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怪!“大风车”摆着不发电直接损失超160亿,为啥?

一说到风电,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排排的大风车。在我国北方以及西北很多地方,风力资源都比较丰富。在发展清洁能源的大背景下,前些年很多省份上马了风电项目。但目前却碰到这样的困局:不少省份上马的风电设备建成之后处于停用状态,摆在那里不发电,或者更准确地说发完电当地用不完,也送不出去。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这些建成而停用的风电设备,对国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超过160亿元,弃风限电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风电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怪!“大风车”摆着不发电直接损失超160亿,为啥?

风机“晒太阳”现象严重

按照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要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5%。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下,近年来我国风电投资热度居高不下。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风电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新增装机容量3297万千瓦,再创历史新高,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29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8.6%。这一数值也占到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一。

不过,漂亮的装机数据换来的仅仅是表面“风光”。在风电装机快速增长,我国风电产业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风电消纳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风机“晒太阳”现象突出。

来看一组数字——

甘肃:风电限电率39%;

内蒙古:风电限电率18%;

新疆:风电限电率32%;

吉林:风电限电率32%。

2015年,我国全年弃风电量33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13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其中弃风较重的地区是内蒙古、甘肃、新疆、吉林。对我国风电产业来说,2000小时是个槛,如果利用小时低于这个数,开发企业的压力就会增大。据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透露,2015年风电总共因限电损失了300多亿千瓦时。

怪!“大风车”摆着不发电直接损失超160亿,为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较高的风电限电率着实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当年为了上马清洁能源项目,各地不惜花费重金,但建好之后却要限制发电。究其原因,目前各方说法不一,但基本的事实比较明确。

简单而言,这些风电项目所在省份单靠自己无法消化全部设备运转所产生的电力,但外送出去又存在困难,既有承接省份不愿意接收的问题,也有输电基础设施短缺的问题

举例来说,在2014年,甘肃全省用电规模是1300多万千瓦,但是新能源装机已经超过了17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容量远远超过了用电规模,不仅是甘肃,其他一些限电的省份多是如此。

龙源电力是黑龙江风电装机规模最大的企业,其黑龙江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10月27日至31日,该公司平均限电比例达到62%,限电比例逐日创历史新高,短短5天弃风电量达4753万千瓦时,直接造成经济损失2500万元。

国家能源局负责人表示,风电弃风限电形势加剧,主要原因是全国电力需求放缓、风电本地消纳不足以及部分地区配套电网建设与风电建设不协调等原因所致。

更严重的是,在这些问题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的同时,风电装机还在持续上升。按照《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亿千瓦的发展目标。据此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每年需要投产2000万千瓦以上,这意味着风电产业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说,“三北”地区弃风问题进一步加剧,部分地区弃风率超过30%。“十三五”期间,风电发电装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消纳面临更大压力。

怪!“大风车”摆着不发电直接损失超160亿,为啥?

“风车停摆”问题怎么破?

加强风电消纳力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国风电基地多位于“三北”地区,离电力负荷中心较远,同时由于“三北”地区在建风电项目规模大,局部地区存在风电送出的“卡脖子”问题,导致弃风率有所上升。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做好风电消纳,要确保配套电网设施与风电项目同步建成投产,避免因电力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导致的弃风限电。”

日前发布的《国家电网公司促进新能源发展白皮书(2016)》也建议,针对目前新能源发展存在的制约,亟需进一步加快特高压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抓紧建设一批条件成熟、新能源基地送出需求十分迫切的跨区输电通道,加快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新能源在更大范围消纳

促进消纳的同时要合理控制增量。专家表示,在内蒙古、甘肃等电力供应严重过剩且弃风严重的地区,应暂停或暂缓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各类电源的核准建设。针对我国能源和电力消费市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在新增风电装机上,必须推动消纳能力强的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的开发建设工作,鼓励弃风率较低和消纳市场落实的地区加快发展风电。

目前大风电基地普遍距离用电市场较远,在并网速度难以及时跟上的情况下,积极开拓适应风能资源特点的风电消纳市场,探索就地利用方式,提高本地电网消纳风电的能力,也是解决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在拓展能源终端消费方面,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将认真分析冬季供暖状况,结合风能资源特点和风电发展需求,研究利用冬季夜间风电替代燃煤锅炉进行清洁供暖,制定促进风电清洁供暖应用的政策和方案,积极开展相关试点和示范工作。

观点

“风车停摆”具有普遍警示意义

近日,“大型风电基地停摆”的报道广受关注。有的地方近四成的风力发电设备被限制使用,当年耗资上千亿元打造的风电基地,如今只能闲在戈壁上晒太阳。

看着“风车停摆”,人们不禁要问,当年这些新能源项目审批建设前没有做过市场分析吗?从表面看,新能源限电是由于资源富集地区就地消纳难、外送通道建设滞后等原因造成的。再往深处说,则是近些年不少地方大干快上新能源项目的后遗症。梳理后不难发现,遭遇发展困局的不仅是新能源领域,如今,许多产能过剩和库存压力较大的行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经历过一个非正常快速增长的时期。

之所以说“非正常”,就是因为这些行业的快速增长并非是按照市场规律实现的,而是在眼前利益、地方利益和官员政绩利益的驱使下,一哄而起、大干快上,甚至弄虚作假、采取非常规审批手段得来的,繁荣局面最终只能昙花一现,随后就不得不吞下库存增加、产能过剩的苦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能源限电困局敲响的警钟,不为一企、一业、一地而鸣。这样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应该引起广泛反思,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广大企业都要引以为鉴。

一是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出现新能源限电困局,与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导致的“窝电”有关。若把西北地区富集的新能源当做“土特产”的话,那么电网建设就是“高速路”。在路没有修好的时候,就大规模种植土特产,产品再好也只会“烂在地头”。同理,无论多么有前景的行业,如果不能有序开发,必会一团乱麻。正是因为没有掌握好节奏和速度,盲目追求眼前利益,才陷入如今的过剩困境。

二是要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以新能源为例,要想解眼前困局,唯有跨地区外送。西部多电,东部多霾,将清洁能源输至经济发达地区,本可皆大欢喜。但中东部一些地方宁可费尽心机新上火电项目,也不愿用外送而来的电,根本原因绕不开一个“利”字。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概念逐渐普及的今天,个别省区还在为几个火电厂贡献的GDP打着小算盘。这种“只顾自己碗里,不管全家锅里”的发展理念,最后只能导致谁也吃不饱。因此,国家层面不妨在加快电网建设的同时,出台可再生能源跨省配额制,实现清洁能源有效利用。各地更要立足实际,多讲大局观,少打小算盘。

三是要处理好地方发展和官员政绩的关系。现实中,个别官员为官一任,不是追求造福一方,而是为了轰动一时,赚取政绩效应。新能源等行业眼前遭遇的很多问题就像“皇帝的新装”,从项目前期设计和规划阶段就露出了苗头,尽管人人心知肚明,但又心照不宣。有的地方为了项目获批,故意用一些理论数据夸大收益,刻意忽视制约因素,甚至罔顾客观规律,在项目布局和建设上一味求大求快。凡此种种,无非为了追求政绩单更好看些。主政官员打着“地方发展”的旗号升迁走人,留下一块烫手的山芋给后任。因此,对官员的考核,不能只是静止地看眼前数据,而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用发展的眼光看成绩。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反思过后,必须付诸行动,该拆的台子要拆,该打的板子要打,该补的漏子要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