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今年已驱赶违规船只645艘次

今年已驱赶违规船只645艘次

驻守汕头的海警二支队官兵向当地渔民宣传保护海底光缆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赵映光通讯员丁嘉聪

本周中,全国两会已相继落幕。两会期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中国,都在聆听来自中国的声音,而将中国两会最新消息传到世界各地的,便是堪称互联网的“血管”的海底光缆。省内唯一的国际海底光缆登陆站设在汕头,驻扎在汕头的广东海警二支队官兵,承担着该登陆站7条大容量的国际海缆系统的维护工作。两会期间,记者跟随着海警出海巡航,并探访汕头国际海缆登陆站(以下简称“汕头海缆站”),揭秘这双“瞭望海底的眼睛”。

7段海缆在此“上岸”

据介绍,海底光缆其实就是一根传播数据的巨型网线。我国于1989年开始投资建设海底光缆,并于1993年实现了首条国际海底光缆的登陆(中日之间C-J海底光缆系统)。而在登陆点方面,目前我国仅有山东青岛(隶属中国联通)、上海崇明(隶属中国电信)、上海南汇(隶属中国联通)和广东汕头(隶属中国电信)四个登陆站。其中,汕头海缆站始建于1997年,位于濠江区企望湾,占地153亩,是省内唯一的海底光缆登陆站。在汕头海缆站探访期间,记者看到,该站附近海边有一个海缆的登陆点,4条共7段海缆在此“上岸”并汇接,随后统一接入到登陆站的设备。

汕头海缆站海缆维护中心经理李维秦介绍说,由于海底光缆的长距离的数据传输,因此在光缆内部含有光缆和高压电缆两部分,登陆后,光缆和电缆两部分才会被分离,光缆的数据则再通过转化器转化成各种具象的语音、视频等。

海底光缆堪称互联网的“血管”,几乎所有网络信息都要依靠这些“血管”传遍世界各地。如果海底光缆被切断或受损,我们的上网就将受到严重制约,那么如此重要的“血管”该如何维护呢?

在海缆监控网络系统的显示屏上,记者留意到,除了7段红色的海缆线外,还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小黄点。李维秦说,这些小黄点便是海上的船只。“我们通过附近3个雷达站监控海面的船只,如果发现有船只在海缆上方海面停留时,便会派巡逻船进行驱赶。”李维秦介绍说,今年1月以来,海缆站已发现并驱赶了违规作业船只共645艘次。

除了驱赶可疑船只外,陆上设备的维护也是海缆站的工作之一。“比如海底光缆受损,海缆站的设备就会显示哪段海缆出现故障。”李维秦举例说,“就像每家每户的电信设备一样,哪家的设备坏了,电信的系统就会提示。”至于海底光缆的维修,则要交给专业的组织。“我们将故障的信息告知国际海缆组织委员会,再由委员会安排专业组织进行维修。”李维秦说。

海警二支队是“守护神”

如果说汕头海缆站是为海缆“扫雷”的眼睛,那么驻守在汕头的广东海警二支队则是海底光缆的“守护神”。

3月6日,全国两会正在召开。汕头海缆站的工作人员严阵以待,当天下午5时38分许,危险的一幕出现了:海缆站工作人员发现,在距离海缆站48公里的亚欧S1海底光缆上方,停着一艘长约144米、宽约23米的货船。当时货船的航速明显降了下来,类似处于抛锚作业的状态。“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汕头海缆站副总郭跃新告诉记者,统计数据显示,约70%的海缆故障是由渔船捕鱼或船舶抛锚引起的。

汕头海缆站的工作人员在发现危险后立即行动起来,“我们第一时间通知海警官兵,并一同乘坐巡逻舰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郭跃新告诉记者,经过6个多小时的努力,海警与海缆站工作人员成功于当晚11时59分将嫌疑货船驱离海缆附近海域,避免了海底光缆遭破坏。

据统计,今年两会期间,汕头国际海缆登陆站联合广东海警二支队部门、各地海监渔政,对粤东、福建沿海地区开展2016年“两会”期间粤闽国际海缆联合护线宣传专项活动,共走访粤东、福建渔政部门、渔业协会、渔村村委、码头20个,其中广东海警二支队共出海巡航19航次,航程达924海里。

赵映光、丁嘉聪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