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继承时,总是艰难前行。很多民俗、文化、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人们淡忘。那么宁德“非遗”,你知多少?今天兜兜带来宁德“非遗“盘点最后一期,一起大开眼界吧。

>>>>民间信俗

陈靖姑信俗

古田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陈靖姑是民间普遍尊崇的一位妇女、尊称有临水陈夫人、倾天圣母等,俗呼娘奶、临水奶。据传陈靖姑于唐大历二年(七六二年),祖籍福州仓山下度,生于公元七六七年。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相传她早年学法,能降妖伏魔,扶危济难,二十四岁时施法祁雨抗旱,为民除害而殒身于古田临水。 2008年,临水夫人陈靖姑信仰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仙信俗

柘荣县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马仙,又称马氏天仙、马元君等,自古是以柘荣为中心的民间崇拜地方神明,与妈祖、陈靖姑并称“福建三大女神”。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柘荣作为马仙信俗的发祥地,素有“马仙之都”之美誉。境内太姥山脉主峰东狮山被誉为“仙山”,是闽浙信众朝拜马仙的圣山、马仙信俗的重要道场。

游氏仙姑宫祈福仪俗

柘荣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由游氏仙姑信仰而产生的游氏仙姑祈福仪俗是柘荣县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祈福仪俗活动全年进行,内容包括神诞日祈福、四季祈福、除夕祈福以及婚嫁、出行祈福等。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其中,以每年农历正月十七游氏仙姑神诞日祈福和四季祈福最为隆重。每年的仙姑诞辰日,游氏族人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朝拜人群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妈祖信俗

福鼎、霞浦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妈祖信俗由祭祀仪式、民间习俗和故事传说三大系列组成。湄洲是妈祖祖庙所在地,而福鼎点头镇、沙埕、前岐镇等沿海地区的妈祖信俗尤为崇仰。

黄山公信俗

寿宁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黄槐,又称黄山公,寿宁县清源乡韶托村人,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宣和二年(1120年)任徽州知州。黄槐为官清正廉洁,一心为民,不论是在徽州知州任上还是弃官归隐鹤溪,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善事。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为缅怀黄槐,闽浙边界的村民开始为黄槐修建庙宇,黄槐在民间成为显神,村民凡祈求福祉、求取功名、求医问药、求财求子,都向黄山公祷告,并认为祷之必应,黄山公信众队伍日渐壮大。

瑞云四月八

福鼎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农历四月初八歌王节,又称“牛歇节”。据说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两位歌王,一个名叫钟子期,一个名叫钟仪。楚国乐师俞伯牙弹琴的曲调“大喝”和“小喝”,意在高山、志在流水,唯有钟子期能和其腔。钟子期死后,伯牙将琴摔掉,从此再也不弹琴。钟仪本是楚郧公,被郑国推荐献给晋国,晋王要他弹琴唱歌。钟仪接过伯牙和钟子期弹唱的技艺,“与之琴、操南音、操土风”。晋王听了大高兴,重用他,封他为礼部侍郎之职。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2010年5月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畲族歌会

(秦屿方家山畲族三月三歌会)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又称“乌饭节”和“对歌节”。在农历三月初三,福鼎市秦屿镇方家山村当天举办隆重的“三月三畲家歌会”,畲族人民都会聚在一起庆祝自己的节日,把人们引到这个迄今已有近四百多年历史的畲家踏青赏“歌”。

双溪元宵灯会

屏南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双溪元宵灯会历史悠久,起源于民间信仰与宗族祭祀活动,最早于北宋时期就有香亭迎神、火龙祀福、城隍巡游等活动,现在更是入选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在双溪灯会上,不仅能看到制作精美的花灯,还有国家级 非遗 铁枝表演、全国少有的舞香火龙、舞狮子等民间绝活,还能聆听到来自宋朝的鼓亭音乐。

霍童“二月二”灯会

蕉城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霍童“二月二灯会”,可追溯到隋朝。据记载,隋谏议大夫黄鞠为避隋炀帝迫害,迁徙咸村,后与早年定居霍童的姑丈朱福易地而居。为报答姑丈情谊,黄鞠就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姑丈诞辰之日举行灯会活动。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白天表演高跷,傍晚举行纸扎、铁技、线狮、舞龙等游艺。后发展到霍童全村四境。后人为了缅怀这位水利工程先驱在此所的贡献,将“二月二灯会”习俗沿袭至今。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

(蕉城霍童铁枝、福鼎沙埕铁枝、屏南双溪铁枝)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抬阁又称擡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汉族传统民俗舞蹈。作为汉族民间迎神赛会中的一种游艺项目。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在木制的四方形小阁里有两三个人扮饰戏曲故事中的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抬阁的种类繁多,各地抬阁的艺术形式各有特色。2008年6月7日,蕉城、福鼎、屏南抬阁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畲族“登十三云楼”“上刀山”、“下火海”

蕉城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登十三云楼”、“上刀山”、“下火海”,是畲族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祭祀祈福仪式,它们寄寓着畲族群众征服恶劣自然环境,祈求来年平安丰收的生活向往。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登十三云楼”,十三张面积相同的桌子依次叠加,不施加任何加固措施,表演者徒手攀爬至顶端桌面,并表演舞蹈“奶娘行罡”;“上刀山”,在欢快的唢呐、锣鼓声中,表演者光着手脚,手抓利刀、脚踩刀刃,步步上攀到顶部;

台阁铁枝

寿宁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寿宁斜滩台阁铁枝以各种人物神态活灵活现、形象逼真,而深受大众喜爱,流传两百多年,至今仍然散发着民俗文化的光芒。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表演者多为12至14岁的少男少女,身着戏装、化妆脸谱、造型各异,配以灯光、音响、道具、布景等,分别坐、立于台阁铁架之上,安置于汽车上行驶。

管阳西昆祭孔典礼

福鼎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祭孔典礼是西昆村孔氏后裔家祭的重要仪式,明清伊始便开始传承,处处彰显儒家文化。祭孔仪式庄重肃穆,鸣鼓三通后,古乐奏响,子孙恭读祭文。祭祀人员需净手齐冠。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在孔子像前供奉香案后,主祭人再颂祭文,并领所有参祭人员向孔子圣像行三拜九叩大礼。而后全体参拜人员整冠肃立,向孔子圣像三鞠躬。最后,在古乐悠然中结束告祭,整个仪式有条不紊。

云淡端午平安龙舟竞渡习俗

蕉城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八都云淡的端午平安龙舟竞渡习俗起源于宋仁宋(赵桢)时期,历元明清至今。在古代,这里的水乡人民利用一种名叫“溪里仔”的近海作业小船,举行竞渡做太平,“命舟遣灾”等一系列禳灾驱邪活动。它有一套完整的礼仪程序,主要包括请神上船、巡江洗港、竞渡、幡杆巡麻四个部分,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与民俗风情特色。

畲族正月十八冥斋节

福鼎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福鼎市前佳阳乡罗唇村群众每逢农历“正月十八”的“冥斋节”,都以每个200斤左右千粳米做成的三个大“冥斋”来祭祀马仙宫的“马氏真仙娘娘”,则罕有所闻。

>>>>人生礼俗

闽东畲族婚俗

霞浦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畲族婚俗实行一夫一妻制,初时实行族内远房成婚,对歌找恋人,自许终身,后来逐渐演变为经媒人介绍,双方同意后聘礼成婚,现畲汉通婚日趋增多。婚嫁方式有女嫁男、男嫁女、做两头家、子媳缘亲等形式。嫁妆是犁、耙、锄、棕衣等带动工具和工艺精制的竹木制品、日用家俱。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婚礼仪式有拦路(门)、举礼、喝宝塔茶、脱草鞋、借镬、杀鸡、撬蛙、对歌、对盏、留箸、留风水、行嫁、拜堂、传代、回门等环节。

>>>>岁时节令

宁德畲族三月三节俗

福安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三月三”是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畲民们云集宗祠,自晨至暮对歌盘唱,怀念畲族英雄雷万兴,并采撷乌稔树叶,取其嫩叶汁浸糯米炊制乌饭,因此“三月三”又称“乌饭节”。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如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已成为闽东的民族节庆品牌,成为民族文化展示、文化旅游融合的盛会。

沙江曳石

霞浦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曳石源于明朝嘉庆年间,是为纪念民族英雄戚继光而兴起的。相传,明朝嘉庆年间中秋夜,倭寇企图趁虚攻占霞浦县城。战争一触即发之时,戚继光让后方百姓将绳子绑住石头在青石板上拉动,发出巨响,造成城内人多的气势。倭寇到达城郊,见满城灯火,听城内喊声震天、石声隆隆,不战而退,霞浦城得以保全。此后,每逢中秋,霞浦便开展曳石活动。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曳石方式有两种,一是用块大石头作道具,另一种就是用竹子绑成一个四方形坐垫,并在竹子空心处放入石子、铜钱等物。两种方式,都必须有一名成人坐在上面,由人拉着在石板路上奔跑。

沙埕铁枝

福鼎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福鼎市沙埕“铁枝”俗称“杠”、“阁”,始于清乾隆年间,是沙埕渔家元宵节传统民俗活动。早期是竹、木质结构,用人抬扛,为单层2至3米高,叫平阁。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后发展成用钢管或铁条焊接成像树丫那样的枝状,并进行艺术性加工和装饰,为多层的7至8米高,层与层之间称为“过枝”,并固定在车辕上便于搬行。它吸收了民间文艺、传统戏剧、舞蹈杂技等表现方法,形成精妙绝伦的表演艺术。

>>>>传统医药

百草堂阮氏祖传膏药制作技艺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百草堂的历代传人以对症使用膏药为主,辅以祖传针灸、银针放血等疗法对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关节扭伤、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痛风症、骨折、特色银针挑治痔疮、带状疱疹(缠身龙)等疑难杂症进行治疗。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黑膏药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百草堂膏药制作,选材备料、熬制使用的器皿、工具以及制作过程均极为讲究。黑膏药的主要原料包含几十种青草药、名贵中药如红丹、植物油等。根据不同用途可炼成吊伤膏、骨疽膏、续骨膏、骨刺膏、祛风膏、拔毒膏等。

畲族医药

蕉城、霞浦、福安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闽东是我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约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40%。数千年来,畲民几经迁移,最终迁居入山中,不仅与自然斗,亦与疾病斗。缺医少药,自力更生,畲民开始采集草药,自研医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完善,畲医渐渐自成一脉,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至今,畲医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除了诊断不同,畲医用药也有别于汉族中医,用的多是采集自山中的青草药,常用的畲药有300多种,多有自己的命名方式,与学名不同,甚至各地畲医叫法也不同。

非遗的传承最重要的就是非遗技艺传承人,它必须依托于人的存在,所以我们需要保护这些文化,更需要传承人继承这些文化。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直接体现,也是传统文化的缩影,还是一个地域乃至国家形象的“明信片”。让我们一起传承与保护。

原来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