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不同付款方式暴露你的年龄了

现金、刷卡、移动支付不同付款方式暴露你的年龄了

不同付款方式暴露你的年龄了

如今,支付方式多种多样。记者赵亮摄

不同付款方式暴露你的年龄了

面对面快捷移动支付。记者赵亮摄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如今,手拿现金去买车、买房的情景早已成为历史,人们消费付款时有了更多选择,可以刷卡,甚至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来支付。近日,记者走访了银行、超市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发现多种付款方式下,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选择,且年龄界限比较清晰。

1

60后、70后:

手握现金心里踏实

多少年来,现金与我们形影相随。每个人的钱包、口袋中,都或多或少的装有一些现金。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不可否认现金曾主打的支付功能正在被分化。

记者走访部分银行营业网点时看到,营业厅内以满头华发的老年人居多,中年人次之,青年人较少。记者采访了部分中老年市民,一位老人表示,他是来银行支取工资的,用以日常开销。说到日常的花销,老人表示主要是到市场、超市购买一些日用品。老人说其在日常消费过程中,没有用过银行卡,更没使用过手机付款。“岁数大了,还是用钱安全,该花多少、找回多少,拿在手里自己清楚。”老人说。

其间,一位老人到银行取钱,银行工作人员提示当时排队的人比较多,可以到ATM机上去取。老人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会用。

受访的多位老人表示,他们一般都会用现金来支付消费款项,但出现大额的支出时,会在家人的陪同下,用银行卡支付或到银行提现。

记者还采访了其他不同年龄段的市民。一位70后市民表示,现金会让他有安全感。他说,其钱包里平时会放1000元以上的现金,用以应对日常的支出或突发情况。“平时买东西或者有朋友聚会啥的,包里多放点钱,有安全感。”他说。至于刷卡消费,他并不排斥:“包里除了现金就是卡,想用现金用现金,想用卡用卡,怎么都行。”

另一位70后市民在接受采访时,从裤兜里掏出了大把现金,共不到2000元。他说,他平时身上会带着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的现金,从不装银行卡。“我觉得带着钱心里踏实。”他说。一次,他去给车换轮胎,钱没带够,商家表示可以第二天过来补足款项,他表示拒绝。后来,他到银行取了钱,才换了轮胎。他说:“从那次后,我就宁可多带点现金。”“为什么不刷卡?当时就可以换了轮胎,不用再跑一趟。”记者问。他笑着摇了摇头。

2

80后:现金要带,付款首选刷卡

对于付款方式,80后受访市民则表现出不同的选择。记者梳理后发现, 80后受访市民对于付款方式多首选刷卡,现金次之,一部分人会选择利用手机的第三方软件支付。

一位80后告诉记者,他的钱包里一般装几百元钱,有备无患,但一般不会用。在消费付款时,他一般首选信用卡。能用卡的情况下,不会用现金。 “现金只是带在身上,买些小东西时用,一般都是用卡。因为我懒得去银行,懒得用柜员机。”他笑着说。

另一位80后对于刷卡的依赖程度更高。他说,他平时出门,口袋里的现金不会超过200元,但卡包一定会随身携带,包内有3个银行的银行卡。在他的生活中,去超市、坐公交等,全部用刷卡的形式支付。对于为何只带200元钱,他说,以前他身上也有过携带数百元钱的时候,但感觉钱花得太快,没买什么钱就没有了。自从用卡后,他感觉自己花钱的速度降低了,有助于自身的储蓄,而且200元钱只用于平时买烟、买水、买饭等。“足够用了。再说钱丢了就丢了,卡丢了还能补,不会出现大的损失。”他笑着说。

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办?这位80后有着自己的观点:“我带着卡,相当于带着自己的大部分家当,现在ATM机随处可见,随用随取。”“有没有遇到过尴尬的情况?”记者问。“有。”他说,有一次,他带着孩子去南湖的一处娱乐场所玩,当时那里不能刷卡,只能现金支付。由于平时对现金不太重视,当天他身上只有几元钱。“连20元的门票都不够。”他说,后来他和工作人员协商,最终通过微信支付了门票钱。“从那以后观念没发生转变?”记者问。他笑着说:“没有,但是会注意口袋里随时有一张‘大票’。”

3

年轻人成手机支付主力但并非专享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惠及大众,移动网络电子支付形式已被广泛接受。

说到网络支付,首先是网上购物。如今,网上购物早已不是年轻人的专享,已经有不少中老年人加入其中。记者采访的中老年市民对网络购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其中一部分人能够自己上网操作,并支付货款;一部分人则自行在网站选好商品后,让子女代为支付。

一位60多岁的老人表示,他就在网上买东西。此前,他的孩子在购物网站帮他注册了账号,并教他如何付款。“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就是看图选东西,选好后学会怎么花钱就行了。”他笑着说。

网络购物仅仅是网络电子支付的一个方面,相当于从虚拟到虚拟再到现实。而今,移动网络电子支付已经走入寻常生活,让虚拟世界照进现实生活。

记者在询问一位70后市民的支付方式时,旁边一位90后市民突然说:“用支付宝啊。”记者转而采访该市民。她说,在她的钱包里现金与卡并存,现金一般在五六百元左右,银行卡若干。在支付方式的选择上,她说在超市等地刷卡优先,尽量不用现金。除了这些,她的手机上也安装了支付宝,微信上也绑定了银行卡。平时,这两款软件也是她的支付利器。

一位80后市民则告诉记者,他曾用微信红包支付过理发的钱,甚至曾用微信买过一碗板面。

其实,在付款方式的选择上,人们存在年龄段的划分,但究其选择的原因,无外乎安全、方便或是心理上的原因。

记者采访中遇到一位80后市民,他表示,不久前,他们一家自驾到天津某景区游玩,没花一分钱现金。他说,在去之前,他们从网上团购的门票。进入景区后,一应的花销全部记在卡牌上,在出门时统一付款。“门票是网上买的,离开时刷卡付款。开车走高速用的ETC,加油刷的卡。现在付款方式很多,确实很方便。”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个明显的特点。银行卡对于老年人基本上可视为现金存取的工具,涉及消费付款的情况相对较少,加之老年人对ATM机不甚熟悉,所以银行里多为老年人的身影。

对于中青年而言,银行卡则是必备之物。在银行卡的使用上,不少中青年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进行账户间的转账,以及从银行账户到第三方软件的划拨,从网络上完成资金的转移,以满足日常消费的支付。

一位80后曾说:“我的资金转移与支付基本上都通过网络完成,几个月也不一定去一趟银行。”

记者 魏伟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