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叶品勇:石雕里的“慢生活”

叶品勇:石雕里的“慢生活”

公告

淘艺术APP上线了,各种优质体验,海量展讯和知识,淘一淘想换就换,玩转艺术圈就下载APP吧!

加入我们!欢迎在微信写留言或在APP 收藏圈--官方互动区提建议!

叶品勇:石雕里的“慢生活”


叶品勇:石雕里的“慢生活”

叶品勇,1968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擅长动物、花鸟、山水类雕刻。

穿过一楼的工作间,这座白色的房子后面别有洞天——朝左边走两步就有另一幢两层高的小楼,临河而建,只容得下一个人行走的楼梯就暴露在墙体外面,我们一面贴着白墙,一面扶着栏杆,沿着逼仄的台阶上了二楼,推开一扇小小的木门,这约摸二十平米的空间是叶品勇一个人的工作室。

悠长的河道边,零星有几个淘米的老人,傍晚的光线变得昏暗,树木的投影渐渐消失在静谧的流水中——这是叶品勇在小房间里工作一天之后开门常见的场景。这里像极了一个世外桃源,也只有在这里,手中的刻刀才能安静地雕琢他所向往的“慢生活”。


叶品勇:石雕里的“慢生活”

这约摸二十平米的空间是叶品勇一个人的工作室


艺学传承

和大多数青田人一样,叶品勇一出生就和石头联系在了一起——他的父亲是青田石雕合作社的一名雕刻师,他和哥哥姐姐都是看着石头长大的。初中毕业,叶品勇正式进入了石雕行业,而大哥叶品然则扮演起了老师的角色。早年的学习主要侧重临摹,哥哥做好胚,他负责修,在慢慢悟出一些门路后,他设立了工作室“石秀苑”,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叶品勇早期作品以花鸟为主,在总结前辈技艺特征的同时却已有自己的创新。比如他当时的代表作《丰收》,一问世便受到业内外广泛好评。在创作的六个月时间里,他每天八小时都放在这件石雕上,细致而耐心,高粱谷穗饱满分明,叶片自然卷曲,构图严谨合理,清爽自然。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作品是双面雕刻,镂空难度高,布局更是需要苦心经营。这件作品为叶品勇夺得了那一年香港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赛的金奖。

但金奖也让他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一味地重复自己的作品仍然是复制,没有实质的改变,我不要这样做。因为不会有两块同样色彩的石头,所以也不会有两件完全相同的作品。”


壶里乾坤

随着时间推移,叶品勇意识到带有时代印记的传统题材已经不能让今天的人们产生共鸣,所以便开始寻找符合这个时代审美的题材。近两年,他的作品以“茶文化”为主,这在青田石雕的雕刻史上并不多见,但事实证明,他所做的这一系列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人们开始追求慢生活,我想有关养生休闲文化的作品更能表达现代人的想法。”

记得刚开始做茶壶题材时,对青田石颇有研究的专家夏法起先生正好看见了他的作品,当时因有事在身匆匆离开,但过了几天,夏法起一忙完就特地来找他聊天,一坐就是两个小时。“他说第一次在工作室看到我的作品就很震惊,青田石雕的题材涉及花鸟、山水、人物,但唯独缺少茶壶。看了我的作品他感觉看到了希望,还说这是自己多年来的心愿。”叶品勇循序渐进,如今已有三十余件茶壶题材的石雕。

其中有一套以“琴棋书画”为主线的作品就很有趣,因为除了茶壶之外,叶品勇还营造了完整的观看意境。比如那件关于“棋”的作品,就像是摆在观众面前的一方石案,右侧的棋盘充分利用俏色工艺,黑白两种棋子颜色分明,而熟悉围棋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它们并不是随意排布,因为这些棋子正好构成了国家曾经发行过特种邮票来纪念的“中国流”棋局。棋盘左边则雕了一只小茶杯,当问及两人对弈为何只有一只茶杯时,叶品勇笑着说道:“我和你面对面下棋,我的茶杯在这案上,你的茶杯恰好就在你的手里。”我惊叹于叶品勇的 “野心”——他的作品看起来不过半米见宽,实际上却将观众囊括了进去,这种与观众的互动不仅在无形之中放大了作品的空间尺度,更是让其成为一件“开放的作品”,使得观众有了“一种由于神秘的共鸣而产生的深刻的、精细的回应”。

他借鉴了吴让之的一枚印章,将这件作品命名为“逃禅煮石之间”,也许,叶品勇的内心也向往着古人的潇洒淡泊。


留心处处

叶品勇一直认为:“每做一件作品都是深入一个不同的领域”。他常回忆起早年的游历时光——在最初和哥哥学习的那些年,他总会腾出时间游山玩水,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而这些年,那些游历时的记忆开始出现在他的作品里。

在他一个人的工作室里,书法、绘画、雕塑的书籍随处可见。他要在石头上雕刻古琴,便会在制作过程中学习一些古琴的知识,完全按照真实古琴的比例缩放;而一件外形仿照梅瓶的小雕件上的纹样,则从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中来。每一件作品里都有故事,他要利用手中的石头,和传统文化中的物件对话。

当然,除了阅读书籍,他还有很多灵感来源。比如他酝酿十年的作品《大漠夕照》,充分利用石头本身的纹理模拟了雅丹地貌,骆驼三三两两路过一片胡杨林,纵横交错,光怪陆离。“两年前一个北京大学的学者看到这件作品就问我去了几次新疆,因为在他看来雕得如此形象,我一定是十分熟悉新疆的风情了。”叶品勇话语未落我们已经满是好奇地望着他,心中暗暗猜测着他到底有过多深入的游历,“其实我从来没有去过,只是在网上找了很多图片。”

在雕刻世界里的叶品勇带着一股“痴”劲儿,为了雕刻一块纹理黑白相间的石头,他守着电视机看《动物世界》,观察斑马身上的纹路,然后在工作室陆陆续续雕了五年。当造型已经初步确定便开始修磨细节,但修了两个月后发现露出来的材料更加丰富,他便重新打胚,直到最后留下第三层石料,这件名为“欢乐家园”的作品才得以完成:斑马群分散在土地上,每一只都有自己的动作,每一只的纹理都巧妙表现了动态,栩栩如生。


叶品勇:石雕里的“慢生活”

叶品勇雕刻了造型各异的茶壶


返璞归真

叶品勇总说,最难的是找不到好的材料,但他所谓的“好材料”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贵重石头,尤其是在参加了中国美术学院、温州大学、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等机构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接受了一些系统的美术理论教育之后,他更加希望可以改变青田石雕一直以来“重料不重工”的现象。“在艺术类院校的学习中我更加坚信,只有忘记石头而关注工艺,通过技艺化腐朽为神奇,青田石雕才能真正走出青田。”

因此他收集了许多在其他艺人眼里“难成大器”的花纹石,但这些青田石鲜明的颜色和曼妙的花纹却让他拥有发现“奇趣”的可能,他的作品《祥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块再普通不过的岭头石,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从山上开采出来,九十年代它来到了叶品勇手中,那时尚有五百多斤重。2008年的某一天,叶品勇恰好看到新闻在播报一条深山老林里采到灵芝的消息,便立刻想起了这块石头,马上把它找出来清洗干净,在细致观察之后,一找到感觉他就开始动刀,到 2009年终于完成了这件作品。他手工雕琢出老树桩的样子,挖空内部表现树桩腐朽的意味,硕大苍劲的老桩上生长出了一朵朵肥厚的灵芝,灵芝向外生长的痕迹清晰,自然展现出了花纹及线条,另有藤蔓缠绕其间,两只鸣蛐点缀,他甚至还模拟出了白蚁爬过木头留下泥巴的样子。这件作品最终在第二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摘得了特等奖之冠,而获奖过程也极富戏剧性。倾向于传统的评委认为它的材质并非完美——相比于其他参赛作品甚至有些拙劣——由此将它排除出头奖之列。而作为评委之一的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陆光正却看到了它的闪亮之处:“化腐朽为神奇,莫过于此!”最终陆光正力排众议,而叶品勇从那时起也就有了“叶灵芝”的雅号。

如今,叶品勇将精力主要放在禅茶类主题的作品上,但是也还会偶尔做山水和花鸟,只是在经历了创新之后,他做传统题材的方式却大有不同了——在不失青田石雕传统的工艺特色之外,他开始重视总体意象,而不再严苛于具体形象,以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我现在很多作品尽量选择简约的手法,七分天然三分人工。”越少雕琢越是能看到石头本真的美,石头也有生命,在时光中缓慢成长的肌理就是它面对世界的姿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