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为何“禅不可说”

什么是禅?佛曰:“不可说,不可说。”禅的境界就是言语断道,心行处灭,禅是要心去悟的。许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便是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东西,一语就是整个世界 。

为何“禅不可说”禅,作为一个汉字,必然承载着它最初创造时被给予的含义。“禅”,从字型上看,左边一个“示”字,右边一个“单”字,就是表达、显现的意思。单,是一的意思,禅,从这个角度上来理解,禅就是对一的表达,禅就是一。那什么是“一”呢?一个地球一个一,一个国家一个一…….然而禅,不仅仅是字形上承载的含义,还有更多。那就是禅的心,禅的意。禅心与禅意能够说得出来吗?不能,只能靠体会和感受,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禅,的确不可说,但是可体会,可感受。

然而禅究竟是什么呢?就如六组慧能大师所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此,禅不可说,就验证了禅宗里面的一句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禅,就贵在一颗禅心和一分禅意。

为何“禅不可说”“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佛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看天际云卷云舒。婆娑世界是净土,尘境既是真境。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颗禅心。

最重要的是,禅宗强调的是以心传心,薪火相传。禅的兴盛在于“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谓的不立文字,就是不借鉴语言文字来理解和传授教义。传教的人们不立文字,学佛的人也不依文字,也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怀疑态度,认为语言文字在传递意义的同时,也遮蔽了意义,从这个角度说,佛学和佛教是最精微和最深刻的义理,也就是在佛经的语言文字以外。这也是禅宗所谓的的“第一义”不可说。

为何“禅不可说”但是,不立文字,本身不就是立文字了吗?千年来佛教典藏丰富浩瀚,大师学者著述颇为可观,不立文字,哪来这累累书山?禅宗所谓不立文字,其实更有一层深意。什么东西是不能立文字,也立不了文字的呢?是“自性”,自性无形无相,所以立不出文字来。真正的要旨实相,是不执著于文字的,文字中的全是虚幻,不立文字的禅,才是般若。真正的释道并不在这浩瀚如海的经典著述里,他们仅是文字相而已,真悟道的人,心中没有经,没有文字相,不存在,自然不会执著于文字。

正如,天,不说话,春夏秋冬运行,万物生长。天,不立文字;地,也不立文字。天地,宇宙之大道也,宇宙大道,就是所谓的“法性”,这个法性,充满十方世界。

为何“禅不可说”禅不可说是基于禅自身的若干特质。一是禅重自悟,即亲证自得,不可从他人得知;二是禅主张顿悟。

同时禅者都属于静默,特有的“静”,强调的是一种精神状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说的是心胸宽广而不喧腾,平静中充满生机,这恰恰提供了一种理解自我以及自我与世界之关系的视角。无语也就是他的交流方式,在这种无语中,又确切隐含了真实的观照。他理解一切,但是他不会多说,也就是说了也无用,因为“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

为何“禅不可说”庄子说:“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如同这条身在海中却不知海是什么的小鱼,我们生活在禅法的海洋中,却常常不知道禅为何物,总想跳将出去,耗尽一生苦苦寻觅,殊不知禅其实就存在于一切现象之中。

禅不可说,以心感悟;禅无形迹,牢牢把握,从大千世界中发现禅的真谛,从自然天地中感悟禅的清澄,从心灵深处体验禅的圆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