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精心打磨,春联也可以“72变”

看设计师申青制作的复合字春联

本报记者 欧云霄

精心打磨,春联也可以“72变” 申青正在设计制作复合字春联 本报记者 任天驹 摄

贴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人们希望以此为全家带来幸福安康,放眼望去,红彤彤的一片,充满着喜庆,也预示着人们的生活会越过越红火。今年,家住人和的渝北人申青设计了一副全由复合字组成的春联,更是引来不少邻居的围观。

每一种元素都有故事

申青是一家工作室的老板,在她的工作室,我们见到了由复合字组成的春联。只见上联写着:“出门见喜、吉祥如意、吉星高照、岁岁安平、金玉满堂、紫气东来,四季安康”,下联为:“八方来财、日进斗金、年年有余、黄金万两、步步高升、财源滚滚、恭喜发财”,横批为:“五谷丰登、招财进宝、五福临门、出入平安。”和一般的春联不同,这幅春联上所有的字都是复合字,每个复合字均由四个小字组成,而上下联加横批一共由72个小字组成,装饰用的手绘插画也是72副,还点缀着72个过年的关键词,以及72首应景的古诗。

“因为元素都为72种,所以这幅对联的主题就是‘72变’,与之呼应的还有同主题的窗花、门神、红包、车贴、年历。”申青说,设计这款年货源于市场上的年货用品毫无新意,为了推陈出新,她花费半年的时间设计了这幅特别的对联。

春联是申青的心血之作,为了设计出满意的年货,她和另外两名设计师足足花了半年,查阅了《山海经》、《西游记》等书籍,研究了从先秦时期到宋朝的复合字体,翻遍了重庆《三峡博物馆馆藏年画》。而为了契合猴年的主题,她还精心地设计了对联的包装礼盒——猴哥的金箍棒。

只为让新年更有“文化”

“我只是想把春联做出创意,让大家在张贴它的同时找回儿时的年味儿。”申青坦言,起初决定复合式春联的时候,并没想到会盈利。她告诉记者,这款春联基本款36元,升级款72元,为了寻找成本最低的厂家,窗花、门神、车贴、台历等六样产品分别选在四个不同的城市制作。“第一批印了2000份,没想到上线没几天,就被朋友和老顾客一抢而空。”这样的局面出乎申青的预料,为此她又加印了几次,销量接近一万份,大大超出预期。

“卖了近万份,最大的收获其实不是钱,因为前期准备了太久,花了很多时间,收获最多的是经验。”申青说,从提出设想到产品成型,她和其他设计师们一直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经过无数次的修正,才有如今这套产品的诞生。对她来说,赚钱是自然的结果,而非目的。

“我只是把对生活的思考和态度用物品表达出来。”申青说,比如设计这套年货时,她只是想让贴年画、贴春联这样一个传统的过年项目,变成全家可以在一起阅读和欣赏、细细品味文字内容的过程,让孩子们能看看过去的老文化,了解几百年的习俗。

在时光中打磨惊喜

申青对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源于她的旅行经历。上大学时,申青瞒着家里一个人背着包从重庆出发,花二十天穿越丝绸之路,到嘉峪关路费便花光了,于是把唯一值钱的相机卖掉,继续走,最后来到乌鲁木齐,坐了三天三夜的绿皮车回家。毕业后她只上了一年班便辞职了,边写作边旅行。她游历了长江沿线的九个城市,对各地的传统工艺品如数家珍,“苏州的缂丝,南京的彩灯,无锡的漆器,宜兴的陶,景德镇的瓷,湖州的笔,宣城的纸,万安的罗盘,南通的采蓝。”这些传统工艺品在选料上的严格把控和制作上的精雕细琢,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影响着她的设计理念。2012年,她在重庆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取名“朴光”,寓意为“用朴素的光照亮生活”。

慢工出细活,一般流水线上熟练的缝纫工一天可以加工几十件衣服,申青工作室的一件衣服却往往要等上好些天甚至半个月,她常说慢工出来的制作保证了每一件都是孤品,带着属于它自己的故事,绝不会撞衫。

从藏着无数巧思的“金箍棒”,到半个月制作出衣服,申青善于在时光中慢慢打磨惊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于她而言,让朴素的光照亮生活,将传统文化和手工制作融入新鲜的创意,让老祖先留下的思想精髓得以保留并传承下去,这是她的初心,也是她努力的方向。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