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从革命英雄到背负千古骂名汪精卫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汪精卫以“烈士”登上历史舞台,却以“汉奸”结束政治生命。从革命英雄到背负千古骂名,在貌似“多变”“矛盾”的政治选择背后,潜藏着他“一贯”的性格,尽管汪精卫在行动中常带着自信,且不乏付诸行动的勇气。但是一旦身陷困境,就自暴自弃,缺乏强韧的意志和圆融折中的智慧。可以说,他大起大落的政治命运与他自身的性格密不可分。

从革命英雄到背负千古骂名汪精卫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清朝末年,汪精卫以暗杀摄政王一举成名,成为革命“偶像”。民国初年,本享有极高政治声望的他坚持“不做官吏”,辞去一切政务,赴法留学,一时成为淡泊名利的象征。

1910年三四月间在北京什刹海对摄政王载沣的暗杀行动虽没有成功,但这种自杀式的暗杀行为本身所表现出的自我牺牲精神,却足以令人壮怀激烈,因此,早年的汪精卫享有盛誉。

1925年孙中山逝世之后,在当年6月选举国民政府主席时以全票当选,留下“自己选自己”的笑谈,还出人意料地成为国民党“联共”政策的积极奉行者和“左派”的领导人。表现出了他对权力的热烈竞逐。

从革命英雄到背负千古骂名汪精卫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汪精卫在抗战初期,曾非常积极地宣传、号召对日抗战,反对妥协、并坚决反对中国军队撤出东北和让出华北。可是后来在日本巨大的军事压力下、中国军队屡战屡败,许多部队装备原始、指挥混乱、士气低落、组织松散,几乎是一触即溃、守土尽失……。看到这些,汪又逐渐流露出悲观失望的心情,认为与其“战则必亡”、不如“保存实力”,主张“对日和谈”。

韩国电影《暗杀》里,叛变投日的廉锡镇在17年后遭遇了抗日英雄安玉允(全智贤饰),安玉允问他当年为什么投日?

廉锡镇的回答很经典:“我当年哪知道我们可以打败日本人!”

从革命英雄到背负千古骂名汪精卫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对自己的民族没有信心,乃是汉奸最大根源。

汪精卫信奉自己的“曲线救国”政策,对国人没信心,可惜他想错了,咱们中国有的是好男儿,8年熬过来了,他被永远的钉在了耻辱柱上~

从革命英雄到背负千古骂名汪精卫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1938年底,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和国民参政议长汪精卫,国民党中委、宣传部长周佛海,国民党中委、政府实业部长陈公博等公开叛国投降日本。

1939年2月,汪精卫等投敌叛国的消息已成半公开状况,但一般的老百姓是不知道的,国民党中央为了遮羞和庇护汉奸,严密封锁消息,中央社及重庆各报也不敢发表。一天,在重庆国际新闻社的范长江找到任湖南邵阳《力报》“西南特派员”的严怪愚,递给严一叠材料,说:“这是震动国际的新闻,重庆各报不能也不敢发表,《力报》远在邵阳,天高皇帝远,你是不是可以冒点风险抢先发表?这是个重大的政治事件啊,纸包不住火,事情总有败露的一天。”

严怪愚将材料看了,立刻便写了篇《汪精卫投敌前后》的通讯,用加急电报发回报社。第二天,《力报》便在第一版头条位置刊登了出来。东南各省人民看了,莫不震惊和愤怒。消息被各省民间报纸一转载,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当时。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的政工人员胡越大发雷霆,说严怪愚造谣,侮辱他们的汪副主席,非把严怪愚拖回来枪毙不可。正如范长江同志所说“纸包不住火”,国民党反动当局知道实在无法隐瞒了,不得不交中央社把消息含含糊糊、吞吞吐吐地宣布出来,但比《力报》迟了半个月。

从革命英雄到背负千古骂名汪精卫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1940年3月,南京伪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出任伪行政院长、代国府主席,以“汉奸”的身份终结了政治生涯。 这天清晨,礼堂挤得满满的,没有热烈高兴的气氛,全场一片冷静。汪氏出现了,许多居高位的武官是军装,文官是蓝袍黑褂,唯有汪氏穿着一套晨礼服,仍然如当年的丰采,但开始显得有些苍老和憔悴。

汪氏的演说,一向是充满煽动性,生动而有力,可今天他声音很低,讲话无力,这也许是他一生中最失败的一次演讲。他讲话的大意为:(1)大亚洲主义是中山先生北上过日时所提出的最后主张;(2)历史上决元百年不和之战(3)收拾山河,拯救苍生。

典礼在他讲完以后,匆匆地结束了。在礼堂门口,全体合摄了一张照片。一切外交上常例的各国使节的祝贺形式都没有,日本也并没有象周佛海所力争的派出了常驻大使。连日本驻华最高司令官西尾等也是到了翌日上午,才往汪政府作形式上的周旋。汪政府的成立颇为凄凉。

同日.重庆国民政府发表了一百多人的通缉名单,自汪精卫起,包括汪政权的院部会正副长官以及所有次长在内,一网无遗。

从革命英雄到背负千古骂名汪精卫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汪精卫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 因“骨髓肿”病死。死后,他的夫人陈璧君将他的尸骨运回南京,穿上国民政府官服,葬在了南京中山陵附近——梅花山。在汪精卫下葬不到半年,日本就宣布了无条件投降,1946年1月,国民党军队已经回到南京。1月中旬的一个晚上,陆军司令何应钦在南京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在蒋介石回南京之前,将汪精卫的陵墓“迁掉”。

从革命英雄到背负千古骂名汪精卫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陈璧君可能早就料想到了汪精卫难逃被毁坟鞭尸的下场,所以在给他建墓时以钢筋水泥交固而成,一般的方式还迁不掉坟墓,唯一的办法只有炸掉。炸毁后,汪精卫的尸体被运往清凉山火葬场火化,回来的路上被执行任务的士兵给扔了,落得个挫骨扬灰的下场,实在可悲。

记住:对自己的民族没有信心,乃是汉奸最大根源。

更多精彩名人故事:关注微信:【我的入眠读物】wdrmdw01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