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引风来!惠州首次规划通风廊道

引风来!惠州首次规划通风廊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以好空气著称的惠州也开始筹谋“通风廊道”了。《惠州市区通风廊道专项规划研究》(草案)日前向社会公示,首次提出在惠州市区形成“四条城市级风道、四大城市级补偿区、四大组团作用区”的通风系统框架,希望通过规划手段实现必要空间管制,达到自然通风、加强流通、缓解热岛、稀释污染的作用。

比如,在夏季的中心城区,把温度较低的郊区风带入城市,或将城市中的“凉风”送往温度较高的城市中心区域,通过空气交换降低中心区温度,缓解城市雾霾。

惠州已初步形成热岛效应

近年来许多城市“雾霾围城”的状况,让人们越来越关注空气质量,通风廊道这一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一些发达地区城市例如北京、广州、西安、香港等城市相继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提出这一概念。

“空气质量优良的惠州市已初步成为热岛效应地区,需引起关注。”该草案提出这一判断。东时记者了解到,“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中典型的特征之一,简单来说,城市发展使得城市中心和郊区之间产生了气候差异,形成了城郊环流,在其作用下,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聚集在城市上空,如果没有很强的冷空气,城市空气污染将加重。

随着建筑群增多、增密、增高,大风成为城市内部日益稀缺的资源。越来越多学者认为,城市忽视通风廊道的构建,是造成区域大气污染的重要根源之一。

“惠州空气质量需优中创优,惠州市政府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上日程。”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编制这一草案正是希望通过规划手段实现必要空间管制,协调好城市通风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构建快速进行城市空气交换、缓解空气污染、保障空气质量的惠州近地层风环境,降低污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优化惠州的空气质量。

5条风道为惠城区引来夏季清风

此次规划覆盖整个惠州市区,其中惠城区中心区作为重点研究范围,包括小金口街道、江南街道、江北街道、桥东街道、桥西街道、龙丰街道和河南岸街道,共计223.41平方公里。希望通过保护冷空气通过区域、降低高密度区热岛效应、保护或构建空气引导通道这三个策略,引进新鲜空气、降低污染。

举个例子,城市通风道的研究重点为夏季的中心城区范围,专门设置了西枝江-东江下游风道、惠州大道风道、四环东路风道、国道324风道、惠南大道风道等5条风道,通过它们,把温度较低的郊区风带入城市,或将城市中的“凉风”送往温度较高的城市中心区域,通过空气交换,降低中心区温度,缓解城市雾霾。

据悉,理想的城市风道最好能结合城市中的天然廊道或自然要素,如江河湖泊、沟渠绿带等进行规划布置,有利于形成足够空间宽度的城市风道。也因此,该草案在中心城区规划的5条一级风道、9条二级风道,除了能引进郊区空气外,还贯穿了包括东江、西枝江、西湖、红花湖等城区内主要景观、绿地和河流在内的补偿区,为市民引入了新鲜、洁净的空气添加了保障。

惠州市区

城市级风道4条

城市级风道共有4条,是确定惠州市区主要夏季盛行风向和整个风道网络的核心,是形成风环境的重要廊道,主要走向为东南方向(右图蓝色箭头)。

1白云嶂峡谷风道

2淡水河风道

3西枝江-东江下游风道

4东江上游风道

惠城中心区

一级风道5条

中心城区一级风道是形成风环境的重要廊道,主要走向为东南向、南向及东南-南向,分布于东江、西枝江、绿地河湖水系密集地区,以及城市高等级区域性主干道。

1西枝江-东江下游风道

2惠州大道风道

3四环东路风道

4国道324风道

5惠南大道风道

二级风道9条

中心城区二级风道是辅助一级风道的重要廊道,主要分散在道路、城市绿地、城市河湖水系,集中在热岛环境密集的地区或者是集中在热岛效应比较严重地区的上风向,提高通风能力。

1尖峰路-鹅岭南路风道

2南岸路风道

3金山大道风道

4下角路-梅湖路风道

5人民路风道

6三环东路风道

7金龙大道风道

8文华二路-经五路风道

9横一路风道

风道作用区严控地块开发强度

结合现状地形特征、风场特征、总体规划布局及生态框架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在惠城中心区形成 “五大风道、四大补偿区、六大主要作用区”的通风系统框架。

五大主要风道为:西枝江-东江下游风道、惠州大道风道、四环东路风道、国道324风道、惠南大道风道;四大补偿区为:东江下游补偿区、东江上游补偿区、西湖-红花湖补偿区、西枝江补偿区;六大主要作用区为:老城风环境作用区、水口风环境作用区、江北新城风环境作用区,以及三个远期风环境作用区。

补偿区和作用区都有各自的限制,以保证通风廊道能起到作用。就拿中心城区风道的三大主要作用地区——— 老城风环境作用区、江北新城风环境作用区、水口风环境作用区来说,在这三个区域内,将严格控制地块开发强度,引导形成错列式建筑布局形态,优化街道的走向。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地块布局、建筑布局、建筑高度、建筑密度、街道走向等。比如,建筑密度宜保持在30%左右;街道要与夏季主导风向成约30°~60°的夹角(下图)等。

风道覆盖地区不建议新建建筑

通风廊道覆盖地区的控制自然更加严格,通风廊道的宽度、两侧建筑布局、植物种植等都有明确要求,例如,一级风道所经过的河流湖水周边建筑高度一般不宜超过9米,建筑密度不宜超过20%;中心城区的通风廊道还进一步提出,该区域内一般不建议新建建筑,若新建,则建筑高度不宜超过9米。

相关链接

市民可登录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网站(网址:http://ghjs.huizhou.gov.cn)查阅《惠州市区通风廊道专项规划研究》(草案)具体内容。凡对规划内容有意见与建议的单位或个人,可在公告之日起三十日内(4月25日前)提出。联系人:赵工电话:2117634传真:2117632邮箱:byzx211@126.com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林奶花 图片来源于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