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包河模式”让精神文明融“掌中”

鲍思源是合肥工业大学一名大四学生,他此前通过网络成为包河区沁心湖社区的一名注册志愿者。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一经发布,便直接推送到鲍思源的手机上,通过这种形式,他已报名参加如四点半课堂、爱心义卖、暖汤行动等社区微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80小时。通过网络加入志愿者、奉献点滴爱心;通过网络发掘社区好人、向好人学习;通过网络听取民意……创造了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包河模式”。

包河区通过报纸、网站、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渠道,传播精神文明,也鼓励各社区通过互联网更好地服务百姓,将价值引领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鲁化,包河区烟墩街道家园社区草根主播。持续5年为辖区居民说新闻、讲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居民们解读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话题。”家住烟墩街道滨湖家园小区的李大祥用“好人365”网络平台用手机上传了发生在小区里的一则好人好事。这是该区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好人推报评选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1月份至今,该区发动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好人推报平台,累计报送各类好人好事线索三千多条。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区共招募、注册、培训社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志愿者2万余名,共有包河好人64名、合肥好人23名、安徽好人19名、中国好人17名。

滨湖世纪社区是合肥市首个街道级社区,这个年轻的社区70%以上是外来人口、68.8%的居民是网民,结合这些特点,社区在“引导网民、联系网民、服务网民”上探索出新路。

社区副书记李瑞鹤介绍,他们设立了“两群两微一厅一室”,“比如我们的网友会客厅,实现‘网上听意见,网下分头办’。”每个月收集到的居民意见多达20多条,通过梳理共性问题,实施公益项目68个,有效纾解了居民怨气、化解了网络戾气、增进了社区和谐。2015年7月24日,中央文明办在合肥召开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滨湖世纪社区是唯一的社区参观点。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