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 远古

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六、七千处,遍及全国。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后期人类活动的范围。这些分散的原始氏族和部落,经过长期的战争和融合,形成了2个主要的部落联盟:一是活动于黄河中游的夏人,一是活动于黄河下游的夷人。以后夏人部落不断扩展,与东部夷族相融合,成为最大的华夏部落联盟。

  • 夏朝

传说中的大禹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国──夏朝。据考古和文献资料,夏朝的中心地区在今豫西嵩山附近的颍河上游伊洛河流域和黄河北岸的古济水流域,晋西南也是其重要统治区。夏朝东面疆土还扩展到了豫东黄河下游地区,夏朝后期都城斟灌、帝丘、老丘、西河等都在这一地区。其势所及南至江汉北,东近淮泗。中国的主体民族华夏族就是在这一地区发展起来的。

  • 商朝

继夏朝兴起的是商朝,约公元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夏朝形势;商朝形势

前16—前11世纪。商族相传是东方的古老部落,始祖是契。传十四世至汤,才灭了夏朝。大体在今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出今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围。近年有人认为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都可能是汤都西亳。成汤灭夏至盘庚五迁,始居于殷。盘庚(第二十商王)迁殷后,国势强大。武丁(第二十三商王)以前,商朝的疆域北面扩展到了易水,南抵淮河,西至太行、伏牛山脉,东至海。武丁以后疆域更为扩大,东北可能到达了辽宁,南抵江淮(湖北黄陂盘龙城即为归附商朝的一个方国),西北越过太行山进入山西,成为古代东方的强大奴隶制国家。

  • 西周

公元前11到前8世纪建立周朝的周人,起源于今陕西武功一带,原为商朝西部的一个方国。后迁居豳(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以后又南梁山,至于岐山下的周原。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从周文王开始沿渭河向东发展,翦除了商朝在关中的势力,迁都于丰(今西安市西南沣河西岸)。武王即位,为经营东方,又将国都东迁于沣河东岸的镐(今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一带)。数年后灭殷,控制了商朝统治区。武王死后,周公东征,相继征服了商朝残余势力和东方诸小国。周朝的疆土大于商朝,为了控制新取得的领土,即推行分封制,即将周朝王畿之外的地区分封给宗室、勋戚功臣、先圣后裔,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周室。据记载,周初分封71国,以后仍陆续有所分封,多至数百国。其中主要的有东方的齐、鲁,北方的燕、晋等大国,此外,还,黄河下游的卫、管、陈、曹、蔡,汉江流域的“汉阳诸姬”,长江下游的宜和太湖流域的吴。总之,当时疆土北方封国燕,已到达了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甘萧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的封国齐鲁到了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抵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周公在今洛阳附近营建雒邑,作为控制东方的政治中心。

  • 春秋时期

春秋初年,四周夷狄入侵,华夏区域缩小。“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西方关中地区为犬戎所占,东方的山戎、北戎曾侵扰燕、齐、郑等国,南方的淮夷势力也伸入中原地区。 最强大的是狄, 居于晋中以北、狭北及太行山两麓,地域广大,并四出侵扰,向南向东发展。中叶以后,五霸迭兴,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相继和戎狄展开斗争。齐并山东半岛诸夷,晋并太行东西大河南北诸戎狄,秦并关中自陇以东诸戎。中原地区的戎狄、东夷浙与诸夏融合,南方的楚越“蛮夷”之地也多诸夏化。故至春秋末年诸夏范围又有所扩展。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春秋战争之际,中原地区诸国逐渐合并,疆界屡易。到战国时形成了韩、赵、魏、齐、楚、燕、秦七大强国,即所谓战国七雄。夹在七雄之间还有十几个小国。这时七国强大,纷纷向四边开疆拓土,置郡县,修长城。秦国在惠文王时南攻楚汉中,取地600里,置汉中郡。昭襄王时灭义渠等戎而置陇西、 北地2郡(在今甘肃东部),疆界扩展至今的泾、 渭上游和洮河流域。 于是筑长城,西端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北沿北地、上郡北界,至今陕北黄河西岸。今仍有遗址存在。 公元前316年灭巴、蜀,置巴、蜀二郡,将四川盆地也划入秦国版图。

  •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华夏诸国的周围分布有许多蛮夷戎狄。靠近中原地区的戎狄,先后被韩、赵、魏、秦并合,遂与华夏族融合。东夷、淮夷也为齐、鲁等所融合。南方越族的许多地方成为楚国领地。较远的如北边的林胡、楼烦,原居晋、陕、冀北部和内蒙古地区,先曾为晋、秦、燕大敌。战国时受赵、燕攻击,渐次退出长城以外,为匈奴所并。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秦朝疆域

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从秦到两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共400年,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疆域规模基本奠定。因此,这一时期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有开创性意义。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即统一六国前一年,东南并闽越和东瓯,置闽中郡,有今福建全省及浙江东南部。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南五岭并南越,置桂林、南海、象3郡,相当今广东、广西2省;北逐匈奴,拓地至阴山, 将河套地区开置九原郡。 于是将战国的燕、赵、秦长城重加修筑和连接,形成了“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的秦长城。史载其时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响户(北回归线以南),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此外,秦始皇还开了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一线,控制了当地的部族国家邛、冉等等,将政治势力伸入了云贵高原。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方地区,自三国至西晋,南匈

五族内迁

奴大量迁入边郡;原居于边郡的乌桓叛服不常,公元207年为曹操所击破,再迁内地。

十六国时期,“五胡”在中原纷纷建立政权,北方疆域有所扩展。如后赵控制了河套以南,前燕灭了宇文部扩展到老哈河流域,前秦控制了河套地区的大黑河流域。所以北魏统一北方后,北面疆域到了阴山、河套,与柔然为界。

5世纪初,柔然向漠北挺进,占有了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此后势力渐强,其版图东至大兴安岭,南邻大漠与北魏对峙,西逾阿尔泰山,包有准噶尔盆地,北至贝加尔湖。为北魏政权北面的劲敌。5世纪中叶,其势力还伸至今新疆地区。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隋唐五代时期

  • 隋朝

6世纪中叶在中国北方蒙古高原上兴起的突厥人,552年灭柔然汗国,建立了突厥汗国。583年前极盛时期的疆域:东至辽河下游,西至里海,南至大漠北,北至贝加尔湖。建牙于郁督军山(今鄂尔浑河上游)。后南到阴山,逼临周齐,成为中原王朝北边的强大邻邦。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隋朝疆域图

隋朝初建,突厥就侵扰东北、北、西北三边。583年东西突厥分裂为2个汗国后,东突厥居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高原,西突厥居阿尔泰山以西至雷翥海(里海,一说咸海),包括准噶尔盆地、伊犁河流域和楚河流域。隋朝即乘机取得河套地,不过势力未超过阴山。自西汉元帝时弃珠崖后,经7个半世纪,又复为中原王朝的疆土。至隋末,吐谷浑复国,收复了隋朝所占故地,又脱离了中原王朝。

  • 唐朝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唐朝疆域图

唐朝在太宗、高宗时期(647—683)是疆域扩展期。630年唐朝灭东突厥,北面疆域推至阴山以北600里,将漠南收入版图。646年又灭了汉北的薛延陀(铁勒诸部之一),北至贝加尔湖的大漠南北全入唐版图。于是在漠北设安北都护府(627年置燕然都护府于乌加河北,663年移治回纥本部土拉河畔,改称瀚海都护府,669年改名安北,仍治漠北),统辖漠北铁勒诸部都督府州;在漠南置单于都护府(663年置云中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664年改称单于),统辖漠南突厥诸部都督府州。这是唐朝北方疆域的极盛时期。不久。679年在单于都护府境内突厥叛唐,682年突厥复国。唐朝势力退出漠北,单于都护府并入安北都护府,移治阴山以南。7世纪初兴起于薛延陀北面的回纥,原臣属突厥。东突厥亡后,与薛延陀平分漠北。744年建国,745年灭东突厥,斥地愈广,“东极室韦,西金山,南控大漠,尽得古匈奴地”。建都鄂尔浑河,为漠北一大强国。

安史乱后,唐帝国削弱,疆土收缩。周边各族因长期受到隋唐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在这过程中加强自己政权的建设。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唐朝疆域图(618年—907年)

西面吐蕃的崛起。吐蕃居住今西藏雅鲁藏布江一带。6世纪末与吐谷浑、 劳毗同为青藏高原上三大势力。至7世纪下半叶吐蕃统一了青藏高原,后多次与唐朝争夺安西4镇。[1]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五代十国时期形势图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唐朝边疆

宋辽金时期

  • 宋朝

公元10世纪下半叶—13世纪下半叶,中国分裂为好几个政权,在中原的有宋、辽、金、夏,在边区的有大理、吐蕃和西州回鹘、哈汗国、西辽。

北宋因五代梁晋汉周之旧建都开封,太祖时先后消灭了割据南方的荆南、马楚、后蜀、 南汉、南唐诸国。至太宗初,吴越、漳泉献地,太平兴国四年(979)灭北汉,建成了中原地区的统一王朝,疆域基本上沿袭了五代十国后期的范围。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市),其疆域仅限于秦岭、淮河以南,东南沿海的澎湖列岛。

  • 辽朝

辽朝南以雁门山关、大茂山和白沟河下游(今白沟镇、霸县、信安镇一线)与北宋分界。北为西北路招讨司、乌古敌烈统军司统辖漠北诸部族,北界在今蒙古国和俄罗斯边界之北,东循外兴安岭至海,东面据有渤海国故地,南面跨越鸭绿江、图们江有今朝鲜东北部。黑龙江下游的室韦诸部和松花江流域的女真诸部,均为其羁縻地区。西境辖有阿尔泰山地区的粘八葛部。

  • 西夏

西夏初据夏州,旋迁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1020年迁都怀远镇(今宁夏银川市),筑城居之,升为兴州。1033年升为兴庆府。其疆域盛时西至古玉门关,北至今额济纳旗和后套地区,南至祁连山,东有河套至陕北的横山,先后与宋、金分界。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208年)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

  • 金朝

1115年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崛起于松花江支流阿什河(金时称按出虎河)。1125年灭辽,1126年灭北宋,1142年与南宋罢兵议和,成为北中国一大强国。其疆域南以淮水、秦岭与南宋为界,东至日本海,东南与高丽接壤,西邻西夏、吐蕃、略如北宋旧界,北边东段抵外兴安岭。[1]

元明清时期

  • 元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又一次扩展时期。其与汉唐不同者,是由边区少数民族占有了全部汉族地区的统一帝国。正因为将广大边区加入了统一大家庭,故其所建帝国的疆域十分辽阔。本文述及的元朝疆域是指元朝皇帝直接统治的版图,不是指整个蒙古帝国。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元朝疆域图

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奉铁木真为大汗,尊号成吉思汗。此后至1279年蒙古先后征服西辽、西夏、金、吐蕃、大理,最后灭南宋。

元朝在东北置辽阳行省,其南界抵达辽东半岛南端,东南与高丽接壤。东至于海,在黑龙江口奴儿干地置征东元帅府。1286年前还征服了今库页岛上的骨嵬。在北方设置了岭北行省,辖有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西伯利亚中部和中国内蒙古东部、北部和黑龙江部分地区。西南方面统一吐蕃地区,置宣政院辖地,使青藏高原第一次成为中原王朝的直属版图。1254年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南界还到了缅甸、泰国境内。脱离了中原王朝数百年之久的云贵高原又加入了统一的大家庭。在海疆方面第一次在澎湖列岛设立行政机构巡检司。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元朝和四大汗国

  • 明朝

1368年元顺帝北遁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 明兵进入大都(今北京市),元作为中原的统治王朝至此结束(残余势力保据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后改称鞑靼)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明朝疆域图

。继之而起的明朝直接统治了原来的南宋、大理和西夏、金的大部分地区,对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吐蕃地区则采用羁縻统治的方式,漠北仍为蒙古后裔靼鞑、瓦所有。今新疆地区为察合台后裔亦力把里的领土,而介于亦力把里和甘肃之间的嘉峪关以外哈密等卫,则也在明朝的羁縻统治之下,其版图远比元朝为小。

明朝在今藏、 青、 川西置乌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并分封阐教、阐化、辅教、赞善、护教五王;在今阿里和拉达克设有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封建古格等三王。明朝前期滇省辖境很大,在今国境外的有缅甸、木邦、孟养、大古刺、底马撒等宣慰司在今缅甸境内,有老挝宣慰司在今老挝境内,有八百大甸宣慰司在今泰国境内。但明朝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力比较几乎没有,不同于内地土司。万历以后基本上都脱离了与明朝的羁縻关系此外,1407年(永乐五年)又将宋元以来安南地(今越南北、中部)收入版图,设置府州县200多个,统以交趾布政使司,推行与内地完全相同的统治。当地于1427年(宣德二年)撤兵弃守。明统治越南北、中部前后凡20年。

  • 清朝

清朝疆域的形成是秦汉以来中华各兄弟民族长期交往、融洽的结果。清朝的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清朝前期疆域图

统一不仅是依靠军事力量的强大,主要是各地区经济发展中相互依赖,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帝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清朝合并蒙古诸部及其统治下的回部、西藏、青海等地,历时达130余年之久。17世纪20—30年代,漠南蒙古诸部先后归附后金。

17世纪下半叶,活动在天山北路的准噶尔强大,1688年袭击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喀尔喀部众降清,移牧漠南。

1690年准噶尔又进扰漠南,清兵开始反击,准噶尔败退。

1696年破准噶尔于漠北,次年喀尔喀蒙古还牧漠北,漠北遂入版图。套西、青海和硕特蒙古于1688、1698年先后降清。

1717年准噶尔夺和硕特部所据西藏,1720年清军护送达赖入藏,准部败退,西藏入清。

1755年平定天山北路准噶尔本部, 未几又叛,1757年再次平定。

1759年又平定本在准噶尔统治下乘准部覆灭、图谋独立的天山南路的回部(维吾尔)。于是天山南北路全入版图。至是,17世纪以前的明朝、女真诸部和东西蒙古组成了一个统一的帝国。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清朝疆域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即乾隆中叶至道光初期是清朝疆域极盛时期。道光以后,外来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遂使疆土日蹙,这是近代中国疆域变迁的一大特点。[1]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列强在中国的租界、租借地及势力范围

当前疆域

中华民国

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因国家动荡,中央政府对边疆控制力甚微。对外蒙,西藏均无实际控制,外蒙西藏属于实际上的独立状态。 1931年九一八事变,由于张学良误判形势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整个东北成了日本控制下的“满洲国”。中华民国政府虽从未承认,但也无可奈何。外蒙古在1921年曾试图独立,当时的北洋政府未予承认。唐努乌梁海地区在苏联的策动下于1924年宣布成立乌梁海共和国,1926年又改名为图瓦人民共和国,1944年正式加入苏联。1945年,根据《雅尔塔协定》,当时中华民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中华民国政府因为苏联违反雅尔塔协议为由宣布《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联合国对此予以承认,并通过联合国大会505号决议谴责苏联。2002年才与蒙古国互设代表处。2012年5月21日,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发表新闻稿,表示“民国35年我国宪法制定公布时,蒙古(俗称外蒙古)独立已为我政府所承认,因此,当时蒙古已非我国宪法第4条所称的‘固有之疆域’。”否定外蒙古为中华民国法定领土。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中华民国地图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根据《开罗宣言》,台湾、澎湖、满洲光复。大连、旅顺、威海卫、广州湾等租界也先后收回。1947年中华民国派人员军舰接收南海诸岛。但今日,南海诸岛为多国所有。目前两岸政府均认为南海诸岛全部和钓鱼台列岛主权归属自己。总体上说,民国疆域与清朝末年最大的不同是在1946年的外蒙古独立与1945年的“台湾光复”。而藏南、江心坡、帕米尔等地的实际控制权在清末民初时已不属于中国政府。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中华民国所欲的行政区划及领土纠纷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领土范围是:东起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西至帕米尔高原,南到曾母暗沙,北到漠河。但在东北和西南仍一直存在着领土争议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三大国。中国领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西到帕米尔高原,东西相距约5200公里。

中华5000年疆域变迁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

给大家推荐一种喝泡酒改善性功能的的方法,有个叫小玉的网友,她那里有免费的泡酒的配方,是一个乡镇老中医的祖传的配方,我所认识的很多人,通过小玉的配方泡酒来改善性功能的,10天就能提高10分钟时长,连最难的阳痿早泄都能调理好,并且,因为是泡的酒,对补肾提升精力特别好,我老公天天喝的,现在时长比以前增加了15分钟。我有个闺蜜她老公也是用小玉给的配方泡泡酒来喝10天延长了12分钟,由于是中医调理,一劳永逸,效果还是不错的。想要配方的可以加小玉微信:yyxx42,加的时候说要配方就通过了。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