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厚德传梓里 孝亲美名扬

厚德传梓里 孝亲美名扬

厚德传梓里孝亲美名扬

---记宋正忠、王淑霞夫妇敬老孝亲的感人事迹

2016年1月12日,微雪。我和庾岭中学校长蔡占军、副校长杨勇、工会主席程正东三位同志一起,带着学校工会慰问困难职工的薄礼,带着学校及全校职工的深情厚谊,去困难职工家里送温暖。杨勇副校长开着自己的车,我们一路小心翼翼地行进在冰冷冻滑的水泥路上。行至炉道粉笔沟,简易公路,坎坷颠簸,好在土路不滑,几十分钟后。来到了宋正忠同志的老家。

厚德传梓里 孝亲美名扬

这是一座典型的农家住宅,土木结构,依山傍溪,四间正房。室外,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室内,炉火熊熊,温暖如春。宋正忠同志的父亲宋家啟老人,棉袄棉裤,坐在火炉旁的轮椅上,气色尚好,精神颇佳,思维清晰,语言明白。我们说明来意后,年届八十的老人,涕泗横流,热泪盈眶,激动不已。我们四人也不禁感叹唏嘘。十几分钟内,宋正忠同志的妻子王淑霞,又是给老人端饭,递调羹,又是为老人系围裙,用卫生纸擦鼻涕,细心周到。我们还注意到老人棉裤的左腿裤管上还绑着布带子,因为他身体左侧半身不遂,气血不畅,以致肌肉萎缩,格外怕冷,因此裤脚上绑着带子,以便保温。

我和杨勇副校长来到和宋正忠同志一墙之隔的宋传银家,想进一步了解情况。宋传银是宋正忠同志的本家,比他高两辈,已六十六岁,白发苍苍,患有脑梗。老人动情地向我们述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不容易啊!当媳妇的能为公公侍奉吃喝,擦身洗衣,端屎端尿,做女儿的恐怕都难做到。”我们还了解到,宋正忠同志姊妹七人,四男三女。三个姐姐早已出阁,儿孙满堂,家庭负担不轻。由于住在山沟,难娶妻子,其中弟兄四人中,两个弟弟都远离老家做了上门女婿。常年在外打工,大哥宋正富亦招赘于洛南古城贺家,由于车祸致其嫂留下神经后遗症,于是,其兄领着一家人重返故乡粉笔沟,光景也过得紧紧巴巴。

厚德传梓里 孝亲美名扬

宋正忠同志是我的学生,对其情况我颇熟悉。前几年,他妻子在县城,照看女儿上高中,并且连他大哥的儿子贺齐一同照看,吃住一起,不分彼此,视同己出。2014年其女宋燕考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其侄贺齐亦同时考上了西安石油大学,其孝悌之行在家乡传为佳话。

我们又来到不是宋正忠同志本家的近邻汪成来家采访,汪成来妻子潘月琴向我们讲述了宋正忠之妻王淑霞孝敬公公的许多细节:比如公公久病卧床,易生褥疮,尤其夏天要常为公公,拭身洗浴,端屎接尿,有时帮其翻身也很困难,其间的不便、尴尬和无奈可想而知。王淑霞曾向潘哭诉:“有啥办法?我只能把他当小孩子,不去多想,否则难为情还咋伺候?”

厚德传梓里 孝亲美名扬

古人云:“对父母不能尽孝,对国家必不能尽忠。”“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此言非虚。古之太学,除七品以上的官员子弟能上外,就是庶民百姓中“举孝廉”者有资格上,由此可见,以孝治天下曾为历朝历代沿袭的道德准则之一。以蔡占军校长为首的庾中领导班子,倡导“成功教师,成就学生,幸福家庭,服务社会”的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为引导和培育社会公序良俗,获知宋正忠的事迹后,有意策划安排的这项活动,其用意可谓深矣。

有一幅对联这样写道:“万恶淫为首,不在乎心,而在乎迹;百行孝为先,不在乎迹,而在乎心。”说的再明白不过。孟子云:“食、色,性也。”食欲、性欲是人的天性。儒家也不是禁欲主义者,君子好色而不淫。”所以《诗三百》开篇,即为《关雎》。行孝人人可做,人人可行。经济境况和客观条件不应当为借口,因为“不在乎迹而在乎心。”为父母洗一次脚,搓一次背,把凉水烧开递给父母,冬天把炕烧热,把炉子的火烧旺,在外工作的人,带着妻儿常回家看看……这些事虽小,父母乐,孰不可为?何乐不为?也许有人要说,这是皮毛小事,何足挂齿!我让父母住豪宅,着锦衣,吃美食,享清福,一寄就是几万元,难道比不上你那些皮毛小事?我说,你的这些都是“迹”,因为每个人贫富不同,地位不同,能力不同,家境不同,在孝亲上比高低,比数量,比质量是没法比的,什么样的“迹”才是孝?无解。而只有立足自身实际,尽义务,尽责任,尽心尽力,才算是“孝”,此即为“不在乎迹而在乎心”之要义。常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解放军报记者羽泉有首诗写道:“父母谢世,我已失去做儿子的资格,成了没爸没妈的孩子,母亲生下我,剪断的是脐带,这是我生命的悲壮,母亲诀别我,剪断的是感情的纽带,这是我生命的悲哀……”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厚德传梓里 孝亲美名扬

我们一行四人离开宋正忠家,匆匆赶回学校监考。谈及今天工会看望宋正忠父亲之事,有知情者说,2015年正月,宋正忠老父突发脑梗,在县中医院昏迷近十天,院方已下了病危通知,表示无能为力,许多亲朋也劝宋正忠勿再固执,早备后事。可宋正忠同志一直不同意,县中医院不看了,转至县医院,病情稍好转后又返到中医院,辗转奔波一月有余。由于他的坚持,终于出现奇迹,其父病情日渐好转,能说话吃饭了,于是便有了上文其妻王淑霞长达一年的病榻侍奉。

我曾听过孔子的高足子路“百里负米奉双亲”的佳话,看过龙骨岩庙千佛寺僚房墙壁上的彩绘:二十四孝图。其中十几岁的“王嫱卧冰求鲤”,九岁的黄相“温席扇枕”,六十岁的老莱子“系彩承欢”……他们的孝行在历史上传为善谈,成为万世为人子女者的楷模。当今世上亦有捐器官救亲人的报道,我们身边也不乏为国尽忠,对父母尽孝的人和事。宋正忠夫妇即为一例。

厚德传梓里 孝亲美名扬

黄朝明老师向宋正忠的本家长辈宋传银老人了解情况

奉劝天下为人子女者:人人都会老,敬老是人本。行孝须及时,莫待憾无尽。谨以此文与同仁,与天下所有为人子女者共勉。

(作者:黄朝明,庾岭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厚德传梓里 孝亲美名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