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乐器教育能提升我们哪些品质?

乐器教育能提升我们哪些品质?

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而小提琴则被誉为“乐器之后”。今天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受众多家长之托,开始时我本人的确有些犹豫,因为我不是专业的音乐教育老师,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乐器上失败的例子太多了,所以经过两周的思考,决定还是要以一个非音乐教育专业的老师写出这篇文章,本文只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其他之用。

首先,我来先说说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的最佳年龄:

学钢琴的适龄期:其实孩子在胎儿时期就已经生活在音乐的世界里了,他们感知音乐,认知音乐。如果孕期妈妈在孕期里每天都听音乐,宝宝在出生后在音乐潜能方面会有很明显的专长。因为学习钢琴,需要宝宝具备一定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宝宝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最起码能认识简单的五线谱,也包括一定的听力分化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如区分音乐的高音、音色、单调等,还包括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指的力度和手发育的大小等。正常接受钢琴教育的平均年龄是在5岁左右。但如果宝宝的自身条件、家庭条件还有就是在音乐上面很有造诣的话,基本上3岁左右就可以用音乐熏陶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学习钢琴。

学小提琴的适龄期: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自己要想演奏出好音乐,对个头及手指头尚小且力量不够的3-4岁幼儿来说,过于勉强。因此,建议学习小提琴的平均年龄也是在5岁左右比较好。但是,如果幼儿的天姿较好,且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也可以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由于小提琴起步较难于钢琴,所以个人建议学习小提琴的孩子们可以先参加Group班,和大家一起渡过最无趣的“前奏”,待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后,且一直保持着对音乐的热情,家长可以考虑给孩子一对一的教学。

其次,我再来说说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的益处:

学习钢琴,如果没有坚持与忍耐,根本弹不好一首曲子。学生要忍耐坐在钢琴前的孤独,忍耐不断失败的打击,坚持不放弃。学钢琴的前三个月是比较无趣的,有毅力的学生和家长只要坚持过了前三个月,后面的钢琴学习就比较有规律性了。其实学习钢琴不仅是看孩子的毅力,关键是看家长能不能陪孩子一起渡过这最重要,也是最枯燥的前三个月。到了第六个月以后,孩子就可以独立学习钢琴了。很多家长都愿意一起陪孩子学习钢琴,但我个人建议,当过了六个月以后,应该给孩子一个独立学习和理解音乐的一个空间。有些钢琴老师始终让家长陪伴孩子,这样做的唯一好处就是老师省心省事,但从儿童心理学来讲,孩子长期处于紧张学习的空间和状态,最后的结果就是,考过十级以后,孩子再也不碰钢琴了。在我们身边,相信这样的例子不少。

对于幼童初期学习钢琴,建议练琴时间每天在10分钟左右,儿童及青少年少则半小时,长则数小时。练习的方法可以灵活一些,可以分次、分段、或者是按曲子的类型等方法来练习。

没有一个成功的音乐家能边练琴,边东张西望、胡思乱想。这绝对在浪费光阴和精力。乐谱上的音符、节奏、符号、速度、风格、句子,每每需要全情投入。这就是在培养学琴的专注力。长期下来,不但提升了个人的素质和品质,同时也提升了为人处理的一种态度。学习钢琴,不只是左手和右手的配合,还有左脚与右脚,眼睛与耳朵,理智与情感的配合等。这是在造就一学琴的协调性,同时也是开发学琴者的左右大脑和小脑。

学习钢琴,可以开发学琴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就像是朋友一样在和我们说话,讲故事、或陈述表达,或抒情表露,学生需要有想象力才能融入到当中的情感。同时,学习钢琴还可以舒缓一个人的心情和情绪,可以提升学琴者的自控管理能力。

发表在美国学术期刊《PLOS ONE》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功能。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将一批9岁~12岁的儿童分成两组,一组接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并在两年内演奏过乐器,平均每周学音乐的时间为3.7小时。另一组从没学过音乐。研究人员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发现,上音乐课的孩子,大脑中与高级认知功能关联的脑区机能得到提高,这些高级认知功能包括学习并记忆新信息、做出正确选择、解决问题、做规划等执行功能。

研究人员表示,执行功能比智商更能预测一个儿童未来的学业成就,也就是说,学音乐的儿童日后在学术前途上可能更有发展。

学习小提琴的益处:

一向被称为“乐器之后”的小提琴,是一件表现力非常丰富的歌唱性的弦乐器。既可以演奏非常抒情、甜美的旋律,又能奏出热情、激动的曲调和活泼、欢快、强有力的音乐。小提琴的学习锻炼了数学思维,把一种把理性的知识转化为一种情感的表达。作为一种审美的修养,把手、眼、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锻炼了脑力,又锻炼了身体,达到全面开发智力和情商的目的。具体说来,孩子学习小提琴可以左右手齐动,能同时开发左右脑的思维,使孩子更聪明;学琴过程中由于眼睛要不停地扫射乐谱,能大大提高孩子对事物的关注能力;小提琴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方便外出演奏。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小提琴的乐声缓解一个人的情绪和心情。某些时候,音乐是可以治愈一个人的伤痛。

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说过的一句话:“让孩子学琴,主要为的不是造就小提琴家,而是造就人,音乐对人的性情有极大的陶冶作用,会使人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所以说,孩子学琴最重要的是一种素质的培养,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让孩子爱艺术、爱生活、爱创造、人格健全。因此,专家认为只要小孩子的手的机能都正常,手不是太小,都可以学琴,甚至智障的孩子都能学习。音乐素质的条件是:耳朵分辨音准、音色的能力、乐感节奏感和两手的灵活性,以及良好的记忆力都是很重要的基本条件。虽然这些通过训练都是可以改变,会提高的,但如果自身条件好,学习起来会更顺利。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曾受训成为一名钢琴演奏家。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曾是一位专业的单簧管和萨克斯风演奏者。

对冲基金亿万富豪布鲁斯·科夫勒是一个曾经在朱利亚音乐学院上过课的钢琴家。

多项研究将音乐学习与学术成就联系在了一起。但是,到底是严肃的音乐训练的什么方面与其它领域的杰出成就有关呢?

这种关联不是巧合, 有专业人士用这个问题问过从科技到金融到传媒行业的翘楚,他们过去全都有过严肃的音乐家生涯(经常不为人所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们的职业成就和他们的音乐训练有关。

这种现象不仅限于数学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让人震惊的是,许多功成名就之人都说音乐为他们开启了创造性思维的大门。他们的经验表明音乐训练磨砺了其它品质:团队合作、聆听的能力、将分散的想法组织在一起的思维方式、能同时关注当下和未来的能力。

仔细观察,你将发现几乎任何一个领域的顶尖人物中都有音乐家。保罗·艾伦给出了一个答案。他说,音乐“强化了你的创造能力。”艾伦先生7岁开始演奏小提琴,长大之后改弹吉他。即使在微软的早期时候,他也会在马拉松式的编程工作结束之余拿起他的吉他弹一弹。音乐和他白天的工作一样,不过各自梳理的创造性冲动不同。他说,音乐和编程都是“促使你的思维超越目前存在的东西,用新的方式表达你自己的东西”。

NBC驻白宫的首席记者陶德先生说,多年的练习与竞争与他所说的“追求完美的动力”有关。广告业的佼佼者斯蒂芬·海登把他最著名的作品―为苹果公司拍摄的名为《1984》的广告――归功于他作为大提琴演奏家的背景,这一广告描述了对独裁者的反抗。他说,“在我想起斯特拉温斯基的时候,想到了这个创意。”他补充说,他的大提琴表演背景帮助他和别人合作:“合奏能训练你很好地和别人一起演奏,能让你知道什么时候独奏,什么时候跟着别人的节奏演奏。”

许多杰出成就者说,音乐起到了一种“隐藏语言”的功能,这种语言可以提高联系分散的甚至矛盾的想法的能力。在他执掌世界银行期间,沃尔芬森先生曾经到访过100多个国家,经常观看当地的演奏(偶尔还借一把大提琴亲自下场演出),这帮助他了解“当地人民的文化,这和他们的资产负债表截然不同”。

很多学生开始时不愿意去练习钢琴或者小提琴的基本功,其很多原因是因为基础知识的枯燥,老师教学方式的呆板,和父母严厉的看管教育等,给孩子的精神带来了很多的负荷压力。那么,为何要练“基本功” ?因为在钢琴和小提琴考级中,都有相当分量的基本乐理考试,各级的基本内容几乎完全一样。

在学琴的过程中,要想打好基础,必须要进行长期的技术训练,父母和学生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学琴的初期,基础技术训练会有些枯燥无味,而短时间内又难以见成效,学生就容易放弃练习。而还有些原因是因为父母长期看不到孩子的进步,只是一心只想听到孩子弹好听的乐曲,这样的认识必然导致对弹奏技术既无心又乏力,不能坚持练习,这就不利于钢琴和小提琴弹奏水平的提高,尽管渴望弹奏许多较高级别的乐曲,也将因为基本功太差无法胜任而遗憾。

还有些问题是因为基本弹奏方法和姿势不正确。一些学生在弹基础音阶练习时,肩臂很紧,手指很柔软,没有力气没有节拍,很不均匀。因此,一定要遵循正确的、科学的和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其实是抽象、多样、丰富并且赋予生命活力的艺术,所以学习琴类的乐器至今都看起来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会那么排斥练琴呢?首先,父母在为孩子选择老师的时候,要结合孩子自身的性格和特质来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老师,因为,引导者是孩子在学琴路上的领路人,也可以说是人生重要的伯乐,如果对于老师的选择,家长只是重视老师的级别、学历,而忽略了老师的教授方法和老师自身的性格等,这些问题都会让学生失去对学习音乐的乐趣和信心。其次,当孩子在学习琴类乐器的第一天起时,有些父母便全部阻断了孩子们之前的行为和习惯,每天千叮万嘱的事情便是练琴、练琴还是练琴。孩子们随之而来的是情绪和来自家长们严厉的督促,这时候是他们最需要缓解和鼓励的时候。

那么该如何缓解呢?那就离不开方法了,方法之一:尽量不单纯只练习技巧,建议同时选用包含某些技巧的练习曲、乐曲、奏鸣曲等。方法之二:不要每天只练习本周学习的新曲子。个人建议,在每天练习完新曲子后,要至少练习几首旧曲子,循序渐进坚持这种方法练习,家长很快就能看到孩子在学琴这条路上的进步,同时也缓解了孩子抵触的情绪。方法之三:个人建议不要以时间规定为练琴的标准。有些时候,不懂音乐的家长,只单靠时间来给孩子定性规定,但根本不知道孩子在练习时候出现的问题,如果是这样,孩子练习再多的时间也是无效的。建议家长和老师定期沟通更有效的练习方法,这样既保证了孩子的“新鲜感”,同时也增加了孩子在学琴这条路上的“成功感和自信心”。方法之四:对于初期或者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学习的接受能力来适当的调整练习的模式,比如说开始练习的时间由少逐渐增多。其对孩子的理由便是:因为你很棒,所以学得快,多练习你就可以多弹好听的乐曲。最终的目的还要鼓励孩子,用潜意识暗示孩子的优点和信心。方法之五:孩子在上课或者在练习的时候,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不要一边看手机或者是I Pad,更不要打电话来打扰孩子们的兴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生活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行为习惯都是在家里养成的。如果大人没有以身作则,而且又没有合理的理由,他们就会从大人的生活漏洞中找出一万个理由来反驳你。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些缺陷,但教育的一大意义是让人克服这个缺陷,所以建议家长们想一想,先从克服自己开始,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孩子。否则,给孩子创造在好的物质条件都没用。方法六:要多鼓励孩子。对于小的孩子,家长可以用做游戏的方法来让孩子们参与到音乐中来。在这个过程的转变,家长不要错过任何可以表扬他们的机会,也不要错过任何让他们知道自己不足的机会。对于大的学生,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走到音乐的殿堂中去展示和肯定自己,可以多参加一些比赛,但家长不要把名次看得太重,只是让孩子们重在参与便好。过度的重视名次,可能会导致孩子以后拒绝登上舞台演奏。

世界教育箴言妙语:

●教育随生命开始,在我们察觉个性已建立之前,后来的教诲已很难将它移动及改变。

——(英)莎士比亚

作者简介:雪明子(专栏笔名)

  • TYT INVITATIONAL EDUCATION CENTRE阶梯启发潜能教育中心创办人(本中心已被授予“国际诚信教育机构”和“创新教育奖”)。

  • 同时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和潜能学专业背景,拥有十余年的专业教学实践和个案分析的经验,是一名专职的教育和心理学研究工作者和作家。

  • 资质包括:婴幼儿亲子教育师、婴幼儿早期教育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全脑培训师、潜能开发导师、青少年心理辅导师、国际综合能力认证考官、职业规划师等。

  • 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结合人从胎儿时期至青少年和成年时期的能力发展与不同时期心理成长变化的特点,研究出一套“阶梯渗透式潜能教育法”和“舒柔身心理疗法”(简称:心情教育)。至今已培养并发掘出十余名天才儿童和高才生,成功帮助百余名家庭解决家庭教育、亲子教育及青少年儿童成长教育等问题。

PS:如需转发,请连同作者简介一起,其他信息可以选择转发,谢谢合作!

乐器教育能提升我们哪些品质?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