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文物知多少?假如穿越成清末宫女逛颐和园

文物知多少?假如穿越成清末宫女逛颐和园

文物知多少?——

假如穿越成清末宫女逛颐和园

4月12日《新闻联播》称,习近平主席近日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1、穿越啦:文物古建,颐和盛景

说起中华大地上那些璀璨神圣的文物,当真是曾经的一颗颗东方明珠。然而,岁月洗礼,风霜无情,到如今往往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不免逊色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那如果,能回到文物最灿烂时期去“逛吃逛吃”,将会看到什么场景呢?

就拿享誉中外的皇家御苑颐和园为例吧,游客来北京都不得不去的地方,尤其要游览其中最具皇家代表性的宫殿区嘛——但是除了乌泱泱的人和不靠谱的传说轶事,还能看出点儿什么好来?怪不得天天有人失望而归,说:见面不如闻名。

但是,颐和园确实非常好看——那可是清末为了给慈禧皇太后养老的风景绝佳处啊!政治性、美学性,都不能凑合了。

怎么才能把文物古迹看得更清静、更高大上、更原始风貌呢?穿越啊!这几年清宫穿越剧如此火爆,我们也不妨穿越到清末的宫女身上,用历史的眼光看看当年的颐和园吧。

宫女——这个身份容易让人浮想联翩,那不是每个任性女主穿越到康熙末年,都能跟各位高富帅皇子们谈情说爱嘛!?……年轻人,too young too simple!如果真像电视剧里演的都在谈奋不顾身的恋爱,不知道附体了文艺腔儿的皇子们当年是怎么九龙夺嫡的。要论起清代宫女的规矩森严,什么晴川什么若曦,恐怕早就悲剧了。

如果不穿成宫女,穿越成后妃如何——那就只能呵呵了。重修颐和园的光绪年间,皇帝后妃只有三人,其中颜值最高、恩爱指数最高的唯有珍妃——但是,你确定要穿越成这个让皇太后见了就一脸嫌弃、先被打入冷宫后被塞入井中的苦情女主?光绪帝的另外两位配偶就只剩了隆裕皇后和瑾妃,但是她们俩分分钟都没受到过皇上待见呀,宫斗、争宠神马的戏码完全无用武之地。来看看真人照片就知道悲催的命运缘自何故了,有图有真相:

文物知多少?假如穿越成清末宫女逛颐和园

文物知多少?假如穿越成清末宫女逛颐和园

……也是醉了。原来光绪皇帝无论在前朝还是后宫都是这么心塞,大婚当晚必定哭晕在厕所。

穿越成后妃既然不合适,难道穿越成太监?……为了看一回文物遗产也是蛮拼的。所以,我们且还是以慈禧近身宫女的身份走进颐和园吧。宫女真心有可能比皇后主子和瑾妃小主令人感觉欣慰:

文物知多少?假如穿越成清末宫女逛颐和园

(清末宫女照片)

2、知春亭——见柳知春,最爱湖东

穿越过去的时间,我们设定在1899年,这一年还能略微太平地看一看园子。前一年,1898年,发生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后一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连慈禧太后都庚子西逃去也,随侍宫女自然也要一路风尘随驾出逃。

慈禧太后也被时人称作西太后、老佛爷,这个执掌中华命运近半个世纪的女人,与颐和园有几度缘起缘落。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焚毁了这里,当时她还是咸丰帝的懿贵妃,随丈夫逃至避暑山庄。28年后,垂帘听政已久的慈禧太后生生挪动海军军费重建此园,预备作为她归政光绪皇帝之后、晚年养老的消夏游乐之所。但是很快噩运就将重复降临于这一个在生灵涂炭的九州大地上华丽得不合时宜的园子,1900年,颐和园再度洗劫于八国联军之手。

文物知多少?假如穿越成清末宫女逛颐和园

(慈禧晚年)

我们作为穿越后的宫女能进入颐和园,自然是因为老太后要来这儿避暑才能随驾一饱眼福。西太后坐轿从紫禁城西华门四平八稳地抬出,而宫女们是从神武门坐骡子拉的轿车赶赴颐和园,为的是在老太后到达前先做好接驾准备工作。正因为有这么个时间差,穿成宫女的我们,可以在太后到来之前暂时松口气好好看看这一座让深宫老妇人宁可不要海军建设也要耗资享乐的皇家名园了。

园子正门就是东宫门,上悬光绪帝御笔题写的“颐和园”匾额。颐和,颐养天和之谓也,当时即将大婚亲政的光绪帝,面对权势滔天、专权独断的慈禧太后,同时也是他母亲的姐姐、他的亲姨妈,是真心盼着老太太能从此安安分分地颐养天年。

但是从匾额上的印玺就可以预示出后来的权力走向:“颐和园”三字的正上方,全都是一溜儿的慈禧用印,而竖排在左下角两方较小的印,才是皇帝用印。可见凤在龙上,大权旁落。

文物知多少?假如穿越成清末宫女逛颐和园

(东宫门颐和园匾额)

不管怎样,东宫门确实气派,面阔五间、三扇大门,快快提腿迈进吧——就在这时,我们被其他宫女瞠目结舌地拉住:不要命了?敢从正门进?也不看看你什么身份?——那正中最高的大门,只供太后和帝后通行,两旁的门可走皇亲国戚,而宫女呢,连靠近的资格也没有,只能顺着墙根一直往东,从东边的一个偏门进。

那只好低眉顺眼地走旁门左道吧,这时候我们心里不免憋气,早知道穿越到慈禧太后身上——但是想想慈禧死后,定陵东陵的墓室被孙殿英带部队炸开,陪葬品洗劫一空不说,连尸身也被划破脸颊、抛在地下,那场面想想也是丧心病狂。

此时随众进入颐和园,抬首间,桃柳争艳与湖水碧波一起摇曳,如画美景瞬时扫荡了之前的小郁闷——这里是知春亭!昆明湖畔四角重檐的亭子,柳树与桃树环绕,这儿正是湖东地带最美的景致。每当春来,绿柳飘飘,桃之夭夭,烟波渺渺,远方还有玉泉山宝塔遥遥……“见柳而知春”,暖风东吹,桃红柳绿,就像是春天最早到来的地方,所以叫做“知春亭”

文物知多少?假如穿越成清末宫女逛颐和园

(知春亭)

太后既还没来,倒是可以跟其他宫女姐妹们在知春亭附近稍微玩玩,偷得浮生半日闲。望着昆明湖的碧波浩荡,一些资历深、见识广的宫女就开讲了,这颐和园,最早是乾隆帝以“兴修水利,为母祝寿”为名修建的,当初叫做“清漪园”。——从这个名字就可看出园中必然以水景为美,而水景主要是指这知春亭坐望的昆明湖。单这一个湖,就占了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而且是专门修建成了一个寿桃的形状,可见乾隆当初的用心与重视。

文物知多少?假如穿越成清末宫女逛颐和园

(俯瞰昆明湖形状)

慈禧太后到颐和园的居住时段,基本都是在每年的端午节至万岁节(也就是她老人家的生日十月初十)这段时间,搁在当代这也是旅游旺季。此时穿梭到清末的我们,没有了游人的吵闹打扰,没有了工业的空气污染,正享受着夏日的水风习习,还没尽兴,却突然听到了护卫的吆喝声——这说明,太后圣驾快到了!于是赶紧随同众姐妹赶到太后在颐和园中的寝宫乐寿堂,准备接驾。

3、乐寿堂——六合太平,玉堂富贵

颐和园中的宫殿区,主要分为朝政办公区和帝后生活区,不过朝政区里最宏伟的仁寿殿,虽然历来游人如织,可此时作为宫女,却万万没有资格到此一游,就算在紫禁城里,太后身边的宫女也绝不准乱入老佛爷上朝议事的养心殿啊。何止出入养心殿,但凡能踏出所在宫殿的大门一步,肯定都是奉命办差出去而且必须双人同行彼此监督——所以清宫戏里那些深夜偶遇、穿越剧里那种迷路艳遇的幻想就都不要有了,宫女的规矩是“离开宫门,打死不论”!注意,这里说的“宫门”,不是指整个皇宫的宫门,而就是指服务对象的宫门,比如,慈禧的储秀宫、珍妃的景仁宫。

这下知道什么叫“一入宫门深似海”了吧。没办法,穿越后的我们只好忍气吞声跟着太后下朝后的步伐打量一番帝后生活区的景致吧。

好在,有这么一句话可以安慰一下穿越成慈禧身边宫女的我们,宫女们都说:北京最好的景色是颐和园,逛颐和园最好的季节是夏天,夏天颐和园里最好的地方属乐寿堂。拥有中国最高权力的女人,她居住的乐寿堂也是颐和园生活居住区内规格等级最高的地方。

乐寿堂正殿在乾隆年间是建成两层的,后经英法联军焚毁,老太后虽然想极尽奢华复建成从前模样,但是败家也是要有条件的,挪用修园的海军费用不足以支撑得面面俱到,乐寿堂正殿就只好复建成了一层的大殿。

但即使这样还是非常任性了好么——这时已过端午,蚊虫蠢蠢欲动,为了能让终身重视健康与美容的老佛爷安心居住,整个宫殿都要用帐子罩起来,既通风采光,又能防止蚊虫飞入——大家到夏天,都支过蚊帐吧?老佛爷支蚊帐,那叫搭天棚!整个宫殿都要罩啊!土豪的世界,绝对任性到没朋友。

太后吃饭也是在乐寿堂里,当然了,人家叫进膳,每餐一百二十多道菜,有贡菜、有例菜、有时鲜。太后自己绝不伸手夹菜(此时我们心里腹诽:肯定是因为伸手也够不着),由当差的太监察言观色,看老佛爷的眼神盯上哪道菜了,就把那道菜默默挪过来,心里要留意,嘴里不能问

不过就算再可口的佳肴,太后一般也只吃两勺就不再动了,“吃菜不许过三勺”,要严格依照祖制的规矩,为的就是防备有心人留意着主子偏爱哪些菜,有可能伺机下毒。所以即使在餐桌旁服侍了大半辈子的太监,也绝对摸不清老佛爷的口味喜好——这才能体现出天威难测嘛。

老佛爷可不讲什么“光盘政策”,而且用膳之后就讨厌再闻到饭菜味儿了——那她喜欢闻什么味儿呢?她就独独爱闻南方水果的果香味道。所以乐寿堂的殿内摆着青花大盆,专门用于盛放香气扑鼻的水果。唐朝时“一骑红尘妃子笑”,是为了杨贵妃爱吃荔枝,晚清时南方水果上京城,是为了老佛爷爱闻味儿!相比之下,诗人杜牧讽刺的杨贵妃,确实弱爆了。

每月初二和十六,是水果换缸的日子,新水果换下旧水果,以保持浓郁而甜香的水果气能一直弥漫进太后的心坎里。宫女们每到这两天都得意万分,因为太后允许把换下来的水果赏赐给近侍宫女,这可是无上的荣耀——穿越其中的我们,此时心里该何等鄙视。

文物知多少?假如穿越成清末宫女逛颐和园

(乐寿堂 六合太平)

乐寿堂院子里,特意摆放着铜鹿、铜鹤和铜瓶,合起来,谐音就叫做“六合太平”(鹿、鹤、瓶)。老佛爷最是迷信,既忌讳鬼神,又爱讨个口彩,所以院中的种植也大有讲究。由于乐寿堂地理位置最佳、阳光水汽最好,这里的玉兰花每年都是园中最早怒放的,三春盛景,不及兰花一笑。——自穿越为宫女以来,惟独这植物芬芳还能令人心情好转些,不免诗兴大发,随口吟诗一句“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突然感觉哪里怪怪的,左右一看,幸好周围宫女都不识字,没注意听,不然可是又犯下忌讳了——“兰”是太后的乳名,这可是宫里人所共知又缄口不言的事情,怎么能宣之于口呢!就算是不得不提到兰花,也要改口简称叫“花”就行了,老佛爷的名讳可不能乱叫。雷区多多,禁区重重,这会儿我们感觉,穿越似乎也不好玩。

宫女里的小姐妹们都不识字,这可不是人家不积极要求进步,而是宫规所限——作为宫女,是绝对不许识字的!不许的还有更多:不许描眉画眼,不许穿红戴绿,不许多言多语,不许仰面睡觉,不许独自出宫,不许吃饭太饱,不许祭祀家人,挨打之后也不许发问、不许出声——自十三、四岁进宫,就是在学着怎么忘掉做人。

再环视乐寿堂院里,还能看到昂贵的西府海棠——据说这是咸丰帝在世时颇为喜爱的花。以老太后的狠硬心肠,自然是不会见花惜泪的,但是也不免睹物伤情——毕竟她的人生起点在咸丰身上,终咸丰一朝,只有她一位宫嫔生育了唯一的皇子,母凭子贵,这才有了后来的富贵无双与江山无限。其实咸丰帝并未对当年一路升迁的懿贵人、懿嫔、懿妃、懿贵妃有多么宠爱无边,之所以她能及至高位,全是因为她把握着皇嗣这个稀缺资源,那可是核心竞争力。

乐寿堂里还特意种植有迎春花、牡丹花,与玉兰花、海棠花合起来叫,就是玉(玉兰)堂(海棠)春(迎春)富贵(牡丹)。

六合太平,玉堂春富贵,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个始终把机关权谋当政治智慧的女人,她用小聪明掌舵民族命运堆砌而成的半世荣华,如果关起门来不论天下,自家园子里的风光确实还算又富贵又太平。

文物知多少?假如穿越成清末宫女逛颐和园

(乐寿堂)

4、德和园——君臣同乐,君臣有别

出了乐寿堂往东,就是德和园大戏楼了。老佛爷爱看京戏是出了名的,每次太后到颐和园,第二天就要去德和园听戏。——可算有点娱乐活动,我们也能随驾去看看最高水平的戏班表演啦,穿越的福利终于来了。

到了德和园,虽然说宫女要目不斜视,惊鸿一瞥间我们还是被这古典戏楼给震撼到了:这是一座上下三层的大戏楼,地板下设有地井、水井,这样特别的设计构造,既能表现出剧情里上天入地、穿梭往来的变幻感,又能让演员声音通过水井共鸣而洪亮辽远。

老佛爷看戏,是在正对戏楼的颐乐殿里,宽敞气派,殿里金漆珐琅的大围屏上九龙百鸟朝凤,唯我独尊——就是得这样时时刻刻体现出一把手的位置。

这一天,老太后心情好,赏赐皇帝和王公大臣们一起来看戏,“君臣同乐”嘛。于是可忙开了,从戏楼两边把角的柱子开始、一直到正殿两边把角的柱子上,都要扯上幔帐,就像是两道布墙,大臣们跪在幔帐外的戏台侧面看戏,太后则捧着戏词,斜坐在正殿里西侧的炕上细细听戏——这叫做“君臣有别”。真不知道看一齣戏下来,对于养尊处优的大臣们来讲,这算是赏还是罚。

而光绪皇帝呢,倒是可以坐着看戏,而且是坐在幔帐里头,不过他就没有正殿正座的待遇了,他只能是坐在门外的屋檐下,在挨着火道口的侧位上,木然地看着一齣齣演不尽人生悲欢的假戏,却在自己人生里真实扮演着永不换戏的悲剧角色

至于我们宫女,只有在心里默默画圈的无奈了——老太后倚在炕床上摇头晃脑,宫女们可是戳在地下笔杆条直啊!尤其是这种体现老佛爷脸面的场面活动,规矩必须守得格外严,太后名言就是“你让我一时不痛快,我让你一生不舒服”。太监们因此就嘲笑宫女是“戳脚子”,站规矩一站就是几个时辰。此时我们心里想的就是:甭管台上唱的文戏还是武戏,赶紧结束就是好戏。

文物知多少?假如穿越成清末宫女逛颐和园

(德和园大戏楼)

5、宜芸馆——墙嵌书香,帘隔花香

看了戏,太后心情正好,决定漫步回宫,我们也顺便沿途看看吧。德和园西边是宜芸馆,名字的涵义非常文雅,是宜于藏书读书之馆的意思。芸,代表防虫蛀书的芸草。名至实归,这里从前正是乾隆的书房。

而此时,这座宫殿成为了隆裕皇后的寝宫。这里要注意一下了,“隆裕”这个普遍叫法,是后来她做皇太后时所上的徽号,此时天下人都不会提前知晓“隆裕”这个称呼;就像“慈禧”是太后宾天后所得的谥号,在生前是没有这个名号的。所以穿越过去的我们要注意了,可别一不留神当着别人把“慈禧”和“隆裕”叫出来——作为宫女,称皇后为“主子”,称妃子为“小主”;而皇帝与皇后,称当时的慈禧太后为“皇爸爸”,妃子没有那么亲切,只叫“老祖宗”

这时候住在宜芸馆里的隆裕,深宫寂寞,长日无聊,唯好书法,在宜芸馆廊壁上,嵌着一块块乾隆临写古代书法家作品的石刻。——这让人想起《甄嬛传》里的皇后,也是被描写成每日只靠书法打发时光。——作为出身贵族之家的一朝皇后,能有描摹临帖的细腻用心,却没有书写幸福的细致用情,还真是,“臣妾做不到啊”。

文物知多少?假如穿越成清末宫女逛颐和园

(宜芸馆 墙嵌书法石刻)

光绪帝能走上龙椅、又走入一生摆脱不了强权的命运,是因为在皇位之始,他就是被慈禧太后一手操持的。慈禧的亲生儿子、同治帝年轻去世后,她为了能够继续垂帘听政、把控朝政,就挑选了自己妹妹的儿子、年仅三岁的载湉为帝,是为光绪。但光绪帝总有长大的一天,按照规矩,皇帝大婚,就是成人的标志,就要亲自理政了。慈禧太后为了在光绪亲政后依然能够顺利控制他,便强行命他迎娶慈禧弟弟的女儿、叶赫那拉氏·静芬为皇后,让这个与自己血统亲近的皇后能够在后宫一方面必须仰仗自己、一方面受命监视皇帝。所以,隆裕走上皇后宝座、又走入一生被牺牲在后宫的舛途,也是因为在婚姻之初,她就是被慈禧恶意操控的。

光绪皇帝对于隆裕皇后,存有天生的敌意和防范,因为这桩婚姻的成立,就是在提醒着他不能独立的耻辱之痛和不能回避的强权之手。皇后的迎立,只能显示他的无能。远亲的联姻,只能显示他的无力。

而比光绪大了三岁的隆裕皇后,尽管与她那还略显稚气暴躁的丈夫存有信任障碍,可这种障碍不是不能打破的、这种局面不是不能改变的。从光绪爱珍妃的痴情和他戊戌变法失败后倔强的心性来看,这个率真的皇帝,是心存一团热火、渴望一次燃烧、执着一生追求的人,慈禧为帝后二人屡屡创造出的相处优势,使隆裕完全有可能靠着姐姐般的耐心、温柔、坦诚、关怀去改善自己人生里无爱终老的婚姻,同时也是解救了光绪命运里执拗到死的决绝。但是,她没有做到,她没有给自己和丈夫一次可能幸福的机会。

很多史料称,隆裕是个懦弱怯软的人,既没有勇气抗衡太后,又没有能力制约妃嫔。而此时穿越到清宫的我们,却会听到皇后跟前的宫女一句半句的抱怨,说皇后主子是一位性情固执、脾气暴躁的主儿,比太后还不好伺候,常常对周围下人和饲养的小动物这种没有反抗能力的群体动辄发泄。

但不管哪种说法是隆裕的真实性情,我们看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皇帝与皇后视如敌仇、互不交流,一样的各自骄傲,一样的彼此怨恨,没有一方肯先于迁就和理解。

皇后的闺名是静芬——旁人当然是不许叫的,宫女更不敢妄议主子,闺名,自然是在闺房中称呼的。但隆裕皇后的闺阁中连一句正常的私房话也没有,永不可能听到丈夫对自己闺名的温情呼唤。

在宜芸馆里,有一副对联写得是:“绕阶苔痕初染碧,隔帘花气静闻香。”多美的句子!不知道常以书法描摹天光的隆裕是否也曾书写过门前的这幅对联。“隔帘花气静闻香”,这话正像是在写她的名字,静芬。但是隔几重花帘、隔几重红墙,她毕生也再闻不到命运的花香。

文物知多少?假如穿越成清末宫女逛颐和园

(宜芸馆)

6、玉澜堂——玉泉微澜,天子牢房

路过宜芸馆,随侍老佛爷再向前、往湖边走去,就是光绪帝的玉澜堂了。刚才说宜芸馆里有“隔帘花气静闻香”之句,其实皇后寝宫宜芸馆,与皇帝所住的玉澜堂,也就差不多相当于是“隔帘”一般的密切亲近——玉澜堂和宜芸馆是前后院的关系,有很多门廊相互连通,如果他们感情好,完全可以就像是住在一个大宅院里的小两口一样。这也是慈禧为了让光绪能与皇后亲厚的良苦用意了。不过,不仅光绪对此安排极为反感,连隆裕似乎也不领情——隆裕每次见了光绪,丝毫没有想要接近或者哪怕是讨好的意思,反而从来都是一副“你个渣男”的傲娇脾气。

我们穿越过来的时间,光绪帝就算想要与皇后重新沟通也不可能了——此时的玉澜堂,已经由“天子明堂”沦为了“天子牢房”。慈禧太后铁腕斩断戊戌变法之后,就将光绪拘禁起来、严加管控:如果太后在宫里,就把光绪关押在中南海瀛台;如果太后来颐和园,也要在眼皮子底下看着皇帝,便将光绪软禁在玉澜堂。

这还不算,更为惊悚的是,慈禧还命人给玉澜堂周围砌墙,完全堵塞了穿堂配殿进出的道路。丑陋的砖石,突兀的围墙,彻底囚禁了此时28岁男儿的行动和灵魂,粗暴剥夺了他作为帝王的自由和尊严。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中国会不会少一些苦难?起码,光绪会少太多苦难。但是一个权力从来未曾稳固、思虑也还尚未成熟、部署更加没有周密的理想少年就匆匆推动改革,他惨败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或许年轻时的激情都要有失败来作为成熟的代价,只不过,光绪付出的代价是要用一生的寂灭来偿付,在成熟到来之前就要走向死亡。

中国历史上的历代改革者,全都面临着失败风险远远大于成功机率的残酷现实,因为改革就是要改变现有格局、重新分配权益,而既得利益者们的阻挠力度会无比强大,位高权重者们的反扑力量会异样疯狂。比如商鞅变法、比如王莽新政,乃至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几乎都要拼尽一生休、莫知身后事。

而热血青年光绪帝,确实是在准备不足、力量不够的情况下太过急切草率地改革,赔进了几多寄希望于有为君王的仁人志士、赔进了自己寄希望于君主立宪的政治人生、还赔进了那个寄希望于两情恩爱的知己珍妃。

文物知多少?假如穿越成清末宫女逛颐和园

(珍妃)

光绪帝大婚时,还同时纳入他他拉氏家的两位女儿,也就是15岁的谨嫔和13岁的珍嫔。后宫三人,他独爱珍嫔,五年后封为珍妃。皇帝开始亲政,大婚新得佳人,一切踌躇满志,18岁的光绪与13岁的珍嫔皆是太过天真

珍妃女扮男装、日日伴驾,她喜好摄影、热心西学,与皇帝共论朝政、期待维新。我们可以听到宫女这样的传言,据说两情浓密时,珍妃曾问光绪:“皇上这样加恩于我,不怕旁人嫉恨我吗?”而光绪志得意满地回答:“我是皇上,旁人能对我怎么样!”——而历史一次次验证说明,身处险境、奋力争斗的男人,他身边需要的是一个深明大义、智慧超群的女子,就如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与长孙皇后,而绝不是一个不经世事、不知收敛、尚且需要被人保护的小萝莉。

珍妃入宫后始终一枝独秀,而少年得志往往最不利于人的成熟,会松弛于警惕、会晕眩于顺境、会懈怠于成长。珍妃是聪明的、是多才的,但是深宫恋爱的岁月里,很遗憾,她没有增长能力。长时间的出挑和放纵,使她被慈禧曾降到贵人的位份、曾两次施以褫衣廷杖,戊戌变法后,更是失去了爱人本就微弱的却是她唯一的保护屏障,被关入冷宫,三年后又受害于井中,终年24岁。

宫女们在宫里年月久了,有些秘密不用打听也不再是秘密,比如,珍妃在光绪身边得宠时,也曾卖官鬻爵,也曾醉心权力,甚至也曾想效仿老太后称霸后宫,这种狂妄的野心才是慈禧不能容她的真正原因

其实,太过接近至高权力的珍妃,幻想着和皇帝一起夺取最高权力、成就彼此,幻想着也能高高在上、陪帝王君临天下,这是很正常的欲望,珍妃并非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纯情受害者。但是,她和光绪都是始终狂热沉醉于自己的思维高度里,并没有更高更快的智慧提升。

绕过玉澜堂宫墙,正门朝向昆明湖,正是听风看水的好位置,观其景,湖水似玉、波澜起伏,听其声,玉泉涌微澜。

可这个风水绝佳的位置上不会再有年轻帝王长身玉立的身影了。这个位置,老太后有时会在不起雾的晨起散步途中经过,经过时,也许会用怨毒又不屑的目光瞥一眼玉澜堂紧闭的宫门——那宫门设有常规的“门当”和“护对”,正如老北京很多的宅门一样,但是不一样的是,这里还有两块非常奇特的石头作为摆设,别的宫女告诉我们说:那是一对“子母石”,就像一个是母亲、一个是孩子。老佛爷命人把子母石搬到玉澜堂门口,是特意讥讽和提点皇上:别忘了母子之情、更别忘了太后当初选光绪为帝的提携之恩。

但是——我们行至此地,却不免越看越疑惑,若真是亲密如母子,那该是两块石头紧密相抱才对,怎么两块顽石相离得规矩而刻板,倒是有冥顽不灵、冷眼相对的紧张态势呢?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空负热情的光绪帝一生未曾了解天下大势真正的需求,未曾获得男儿成长过程中真正的需要,他当年准备不足的变法其实心存侥幸的成分很大,正如他对一见钟情的珍妃,也是有今天没明天地、粗心大意地乐呵着宠溺着,从不曾懂得作为一个成功君王、一个成熟男人,在朝政面前、在爱人面前,该要具备的心智。与其说,慈禧的政治手腕太高超、太强硬,不如说,光绪的政治能力太稚嫩、太软弱。

光绪帝像是一生只燃一次的烟花,烈性喷薄的光与热,都给了亲政那不足十年、甚至变法那短短百日的光影一瞬。拼尽劲力后,只是在缓缓坠落的冷遇里逐渐走向寂灭,用此后毕生的痛悔与追思,殉他的理想,殉他的爱情。

文物知多少?假如穿越成清末宫女逛颐和园

(玉澜堂大门)

7、归去来:日出东门,缓缓而归

绕过玉澜堂,沿湖就可以回到乐寿堂了。老太后逍遥一天,晚膳过后,就要吸烟、沐浴、泡脚、敷脸等等既美容又享受的安寝准备了,可是作为宫女,那就是累了一天之后,还要再各种伺候、甚至还要值夜、早上三四点钟又要起床准备新一天工作的节奏啊……若是想再停留在这个时空看看美景,那也要随着老佛爷的出游兴致才能走到哪儿悄悄看到哪儿,比如颐和园后山的苏州街、四大部洲,那就是老太后岁数大了压根不爱去的地方,作为“离开宫门,打死不论”的宫女,就别想着美美地穿越古迹自由行了,趁着天黑之前,咱还是赶紧回来吧。

穿越回今天的颐和园——游客又多了起来,空气又躁动了起来。但这人,起码是虽大声喧哗却也自由欢畅的人,这空气,是虽雾霾污染却非沉静到压抑窒息的空气。再回头看一眼百年后的玉澜堂——那沉甸甸的朱门已经打开了,迎来送往游人穿梭,光绪帝幽闭至死的深苦叹息似乎也终于释放。

此刻,就任性地到那个朝着太阳升起方向的东宫门,缓缓而归吧。

文 | 曹雅欣

文物知多少?假如穿越成清末宫女逛颐和园

文物知多少?假如穿越成清末宫女逛颐和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