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一年来全国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回眸

繁花三月美如云,神州万里处处春。

在这生机勃发、充满希望的季节,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又一次齐聚北京,回首展望,同商改革发展大计,建言献策,共议推进公平正义,为实现中国梦绘制最美蓝图。

刚刚过去的201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13亿中国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深化改革全面发力,从严治党正风肃纪,“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改善政治生态,“一带一路”书写合作共赢新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

2015年,对于人民法院来说,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取得新成绩的一年,是审判执行工作经受重大考验的一年,是司法改革攻坚克难的一年,更是深化司法公开、加快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的一年。

有付出就有收获。2015年,全国法院33万干警在最高人民法院领导班子带领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积极应对繁重艰巨的办案任务,依法严惩腐败等各类犯罪,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法院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力以赴推进司法公开和信息化建设,坚持不懈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各项工作蹄疾步稳,亮点纷呈,都取得新发展新进步,为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与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大势,人民司法事业只有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只有积极响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才能更有生机,才能更加兴旺。

紧紧围绕大局,沉着应对挑战。2015年,人民法院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豪情,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这一年,全国各级法院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对风险点的分析研判,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力军。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在拥有13亿多人口又处在快速发展变化中的大国,要确保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最根本的是靠法治。

这一年,人民法院依法严惩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各类刑事犯罪,始终保持对暴恐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惩治腐败犯罪,严厉打击贪污贿赂、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犯罪;完善和落实刑事审判工作机制,严格贯彻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制度,坚决纠正和防止冤假错案。人民法官坚持正义,惩恶扬善,以法律之剑为广大人民群众构筑起了平安的生活环境,安全的经济环境,绿色的生态环境和安全的网络环境。

2015年,我国领导人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我国开放发展的大手笔、大抉择。

放飞“一带一路”梦想,人民司法一路保驾护航。

面对“一带一路”建设中出现的各类案件,人民法院公正高效司法,准确适用国际条约,依法支持当事人选择准据法,切实履行司法协助协定,依法承认和执行外国民商事判决……人民法官正直睿智的品格、公正高效的司法、依法平等保护的立场,增强了外商投资中国的信心,有力保障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向前推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人民法院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统揽司法工作,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建立专门化审判机构,进一步加强环境公益诉讼审判,为促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坚持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提出的依法保护产权、倡导诚实守信等“六项原则”,正确适用法律和政策,为五大发展理念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设想,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人民法院要迅速找准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要求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以最大的努力投入到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洪流中去。

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机关提出的明确要求,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期盼。人民法院紧紧围绕这一工作目标,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和立案、执行工作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了最直接的“获得感”。

司法公开永远在路上。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推进司法公开不遗余力,举措频频,更深更广。

2月27日,中国法院手机电视APP开通上线,第一时间向用户推送人民法院重点新闻和重要案件等司法信息;3月10日,《中国法院的司法公开》(白皮书)公布,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历史上第一次以白皮书的方式介绍司法公开工作;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律师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司法公开又多了一个渠道。

勇纠错案,显示了人民法院在保障程序和实体正义上的态度和决心,赢得了社会公众“勇于自纠”的舆论认可与强烈共鸣。2015年,人民法院继续纠正冤假错案,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进一步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依法复查、及时纠正机制。

7月21日,“湖南湘潭大学研究生杀人案”被告人曾爱云被宣判无罪;12月21日,备受社会关注的云南巧家投毒案再审宣判,法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宣告钱仁风无罪。全国人大代表周俊军认为,司法机关坚决纠正冤假错案不仅没有影响司法权威,还提升了老百姓对法院的评价。

司法为民,司法便民,让群众享有一站式司法服务,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到哪里,人民法院的服务和保障就要跟进到哪里。

去年以来,各地法院大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将除庭审外的诉讼服务事项整合前移至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当事人在诉讼服务中心即可办理申请立案、递交材料、申诉信访、判后答疑等事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称赞这一做法实现了诉讼服务“从后台到前台、从分散到集中、从多点到一点”的巨大优化。

2015年5月实行的立案登记制,是关系司法改革成败的重要一环,是破除“立案难”的关键一招。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指出:“要坚决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诉权。”近一年的实践表明,立案登记制改革得民心顺民意,带来了焕然一新的司法立案新局面。

过去的一年,人民法院勇于担当,砥砺前行,用科学精神和担当精神,完成国内首例民事环境公益诉讼、首例行政环境公益诉讼、首例消费公益诉讼的裁判,首次认定虚假诉讼案,依法改判马乐“最大老鼠仓”案,审判了周永康案、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案、南京虐童案、复旦投毒案等一系列大案要案,司法公信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公平正义“获得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朴实隽永,引领着人民法院戮力前行。

三、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技术革命为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实基础,各级法院要顺应形势、抓住机遇,把信息化作为人民法院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

科技革命席卷而来,信息技术一日千里。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多次强调,信息化是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以及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大力推动和各级人民法院的共同努力下,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各级法院依托“天平工程”等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保障体系建设,大数据互联互通的人民法院信息化2.0版基本建成,司法信息资源的搜集整合及管理使用初见成效,信息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信息化与各项审判业务的良性互动格局初步形成,有力提升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信息化水平。

——网上立案、网上办案、远程提讯、智能管理正成为新发展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突破1766万件。16年间,案件数量增长了3倍,办案人数却变化不大,挖潜运用信息技术成为解决“案多人少”难题的有力措施:北京、上海、河北、吉林等省市的人民法院都在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下的智能法院运作模式;最高人民法院建立远程视频提讯系统,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件进行远程提讯,提高了提讯工作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

——通过运用大数据方案,最高人民法院可对海量审判数据进行挖掘、关联、分析,科学分析审判工作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更好地服务司法决策和审判管理。

目前,已经实现全国3512个人民法院网络全连通、数据全覆盖、业务全开通。2014年投入使用的人民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首次实现了对全国法院司法信息资源的汇聚、管理、分析和服务,在不影响既有软件使用习惯、不增加法官工作量的前提下,每五分钟自动抓取、自动汇聚,实时将案件数据汇聚到平台集中管理,如今已经汇集全国近四年6300余万件案件数据和3400万份裁判文书,并以日均5至6万起案件数量递增。

——充分利用新媒体即时互动、实时参与的优势,拓展公众参与的渠道和力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把握群众关切。

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粉丝总数突破2964万余人,全国3286个法院已经开通官方微博,开通比94%,形成了“国家队+地方队”的微博格局;各地法院纷纷开通官方微信,设置法院资讯、司法公开、沟通服务等板块内容,公众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观看庭审视频、查看裁判文书、反映问题、查询信息、获取法律知识。司法公开三大平台——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建成运行,截至今年3月1日,已公布裁判文书1577万余份,网站总访问量达到4.83亿人次,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

当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抓紧制定《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力求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技术标准、管理机制等方面为全国法院提供统一的指导规范和行动指南。

新的一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正朝着2017年底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的目标疾速前行。届时,将形成全国法院固定和移动网络相结合、全面支持广大干警和社会公众随时随地接入的“网络法院”;形成司法公开和诉讼服务全面覆盖的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法院”;形成最高法院和高级法院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100%,国家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库案件数据覆盖率100%,具有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按需服务能力的“智能法院”。

四、司法改革承载时代风云,法院工作展现无限生机。这是一场波澜壮阔而又复杂艰巨的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要坚持系统、全面的观点,牢固树立改革大局观、全局观,防止孤立、片面地看待改革,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改革的方向是要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我国司法制度的特色、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司法改革的根本尺度是提升司法公信力,司法改革的标准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司法改革的“牛鼻子”是司法责任制改革。

这是一次高要求的顶层设计。

“要坚持司法体制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坚持符合国情和遵循司法规律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攻坚克难,坚定信心,凝聚共识,锐意进取,破解难题,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成为推动人民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新跨越的强大理论武器。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自成立以来已召开21次会议,其中至少14次会议涉及司法改革工作,司法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搭台立柱日渐清晰。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谋划推进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目前,加上北京、河北等14个第三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司改速度。

2015年,是全面依法治国开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年。一年来,党中央审时度势,为司法体制改革导航定向,密集出台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全国各级法院认真贯彻实施,使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司法体制改革呈现出蹄疾步稳、上下联动、次第开花的态势。

2015年1月28日上午,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红岭中路1036号院,成为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的诞生地。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部署到挂牌运行,第一巡回法庭的筹建只用了三个月,向世人展示出改革的“深圳速度”,也展示出最高人民法院实现公正司法的决心和力度。

这是一份令人欣喜的司改成绩。

随着“四五改革纲要”提出的65项司法改革的启动,司法改革驶入快车道,人民法院以科学精神和担当精神,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实行立案登记制,实现了“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立案难”得到了根本解决;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为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法干预司法活动划出鲜明“红线”;法官员额制与法官助理制度、书记员单独序列管理等改革彼此衔接,不断完善,推进了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完善司法责任制,建立权责统一、权责明晰、权力制约的司法权运行机制……

这是一次动自己“奶酪”的司改实践。

司法改革触动利益格局,法官员额制是绕不开的第一关口。对法官实行员额管理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法官人数的大幅度减少,利益调整多,办案压力大,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改革不进则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强调,对涉及法院自身利益调整的,要敢于打破各种利益藩篱,勇于向自身开刀,动自己的“奶酪”,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

这是一场赢取民心的战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实行了多年的立案审查制变为立案登记制,案件受理制度发生了彻彻底底的变革。在多位对“立案难”有切身感受的律师眼里,“实行立案登记制,是人民法院有史以来最彻底、最有效的改革。”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有关负责人则表示,“我们已经把人民法院‘立案难’这顶帽子,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主动谋划,努力进取;因时而动,奋发有为。迎风破浪,司法改革义无反顾向着深水区挺进,人民法院奏响了一曲壮美的司改乐章。

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政法队伍建设,提出政法机关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随着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工作的全面深入推进,这已成为了全国法院系统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和前行目标。

“要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2016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政法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按照这一要求,持之以恒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和司法公信力,是当前人民法院的重大政治任务。

一年来,人民法院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司法能力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司法能力水平,积极推进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一年来,各级法院党组加强理论学习,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始终坚持从严治院、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对违纪违法行为从严惩处,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道德为“高线”,以纪律为“准则”,以法治为“底线”,进一步扎紧了管党治党的“笼子”,不断改进司法作风。

一年来,各级法院充分认识人民法院反腐败工作的严峻性,从奚晓明案件中深刻汲取教训,始终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司法腐败,确保廉洁司法。认真落实防止干预过问案件的“两个规定”,完善司法责任制,规范法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等接触交往行为,建立办案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纠正、记录、通报及责任追究制度,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设置“警戒线”、构筑“防火墙”,使“铁规”“禁令”持续发力,坚决清除害群之马,确保公正司法。

“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邹碧华法官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

一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精神,全国法院深入开展向邹碧华同志学习活动,集中宣传、巡回报告、研讨会、主题征文、主题演讲……引领激励干警坚定法治信仰、坚守法治原则,全身心为人民司法事业贡献力量。

广大法院干警在邹碧华精神的鼓舞下砥砺奋进,涌现出马彩云等一大批英雄模范法官。他们心怀法治梦想,崇敬法官职业,以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娴熟的审判业务技能和一心为民的深厚情怀,让群众感受到了法律的力量和温暖,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信任;他们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审判工作的无比热爱,用一腔热血践行了人民法官捍卫公平正义、坚持司法为民的职业追求和根本宗旨,用实际行动默默锻造共和国的法治脊梁。

2016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供给侧改革元年,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2016年让人充满期待!

伟大的宏愿,催人奋进;美好的景象,激动人心。

改革路,强国梦,如此重要的历史节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方向。我们要树立必胜信念、继续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好局、起好步。

登高望远天地阔,平川纵马抖精神。

新起点,新面貌,人民法院要深刻理解贯彻今年全国两会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司法公开,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听取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敞开大门,接受监督,倾听人民群众呼声,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实现“十三五”宏伟蓝图贡献力量!(人民法院报编辑部)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