之后的晚清社会,不再需要为了领土敢于拼命的人,后世的人善于下棋而不愿对敌坚决抵抗,自然不需要社会需要的人,他们自然就没有知名度了。清廷可以容忍左宗棠这样的人才,但是当左宗棠成功之后,太平军、捻军已经消亡,清廷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甲午战争失败后而且曾国荃、李鸿章等相对好用的帅才,也已经呈现。为此,再出现左宗棠这样的“官场异类”已经没有可能了。

左宗棠的用人,有三大特点:一是论人才不论门第派系和亲疏远近;二是论品行和能力要德才兼备;三是对于他特别看重的人才,往往会有意识地严格要求。

左宗棠与定西北、复新疆第二功臣、首任新疆巡抚的冲突最可能成为“左宗棠第二”的刘锦棠

左宗棠是“中兴三杰”中唯一没有成为“军事集团”的一人,同时他也没有自己的固定派系和军队。就连楚军本身都是由江忠源和罗泽南的原军事将领、自身招募的将领。其左宗棠手下将领有:王德榜(1837年—1893年,字朗清,湖南江华)、崔大光、李世颜、罗近秋、黄有功、戴国泰、黄少春、张志超、朱明亮、张声恒十人收集王鑫“老湘营”旧部 1400 人,由王鑫之弟王开琳统领。

在西北时,刘锦棠和左宗棠曾发生过不睦,但作为和左宗棠脾气相投的爱国将领,刘锦棠在1871年七月接到左宗棠的情况通报:沙俄已经入侵黑龙江,北部边疆日趋紧张。而现在他们又在打西部边疆的注意。他们蓄谋已久了,必然会突然发动进攻寻求速战速决。我们不能不赶快准备。阁下的假期也快满了,希望招募几千乡勇。九月份西行助我。

刘锦棠接到信后,立刻按信行事。一点儿也没有一些人的挑唆所动容。刘锦棠在1867年1月跟随叔叔刘松山进驻西安,1870年刘松山战死。因为,“家族代(带)”的原因,刘松山留下的老湘军就只能由他的直系亲属或有亲缘关系的人继承,为此,刘锦棠就成了不二人选。刘锦棠在四年的西征中,一直充当着“急先锋”的角色。刘锦棠率领老湘军“全军带孝”急攻金积堡,最终经过一年多的苦战打败了马化龙。

其后,刘锦棠又消灭了马本源、马桂源兄弟在青海的势力。1873年刘锦棠又攻破了肃州马文禄部。可以说,刘锦棠部下的老湘军是左宗棠西征军中军事素质最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当时,左宗棠的楚军本部总计两万多人,刘锦棠的老湘军有一万多人,金顺军有两万多人,皖军将近一万人,其它军合计四五万人。而左宗棠最依仗的就是刘锦棠的老湘军。然而,就是这样的人才,左宗棠仍然与之发生了摩擦。这点其实一点也不必奇怪,领导与部下有几个没有摩擦的呢?

1877年开始,左宗棠和刘锦棠的关系出现裂痕。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军饷问题。作为前线总指挥加后勤总指挥的左宗棠,对于刘锦棠部的军饷要求越来越不满,最终要求他要节省开支。在用人方面,左宗棠对刘锦棠的幕僚周汉很不满意,要求开除此人,但刘锦棠不为所动。二人的芥蒂由此而生。周汉为什么得罪了左宗棠咱们先按下不表,先说说周汉“被精神病”的故事,这就能充分说明某些问题。

左宗棠与定西北、复新疆第二功臣、首任新疆巡抚的冲突

周汉字铁真,湖南宁乡人,1843年生人。周汉与左宗棠为何发生矛盾,现在并无可知。但周汉以“道员”头衔在1884年回乡后,眼见于外国教派在中国传教使得儒家思想受到极大冲击。编写歌谣反传教士,他的书由八个人捐资印刻了80万册,结果各地纷纷印刻,传遍全国。造成了1891年反洋教运动兴起。美俄法德,挪威荷兰比利时,丹麦意大利奥匈十国要求严惩周汉。结果周汉被评定为“精神病”,躲过了一难。

1897年,德国侵略胶州湾,周汉再次“旧病复发”,湖南巡抚陈宝箴,湖广总督张之洞再次以五年前的处理方法,宣布周汉“精神病”送到了特殊监狱看管。由此可见,周汉是一位民族主义者,左宗棠也是,但周汉更强势一些,说他是极端民族主义者未必。

当时,刘锦棠等将领当时对左宗棠一直不迅速解决伊犁问题,甚至对沙俄一战有些不满。左宗棠的考虑是沙俄是大国,陕甘以及新疆大部分不解决、不能自力更生的话,对沙俄一战的话再靠内陆困难太大。陕甘搞好了,成为对沙俄一战的后方基地是他的主要思路。作为刘锦棠的下属,周汉要比刘锦棠等人更为急于解决伊犁问题。因此,在工作上会多有被左宗棠愤怒的地方。

同时,左宗棠为了回汉日后和平,曾经采取了许多缓和双方矛盾的措施,因此,得罪了现在的陕甘青宁新疆五省、自治区的汉族当地官员以及极端民族主义者。周汉就是其中之一,他不顾左宗棠“禁止杀降”的命令,仍然杀降。因此,左宗棠有意将其轰回湖南。

左宗棠与定西北、复新疆第二功臣、首任新疆巡抚的冲突

1876年阴历九月西征军收复玛纳斯之后,刘锦棠请左宗棠转交功劳薄要求朝廷请功。然而,直到1877年阴历三月份仍然没有消息。刘锦棠认为左宗棠是有意不奏,左宗棠的解释是:可能半路丢了吧。

其后,二人又在进兵南疆的时机上发生冲突。左宗棠认为农历四月份出兵最好,但刘锦棠却在农历三月一日出兵。

其后,二人矛盾越来越大,左宗棠认为刘锦棠随着军功越来越骄傲自大。毕竟,左宗棠的地位较高,刘锦棠最终提出辞呈。很显然,清廷一是鉴于刘锦棠的能力,二是为了制衡左宗棠的势力,对刘锦棠屡加好言。

1878年六月开始刘锦棠连续三次要求辞职带着队伍回家,其主因是刘锦棠认为左宗棠对老湘军军功封赏不公。特别是刘锦棠这么大的功劳其官衔仍然还是正三品。

左宗棠对此的回答是:第一,没有裁撤之心。第二,朝廷共欠老湘军58.5万两白银的俸禄,但这些都是曾国藩、沈葆桢时期的老账,我替他追不了。第三,自己没有压制刘锦棠之心。

凭心而论,左宗棠对于刘锦棠确实有些不公,然而,这却是左宗棠的用人之道。左宗棠用人,希望先给手下一些挫折,让其听令。其后,才进行大力保举。然而,左刘二人高就高在,不会因为个人或各自小集团的利益,而罔顾国家利益。这与左宗棠死后,楚系的一些其他将领在民族危亡面前,对李鸿章不进行帮助有着很大不同。

1879年冬,左刘二人开始积极准备进攻伊犁。1880年七月左宗棠回京前夕保举刘锦棠接任自己的职务。八月清廷同意左宗棠的建议,自此以后二人关系和好如初。在中法战争期间,刘锦棠还希望自己率兵南下重新在左宗棠的率领下痛击法军。但无奈,清廷最终选择了妥协,左宗棠病逝后湘军势力迅速跌落,刘锦棠也因为无法施展抱负而心灰意冷。

甲午海战爆发后,清廷急令刘锦棠回京,但在途中刘锦棠染病去世。

左宗棠与定西北、复新疆第二功臣、首任新疆巡抚的冲突这部片子很好,但无奈被禁播了

通过左宗棠和刘锦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在晚清社会,过于公正廉明、对下属过于严格、对事物事件国政秉持正确的做法,虽然于己于社会于国家有利,但许多人、有些后人不会领情的。正如海瑞在现代社会的遭遇一样,与左宗棠一样有着爱国之心、为国之举、抗敌之智的人,其实也不要对自己太严格了。

左宗棠在这点上还是比较聪明的,也许是他熟读历史吧。他对官场潜规则、对官场人情世故等还是以顺从为主。然而,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也出现了一些更加近似海瑞的人,例如刘锦棠。据民间传说,刘锦棠之所以病死,就是因为清廉导致没有多少钱拿回家被婶母痛骂,导致病情加重所致。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要交际、总要为了生活,刘锦棠的叔叔死了,对于婶母来说,“天踏了”。她能咋办?侄儿高官,在晚清官场下,所有人都会觉得他少不了钱。结果,婶母见到的是清廉的侄儿高官,她为了日后的生活、子女的担忧化作了愤怒。

我们今人也不要过于埋怨刘锦棠的婶母,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一边希望出现清官又对贪官给予着同情。是不是自己也有攀援富贵之心。是不是自己也有嫌贫爱富之心。是不是自己也有不按规则凭借关系凭借金钱手段做事做人的事儿。是不是------

历史是公正的,现实其实很无奈。有些中国人其实不值得同情,男人、能人,真的不能对自己太较真儿。真像海瑞那样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走,在一些人眼中不是值得赞颂而是傻。左宗棠的作为值得人们借鉴。

在某些为了出名儿、为了显得与众不同的人、作者、专家、媒体,打着“真实”旗号,肆意侮辱海瑞、左宗棠这样的清官能官的时候,还有做清官愿望的人会伤心,已经是贪官的人则会畅快。同时,更会让更多的人对这个民族失去信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