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雅昌专栏陈墨:青田石雕的产业优势与发展掣肘

一部青田石雕史,就是一部青田人民奋斗史,就是一部青田文化积淀史。而浩瀚精深、灿若繁星的青田石雕文化遗产,就是青田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就是青田记忆之“根”。

青田石雕历经几个世纪的传承发展,在雕刻技法、风格塑造、情趣意境上,提升到文化艺术的高度,真正地成为了一种文化的构筑。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青田石雕有100多件精品被国内外国家级博物馆收藏,有1000多件被各省市博物馆收藏。

雅昌专栏陈墨:青田石雕的产业优势与发展掣肘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爱廷石雕作品《丰收》

青田石雕具备哪些产业优势?

“弘扬石雕文化,发展青田石雕地域特色经济”,是青田县政府部门持之以恒予以重视和关注的工作内容。近年来,青田石雕行业,对内通过成立管理机构,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学术研究,壮大石雕队伍建设等方面,强练“内功”;对外通过积极组织艺人参加各种评奖,鼓励青田人在外经营,不断加强石雕宣传等方式,打造“品牌”。由此,青田石雕产业发展迅速,成为青田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1扎实的产业基础

青田石雕艺术自“崧泽文化”时期发端至今6000多年,经历启蒙、发展和成熟等几个阶段,积淀了丰厚的石文化底蕴。特别是建国以后,青田石雕以其独特的精湛技艺,被外交部首选为国礼馈赠外国元首。作为文明和友谊的使者,它见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风云际会;它超越时空,超越国界,显示一个地域的神奇和一个民族的魅力。1995—1996年,青田县因此被国家文化部、农业部授予“中国石雕之乡”和“中国石雕艺术之乡”。2001年,青田石雕率先取得全国首家石刻类原产地证明商标;2006年,荣登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等等。这几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又一次证明了青田石文化产业的艺术实力和发展优势。

2一定的产学研究基础

近年来,青田县政府先后花大力气、大投资兴建的“211文化产业工程”:即2个石雕专业市场,1座青田石雕博物馆,1个石雕工业园区等硬件设施,有力地推动了青田石文化产业的集约化发展。目前,全县有2万余人从事石雕行业的创作、经营和研究,其中拥有国家级大师称号的7人,省级大师称号的9人,拥有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的62人,中级职称的126人,初级职称的100多人。它已基本形成了一支以国家和省工艺美术大师为领头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和中级工艺美术师为中坚力量的梯队式创作队伍,投身于石雕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上规模、上档次的石雕市场,培育了一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营销大军,形成了一个专业的石文化研究机构,培育了一批石文化研究人才,积累了一批石文化研究学术成果。有了“创作、营销、研究”这三驾齐驱的马车,青田石文化产业正以高昂的姿态向着更纵深更高远的目标进军!

3广泛的群众基础

南宋时期,与青田毗邻的温州,古称“东瓯名镇”,是对外贸易的口岸之一。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青田石“制为文房之雅其及文人所用之图章,小件玩耍之物而已。”300年前, 青田石雕成为了青田人打开山门、闯荡世界的“通行证”。据民国二十三年英文版《中国年鉴》称:“早在18世纪中叶,……少数国人循陆路经西伯利亚前往欧洲,初期前往以青田籍人为多,贩卖青田石制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国内经济发达,华侨回流等因素,在青田社会各阶层形成了“爱石、品石、玩石”的浓厚氛围,许多华侨和侨领从藏石,不惜千金,不计个人得失,投身于青田石文化产业的开发,在国外大中文化名城积极开展“青田石雕全国巡回展”等公益宣传活动,为石文化产业发展和推广营造强大的攻势。

4优越的区位条件

和其他名石所在地相比,青田地处“长三角”辐射地,周边便捷的海陆空交通便捷发达,邻近地区富裕,经济实力雄厚等等,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青田石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优越的区位条件。

在新时期打造品牌和文化产业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的意识到,作为人文精神的承载物——青田石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雅昌专栏陈墨:青田石雕的产业优势与发展掣肘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林伯正石雕作品《梅林鹊声》

青田石雕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众所周知,青田石雕是技术与艺术的典型结合,但近代科技的文明孕育了产业革命的爆发。机械生产和系统内严密的分工,把艺人限制在局部、单一、重复和枯燥的操作之中,技术和艺术的双赢合璧关系被彻底的肢解了,使传统的青田石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人才组织和培养的问题是首当其冲的。青田石雕当前极少的手工艺大师和巨大市场潜力之间的矛盾已经日益突出。以前传统技艺的师徒传授和手工作坊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逐渐缩小,甚至断档。传统技能人才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如不加以足够的重视,青田石雕很难有新的突破;对于那些既能走出青田石雕专业技术圈子,又能了解和整合民族技艺文化,促进技艺的转型和创新发展的人才,更是少而又少。如不建立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并开展相应的研习活动,就会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青田石雕原料保护的问题是到了不得不严控的时候了。青田石雕原料是叶蜡石中最高档的,俗称“青田石”,是不可再生资源。在现代机械开采中,正被不断蚕食。如何形成合理的保护机制,使自然资源在当代人们中得到最优配置,在现代与后代子孙之间得到公平配置,是青田石雕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青田石雕历史作品的收藏和研究严重不足。青田石雕从“崧泽文化”时期的石璜、六朝墓葬品制作、五代的佛像雕刻、元、明的印章、清代、民国名家参与国际博览会展览后的技术改进,以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过出类拔萃的杰作与文革期间特殊风格的作品,在青田本土集藏中,无论民间还是官方数量偏小,乃至年代断档,都不能充分展示青田石雕的朝代特征与雕刻艺术的传承关系,不能有效地显示青田石雕的历史发展轨迹。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旦失去地域文化及传统文化背景的有力支持,青田石雕将何去何从?

陈墨简介:

1965年出生,浙江青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1987年毕业于宁波大学英语系。199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中国青田石雕博物馆执行馆长、西泠印社青田印学基地秘书长、浙江省丽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青田县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青田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作者:陈墨

编辑:高静

雅昌专栏陈墨:青田石雕的产业优势与发展掣肘

更多收藏类信息请扫描二维码,下载“雅昌兜藏”app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