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他是以善谋著称的开国元帅,单单一个防御战竟然就有这么多讲究

他是以善谋著称的开国元帅,单单一个防御战竟然就有这么多讲究(电视剧《刘伯承元帅》,刘伯承)

1946年9月27日,国共打响了著名的龙凤之战,二纵五旅首先进抵龙固集布防。第二天,纵队司令员陈再道将五旅的部署情况向刘伯承进行报告,刘伯承听后说,晚上10点他要到五旅召开干部会,作进一步动员和部署。

晚上9点,五旅营以上干部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了旅部作战科。从9点到10点,还有一个小时。军事干部们大多是急性子,一些人不时看着手表,就觉得指针走得太慢。有人断言刘伯承不会正好是10点到,因为野司离龙固集有几十里地,天又黑,“刘司令那么大年纪,骑马也跑不了那么快。”还有人说,也许是接电话的人听错了,“会不会把深夜4点听成是晚上10点了?”

外面突然传来一声喊:“刘司令来啦!”众人一看手表,不快不慢,正好是10点!

因为晚上天黑路又不平,骑马不能跑,所以刘伯承是乘坐一辆胶皮轱辘大车来的。他的时间观念非常强,坐在大车里被颠簸得左摇右晃,还嫌车跑得慢,对身边的人说要是再这么慢慢腾腾,还是下车骑马好了。参谋们急忙劝他:“天这么黑,就是骑马也不能跑,还是坐车快。”

到了目的地,这些参谋忍不住向五旅的人“叫苦”:“刘司令路上老让我们快,快,快!”

刘伯承说:“叫你们快,快,是我觉得并不快,有点像老牛拉破车。”

他是以善谋著称的开国元帅,单单一个防御战竟然就有这么多讲究(电视剧《刘伯承元帅》,与会干部)

他问来开会的人都到齐没有,回答说早到了。五旅副旅长牟海秀补充道:“刚才同志们在议论,说我们接电话时是不是把深夜4点听成是晚上10点了。”

刘伯承听了马上说:“10点,4点,相差太远。在战场上你们要是这样误解时间,该多危险哪!”

干部们在一座农家大院席地而坐,刘伯承坐在中间的一张长板凳上,给大家讲述战役意义和战术要领。

他先从第五军的历史讲起。第五军成立于抗战时期,系国内组建最早的一支装甲部队,最辉煌的战绩是在昆仑关战役中重创日军第五师团。此后它作为远征军的主力入缅作战,但几近覆灭,撤回国内的不足两万人,刘伯承因此评论这次远征打得“不怎么样”。

现在重新编组后的第五军继承了它早期的战术特点,即火力很强,编成内有榴弹炮、山炮等多种火炮,且步炮协同。二纵尤其是五旅要阻击这样的强敌,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五旅过去以打攻坚战见长,有一个团在上党战役中冒着敌人的炮火,架着梯子攻潞城,一共只用了十分钟。现在换成了打阻击,就有人认为不过瘾,是在啃骨头。刘伯承说,啃骨头有时也是有必要的,“如果把这根骨头啃掉,蒋介石的肉就无从长起了”。

虽然是“啃骨头”,但刘伯承担心就担心五旅把打攻坚战的办法全盘搬到阻击战上来,从而一味死守,形成消极防御。

抗战时期,刘伯承指挥一二九师,有一个三十二团打阵地防御战没打好,他就批评该团指挥员:你们那个是消极防御,不是积极防御。

按照刘伯承的观点,积极防御的战法有两种,一为“迂回法”,一为“层层抗击法”。他要求二纵包括五旅采用的战法是“层层抗击法”,或者叫运动防御、移动防御。

他是以善谋著称的开国元帅,单单一个防御战竟然就有这么多讲究(电视剧《刘伯承元帅》,刘伯承在阵前指挥)

这种战法把战场视为移动的立体,主张实施多层次、大纵深防御。刘伯承强调,第五军火力强,所以每一层防御工事都要筑牢加固,以减少部队伤亡,但又绝不能死守,而是要“教师爷打架,先让后打”。

当然“先让”不是说阵地能轻易放弃,事实上,每一层工事都要负起阻击、消耗、箝制的责任,才能达到积极防御的总体效果。刘伯承计算了一下,要确保三、六、七纵在“凤战”中的歼敌时间,二纵在龙固集最晚要守到10月3日,在此期间,“每天只让它(即第五军)进2、3里,三天只进8、9里,这样就消耗了敌人,保存了自己。”

散会时已是深夜12点,刘伯承又钻进那辆马车,身披棉被,前往战场的最前沿——十四团阵地。他视察了十四团的防御阵地,并亲自对该团的作战队形进行了指导。

他告诉十四团指挥员,防御时最好采用三角队形,三角的最后面可以多设上几道防线,多放一些部队。这样就可以软顶硬打,起到先把敌人盘软,然后再打的作用。

刘伯承离开十四团时,天已经亮了。马车刚刚出村,第五军进攻的炮弹就在村西爆炸了。

(节选自关河五十州《谋帅刘伯承》)

实体书《谋帅刘伯承》现已出版上市。

他是以善谋著称的开国元帅,单单一个防御战竟然就有这么多讲究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