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论语》共学14·29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

【共学内容】

14·29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导读老师】

韩 星:中国人民大学 国學院教授

何光顺:广州外语外贸大学 人文學院教授

黄裕生:清华大学 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

【共学笔记】(本文来源:【论语汇】)

方有两解,皇注朱注都作比解,另有一解方为讥谤(巜集释》)。作比解更切,比即比较,竞比,比有两种情况:1.把自己与他人比较、竞比甚至攀比,2.把他人与他人带入比较、竞比之中。

通过这种比来认识与确定自己、他人之长短优劣--(黄教授)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方,解作讥谤或诽谤,不妥,如黄老师说,解作比,较量短长为妥。方,大约是子贡自己和他人比较,这种比较更多是以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就是议论别人的短处的意思。诽谤,则是以谣言或不实之辞诋毁他人了。--(何教授)

也即定位自己与他人,并且据此优劣来确定自己的对待方式,实际上,在比较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数不胜数的各种等级体系,并从中比出各种优劣长短--(黄教授)

当我们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就是方,难免骄傲和自满,就会造成孔子所批评的固、必、意、我,而迂执难通,就会到处看到他人的不是,而停止了向他人学习的可能。

子贡无疑是非常优秀的,孔子有多次夸奖子贡,比如谈子贡经商“亿则屡中”,子贡又谈礼“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孔子都称赞子贡为“告诸往而知来者”。--(何教授)

比如富豪者可能无徳,有徳者可能贫穷;有权者可能无能,有才者可能无位。等等。但是,在各种比较体系里,对于认识自己与他人没有帮助,或者说沒有根本性意义--(黄教授)

黄老师说得甚确,我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中,确实要处处比较而后知短长知高下知优劣,但这种比量,则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都是往内指的,而不是和他人争输赢了。如果我们将看到的他人的短处,是那种普通人性的弱点予以放大,那么,我们就会遮蔽自己的眼睛,就会目中无人,而画地为牢了。--(何教授)

是的,会自固自封。会找不到自己,因为每个人的自己不在比较之中。不在各种等级体系里,所以夫子批评子贡:你这样比较来比较去,自以为自己很聪明呀?实际上你这是在耽误成就自己的功夫--(黄教授)

当然,孔子并不表示不能批评他人,但这种批评有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更多地是老师对学生的,父亲对子女的,即当有一个接受语境时,有一个自然的血缘联系或精神的内在相契后的师友间的相互批评。第二个维度则是对于对于拥有权力者,即那些肉食者,关系到民众福祉的当政者,则可以批评,但这种批评不是发牢骚和怨气,不是谩骂,而是忠于道的谏,也有如已经具有了情感和理性自觉的子女需要对父母作以合于礼了劝谏一样。--(何教授)

甚是!批评是就事论事,而不是比较中论优长得失--(黄教授)

是啊,故而,孔子说,“我则不暇”,即意为我们人当更有所正面树立,要进德修业,要成就内在的自己,而后方可去帮助他人和去从政,以治理社会。--(何教授)

就是以己之長較人之短,有自我顯擺、自鳴得意的意思在裏面,夫子批評道:賜啊,你真的就已經足夠賢了嗎?我一心一意克服自己的“短處”改正自己的過錯還忙不過來呢。--(崔教授)

因此,鉴别比较批评需要有接受语境,比如这种比较批评往往会避开日常的人事纠缠,而更多地指向大的方面。--(何教授)

子贡是个非常聪明、活跃的学生,子贡大概觉得自己各方面都比较出色,所以喜欢与别人比较--(黄教授)

聰明人有時候會仗恃聰明,夫子提醒子貢不要如此。--(崔教授)

这让我们想起夫子在前面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小人总是迷失于各种比较之中而无法周全,君子则因不迷失于比较,摆脱了各种等级体系,而能保持周全。--(黄教授)

比如,我们朋友间往往是会在当面言谈中,谈得深时,而在相互欣赏的基础上的适当批评,但这种批评是帮助相互的成长的。亦或以前我们在写信时,会以古人即已经有盖棺定论的贤者和不肖者来勉励后辈或友朋友,这往往都是要避开身边的人事的是非了。--(何教授)

夫子此處對子貢的批評是現身說法,拿自己說事。--(崔教授)

比则封闭在比较关系中,破比则返回自身--(黄教授)

子贡或子路等学生有时难免于“比而不周”,这种比缺乏了仁爱的内质和虚己以学的态度,而君子的“周而不比”是内在地蕴含着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仁爱与礼仪的共在,是周全而近道的。--(何教授)

的确,比则难以泛施仁爱,因为比则陷高低之別。耶稣也反对比,这是圣人们灼识之处。

圣学之最根底处都在发现、成就毎个人身上的那个自己--(黄教授)

这让我想起了《周易》的“比卦”,其卦象是“水地比”,意为亲近依附的意思,但这种亲近依附的关系,君子和小人却有不同的处事原则,亲近的关系中容易发现各自的短长,君子在亲附中有仁爱和恭谨,是依于道;小人在亲附中只追逐利益和显耀自己,一旦利尽交绝,就只会看到他人的短处,那种别人的长处是不承认的。--(何教授)

夫子此處是啟發式批評,讓子貢自生羞愧之心,而不是斥責式批評,那樣會讓子貢很沒面子,教育弟子也要遵循禮的精神。今天的為師者需要學習夫子行不言之教的批評藝術。--(崔教授)

夫子说自己沒这个闲功夫,是因为不徝得这样做。--(黄教授)

是的,后人为师常居高临下,动不动就训斥,视学生为臣仆,此病今犹存续不绝。--(黄教授)

小结:这段孔子批评子贡的话,显示了为人和为学的根柢,即吾辈心地应当着落于仁善处,只在较合适的自然亲近关系和精神亲近关系中,知道相互的优长不足而后肯定对方的优点并适当批评其不足,这让师友间能得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这里的人际亲近关系是前提,而仁爱之道是基础,不然就会造成我们随便妄议身边人之短而遭来无穷是非,因为人皆是有限的是有诸多人性弱点的,有看人之短,那永远说不完,但普通人即使在有亲近关系中都要注意指出不足的策略,何况我们在未有亲近关系的情况下,更不要妄议身边人的是非,而让自己纠缠于无穷的人事,而后失去了自己进德修业抵达大道的机会。孔子批评子贡“方人”真可谓我们处理身边的人事关系的绝佳启示。孔子和苏格拉底、耶稣基督、释迦牟尼一样,都是要让我们指向真正的仁道和真理,以敞显宽阔的人生之路而得澄明敞亮中和美善的人生了。--(何教授)

(【论语汇】@2014 - 版权所有,转载或引用请联系微信:mazhyu)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