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他因缘贵妃而位至宰相,虽吏治卓越却连谥号也没有封到

刘沆是一位临事强果、办事干练、擅长吏治的官吏。《隆平集》说他“所至有治声,决讼多中理,时论比之。”“有大狱厯岁不决,沆数日即决之,人服其能。”

他因缘贵妃而位至宰相,虽吏治卓越却连谥号也没有封到

但是,他并不受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欢迎,其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为后妃护葬丧事且治丧过制

仁宗的宠妃张贵妃死,以时任参知政事的刘沆为监护使,不久,刘沆升任宰相,仍然为监护使。孙抃便上奏说刘沆为宰相,“不当为后妃护葬丧事”;赵“抃论其当罢,以全国体”。后入内押班石全彬附会仁宗,请用皇后葬礼于皇仪殿为张贵妃治丧,并追封张贵妃为温成皇后。吴充、鞠真卿皆因论温成皇后追册过制触怒刘沆而遭到贬斥。当时台谏官都争相上书说此二人不当补外官,冯京最后上书,言辞更加激烈,触怒刘沆,亦遭贬。台谏又争相为冯京鸣不平。即葬温成皇后,其墓地先称园,后又改为陵。范师道以为此与典制不符,多次上书争辩。因此,刘沆厌恶他,并将他出为知常州。台谏官皆言范师道不当去,刘沆并因此罢相,“而师道声迹益着”。范镇亦曾论此事,说:“尝闻法吏舞法矣,未闻礼官舞礼也。请诘前后议礼异同状”。集贤校理刁约因论温成皇后圹中物品侈丽而补外。《宋史》载:“妃薨,治丧过制,皆刘沆、王洙与全彬共为之。”《长编》评价说:“吴中复指沆治温成丧,天下谓之‘刘弯’,俗谓鬻棺者为弯,则沆素行可知。”刘沆身为宰相,却为后妃治丧。治丧期间,逾越礼制,屡遭谏止,但是非但不听,反将言官贬斥。此举引起了整个台谏官员群体的不满,且令君子士大夫所不齿。

2、包庇贵妃母曹氏,并缘附至宰相

曹氏封越国太夫人,乃张贵妃之母,张彦方是越国太夫人的门客。皇祐三年,张彦方收受富民钱财,“伪为张贵妃母越国太夫人奏补助教敕”[⑧],事情败露,知开封府刘沆只判张彦方死罪,并没有追究曹氏。等到刘沆拜参政、拜相,“议者谓沆不敢穷治张彦方狱,贵妃徳之,坐此获进”。于是,谏官、御史相继论奏弹劾刘沆,他们都认为刘沆是因为缘附贵妃才升至宰辅的,《长编》亦认为“宰相刘沆进不以道”。因此,刘沆的行为极为士人鄙夷。

3、善刺取权近过失并阴持之

仁宗病重期间,知开封府王素夜叩宫门,求见执政,告禁军有谋反者,但据查实,并无此事。所以,文彦博等决定立即诛杀告变者。当时富弼以疾谒告,文彦博本打算自判,可王尧臣捏他的膝,文彦博明白了他的意思,便请沆判状尾,将告变者斩于军门。仁宗痊愈后,刘沆想借机诋毁文彦博说:“陛下违豫时,彦博擅斩告变者。”结果,文彦博将刘沆签名的判状呈给仁宗,仁宗这才消气,文彦博因此也逃过一劫。刘沆此次本打算借机倾陷文彦博,结果却得不偿失。宋罗璧的《识遗》评价说:“……沆乃同事异心,又从而讦之,真岌乎小人之用心。”

4、裁抑言者

言者,掌握着一朝的舆论导向,这是一把攻击对手的利器。刘沆制裁、压制言官,因而,使得台谏官群起而攻之。刘沆“在相位,疾言者屡加裁抑,又举行御史迁次之格”。刘沆包庇贵妃母曹氏并因之进位宰辅,后为张贵妃护丧且治丧过制,因而,屡屡遭到言官的弹劾。所以,他深深的忌恨这些言官。嘉祐元年拜相,上言说:“自庆历后,台谏用事,朝廷命令之出,事无当否悉论之,必胜而后已。又专务抉人阴私莫辨之事,以中伤士大夫。执政畏其言,进擢尤速”。他把台谏官视为朋党,并借狄青因御史之言罢枢密使之际,上奏说“御史去陛下将相,削陛下爪牙,殆将有不测之谋。”因此推行御史迁次之格,御史任满三年便出任知州。刘沆曾先后贬黜、裁抑过赵抃、孙抃、吴充、范师道、鞠真卿、冯京、刁约等一大批言官。最终御史中丞张昪等上书十七章弹劾刘沆挟私出御史,使刘沆被罢相。言者乃朝政议论的风向标,开罪了言官,就等于开罪了整个士大夫阶层。因此,刘沆虽贵为宰辅,最终却连谥号都没有得到。周必大《文忠集》一语道破其缘由,“……夫然后知节以壹恵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

《宋元诗会》评价刘沆:“歴权知开封府、参知政事、同平章事,然以附张贵妃得进,君子讥之。家传盛称其至和中定策立储,与文富同功,然以史考之,谮毁潞公及沮排赵抃范师道,忝相位多矣。”这是对刘沆不入士流原因的最好概括。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