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歪读三国 第十八回 我看到的空城计

歪读三国 第十八回 我看到的空城计罗先生在《三国演义》中,对于空城计的桥段描写可谓是浓墨重笔。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下演义当中的故事梗概:公元228年,司马懿15万大军杀奔西城,诸葛亮仅有2500兵并且没有武将,兵力对比60:1。诸葛亮巧用计,将城门大开,在城楼上焚香弹琴,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这段故事是罗先生参照裴松之注的三国志中的“郭冲三事”改变了,后来被用于36计第32计,意指虚实结合的疑兵之计,多用于以少胜多的情况下。

歪读三国 第十八回 我看到的空城计问题来了,空城计是真事儿吗?诸葛亮真的吓走了司马懿吗?罗贯中先生为什么要写这个桥段呢?

歪读三国 第十八回 我看到的空城计首先澄清一点,空城计历史上是有的。最早的记载是在公元前666年,郑国使用空城计吓退了楚国的进攻。在三国年代曹操也曾用过吓退了吕布。但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这个桥段是虚构的,因为在公元228年司马懿根本不在曹魏的西线战场。这又是一个假历史。

歪读三国 第十八回 我看到的空城计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诸葛亮真的吓走了司马懿吗?有三个疑问:

1、司马懿15万大军抵达西城,西城只不过是个弹丸小城,就算诸葛亮设有埋伏,小小的西城又能埋伏下多少人马呢?而且西城的四周也是视野开阔,根本不适合在城外设伏。再加上双方实际投入到整个战役的兵力对比,就凭司马懿这个名号,是一定能够将双方实力对比算的比阿尔法GO还要精细吧。

2、司马懿为什么不让司马昭当先头部队,进西城打探打探。就算诸葛亮有可能在西城有所埋伏,司马懿也可以让侦察连去打探打探。毕竟西城真的是很小很小的城,想当初赤壁孙刘联军5万人都已经是很庞大的队伍了,西城总不会比赤壁还大吧。侦察连一进城就能知道究竟了。

3、司马懿顾虑西城有埋伏,那又为何不用弓箭兵从城外射杀在城楼上摆范儿的诸葛亮呢,三国时期的弓箭射程足以从城下精准打击城楼上的目标。大家可以拿吕布辕门射戟做参考,当时吕布在百步之外射中目标,普通的弓箭兵臂力不及吕布也能至少射中60步以内的目标,60步大概会有45米左右,小小的西城城墙总不会有45米高吧。

歪读三国 第十八回 我看到的空城计

空城计存在以上疑点,要么是司马懿脑子秀逗,要么就是他还有更深层次的谋略,让我们站在司马懿的角度来看: 1、司马懿是故意不进西城;2、诸葛亮算准了司马懿明知道西城是空城而不进;3、司马懿卖给诸葛亮一个顺水人情。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要从司马懿此次出兵开始说起。诸葛亮出祁山,最初的对手是曹魏的曹真大都督。曹真已经是当时曹魏自家的最高统帅了,而且曹真早已看出司马懿的能力远在自己之上,如果司马懿掌握兵权,曹魏家的基业就有被司马懿抢夺的可能,所以曹真一直不用司马懿。只是当诸葛亮打上门来,曹真自己又应付不了的时候,才不得不重新启用司马懿。曹真的心思是司马懿和诸葛亮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运气好是个两败俱伤,到时候自己再出兵长安,一统天下。所以当时曹真只给了司马懿15万人马,刚好跟诸葛亮的兵力相当,即便是司马懿赢了,也还不足以反水。

歪读三国 第十八回 我看到的空城计司马懿的人生目标是统一天下,当然不是给曹魏家继续当职业经理人,而是等待羽翼丰满自主创业,所以司马懿一生都在按照自己的人生规划行事。他知道诸葛亮在西川积蓄力量一定会攻打曹魏,自己则韬光隐晦,等待这一时机。果然曹真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得到机会,可以掌握15万兵去和诸葛亮比拼。但是如果司马懿在西城活捉了诸葛亮,他将失去自己的最大竞争对手,身为老板的曹真还会把这么一个狼子野心的高手放在自己的身边吗?策马在西城外,司马懿一定是飞快的把活捉诸葛亮后,回到长安,曹真斩除诸葛亮后再捎带脚斩除自己的景象设想到了,才没有进西城。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留下自己一生的敌人诸葛亮,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得以长长久久,才能使自己拥有更大的兵权,才能真正的有时机等待推翻曹魏的政权,自己当政。所以司马懿当时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于曹真而非诸葛亮。等曹真死后,曹家再也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人物统领三军了,司马懿才真正走上前台。

歪读三国 第十八回 我看到的空城计最后,我们在来延伸下,来看看罗贯中先生有没有更深层次的隐喻呢?罗贯中先生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也曾参与其中。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可以看得出,罗贯中先生对于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存在一定的看法的,特别是当坊间流传出朱洪武皇帝的“火烧庆功楼”事件之后。

歪读三国 第十八回 我看到的空城计在《大明英烈》和《明英烈传》等评书中,都会讲到朱元璋由于担心那些开国功臣恃功夺权,建造一座庆功楼借机火烧文武功臣。火烧庆功楼的真假,我们已经是无从考证了,但对于正在书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先生,是一定会通过一种方式来隐喻性的记载下来,罗先生所选择的方式,就是通过空城计的桥段,借用司马懿的角度看穿这个问题,从而非常隐喻的告诫后人。

歪读三国 第十八回 我看到的空城计我们对比下四大名著当中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就会发现为什么《水浒传》会被多个清代皇帝当做禁书,而将《三国演义》当做兵书教材而广泛传播,其根本就在于罗先生在演义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隐喻桥段,而不是如水浒一般的直白痛快。这也是作为四大名著之首的《三国演义》能够流传百世的一大特点,等待着无数的后人去读懂、领悟、应用。三国还是需要继续歪着读。

(更多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小编微信公众号:李大刚频道)

下期预告:

歪读三国第十九回,我们聊聊三国苦肉计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