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从56条以一打头的词语,学习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经济

题记:通过词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文学历史哲学宗教军事经济人物等多方面的知识,其实,每个词条都可以单独成文,甚至成书。今天发的这56个词语,我们会挑选以后详细介绍。

001一

①即“道”。万物之本。《老子》第二十二章:“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吕氏春秋"圆道》:“一也,齐至贵,莫知其原,莫知其端,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而万物以为宗。”高诱注:“道,无形,其原始终极,莫能知之,道生万物,以为宗本。”

②道派生出来的一元。《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汉书"董仲舒传》:“《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

③无差别的同一、齐一。《国语"郑语》:“言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庄子"齐物论》:“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从56条以一打头的词语,学习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经济

④指对立面的统一。北宋张载提出:“一物两体,’(《正蒙"参两》),“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正蒙"太和》)。

⑤中国佛教华严宗用语。指空幻的本体,与万有相对,称“多有一空”(《法界缘起章))。或指个别,与众多相对。《华严义海百门》:“多外无别一,明知是多中一;一外无别多,明知是一中多。”

002一气

①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素质。《庄子"知北游》:“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日通天卜一气耳。”东汉王充《论衡"齐世》:“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②指一个节气。东汉张衡《浑仪》:“各分赤道黄道为二十四气,一气相去十五度十六分之七,每一气者,黄道进退一度焉。”

003一甲

科举考试用语。即进士第一等。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殿试,始分进士为甲、乙两等。八年,始分三等,称三甲,其第一等称一甲。中第一甲者授知县。端拱中又不分甲。各甲人数不固定,淳化三年(992),御试进士,第一甲放三百零二人,并赐及第,第二甲放五十一人,并赐同出身。其后,或分为三甲,或分为五甲,然一甲例赐及第。元代一甲赐进士及第,授从六品官职。明清规定一甲取三人,称为状元、榜眼、探花,皆赐进士及第,并立即授予官职,一甲第一名任翰林院修撰,第二、三名任翰林院编修。又,清顺治三年(1646)定武进士授官例,一甲第一名授参将,第二名授游击,第三名授都司。雍正五年(1727)定,武进士一甲第一名授一等侍卫,第二、三名授二等侍卫。

004一史

科举科目之一。唐长庆二年(822),穆宗从谏议大夫殷侑奏,设三史科,又设一史科。能通一史者,同五经、三传例处分。其有出身者及前资官应考者,同学究一经例处分。


005一行

著名僧人、天文学家(673或683-727 )唐巨鹿(今属河北)人,一说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俗姓张,名遂。少时刻苦力学,博览经史。武周时,因不愿与武三思交往,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普寂。后从善无畏、金刚智习密宗,参与善无畏译场,助译《大日经》,作《大日经疏》二十卷,为中国佛教密宗的重要著述。精于历法、天文。与梁令瓒同制黄道游仪,用以重新测定一百五十余颗恒星的位置。开元十二年(724),主持天文大地测量,由南宫说等负责实地测查。以中原平地为中心,北到北纬51度左右的铁勒回纥部,南达北纬17度多的林邑,中经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襄州(今湖北襄樊)、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蔚州横野军(今河北蔚一县东北)等十余处。分别测量当地冬、夏二至和春、秋二分的日影长及北极高(即纬度)。其中黄河南岸平原南北五百余里地间的白马(今河南滑县旧滑县城)、浚仪(今开封)、扶沟、上蔡四处,还实地测量了相互间的距离。根据实测记录,经计算得出“大率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差一度”的结果,推翻了周代以来“王畿千里影移一寸”的说法,测得子午线弧长为一度131.11公里,与今误差20.17公里。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实测,也是世界上实地测量子午线的开端。又曾订定《大衍历》,自开元十七年起施行,其格式为后代历法家编历所遵循。卒溢“大慧禅师”。

006一多

中国哲学术语。指本体与万有、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按传统解释,此四句系陈述从一至多的宇宙生成之次序。三国魏王弼《老子注》四十二章:“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即万物是由“一”所派生。“一”所以能统万物,因为“一”是无,是万物的精神性本体,把“一”看成是凌驾于多之上的绝对抽象物。认为只有以“一”统众,以“一”治多,才可以大治天下。唐法藏以“一全是多”、“多全是一”(《华严义海百门》的命题,谓“一”与多可以等同,用以说明“法界缘起”中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此种认识方法,说明“一心”为“一”,由“一心”所派生的万物为“多”。南宋朱熹提出:“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朱子语类》卷九十四),不仅视太极(“一”)为万物的本体,且认为太极(“一”)遍存于万物中,万物均为太极的体现。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无其器则无其道”(《周易外传)卷五),则肯定一般(事物所具有的道理)寓于个别(具体事物)之中。

007一纪

天文学名词。岁星(木星)绕太阳一周约需十二年,所以古代称十二年为一纪。《国语"晋语四》:“文公在狄十二年,狐偃(yan,去声)曰:‘蓄力一纪,可以远矣。’”南朝梁刘思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二京赋》)以十年,左思练《都》(《三都赋》)以一纪。”此外,又有以三十年((素问"天元纪大论》)、七十六年(《易"乾凿度))、一千五百二十年《诗"大雅"文王序》疏引《三统历>)、四岁一小周(《素问"六微皆大论))为一纪的。

从56条以一打头的词语,学习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经济

008一时

天文学名词。指四季的一季《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

009一床

税收用语。

北齐时征收租调之单位。一夫一妇谓之一床,无妻者为半床。时一床每岁纳租粟二石,调帛一匹。北齐河清三年(564)改为调绢一匹,绵八两,凡十斤绵中,折一斤作丝,垦租二石,义租五斗。北周时减为岁不过绢一匹,绵八两,粟五斛。

010一舍

长度单位。

古时行军每日故以三十里为一舍。《尉缭子"武议》:“一舍而后成三舍,三舍之余,如决川源。”《左传"嘻公二十八年》:“退三舍辟(避)之。”

011一粟

古代长度和重量的单位。

《淮南子,天文训》:“秋分蔈(biao,阴平)定,蔈定而禾熟。律之数十二,故十二蔈而当一粟,一十二粟而当一寸。……其以为量,十二粟而当一分,十二分而当一铢,十二铢而当半两。”《说苑》:“度量权衡以粟为生,一粟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孙子算经》:“六粟为圭,十圭为秒,十秒为撮,十撮为勺。”

012一榜

科举考试用语。“乙榜”的俗称。明清用以称考中举人者。榜,即考试后揭晓取录名次的布告。科举制度以取中举人称乙榜,取中进士称甲榜,以示等级之区别。因举人是作为出身的第一榜,故名一榜。而再经取中进士,则称两榜。

013一廛

战国时国家授田制下之田宅单位。

《孟子"滕文公上》:“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chan,阳平)而为氓。”《周礼"地官"遂人》:“以颁田里,上地,夫一廛。”其所指有两说:(1)一家之居。占地或曰二亩半;或曰五亩。位置或曰在百亩份田内;或曰在城邑之中;或曰田中、邑中各半。(2)百亩之田。《汉书"扬雄传):“有田一壥(廛),有宅一区。”颜师古注引晋灼云:“《周礼)》,上地,夫一廛,一百亩也。”

从56条以一打头的词语,学习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经济

014一九钱

不正当经济现象

清代有将私钱混夹于制钱中使用者,凡千文中,制钱九百、私钱一百。

015一片石

一名九门水口。地名。即今河北抚宁县东北九门口。明建有关城,设参将驻防。崇侦十七年(1644 ),李自成东攻山海关,以别将从一片石越关外,以截堵吴三桂军。三桂惧,乞降于清;旋自成军为八旗兵败于一片石。

016一节题

科举考试用语。为科举考试出题方式之一。明清以八股取士,所出试题均出自四书、五经,如以某书某章的一节命题,则为节题。

018一生人

宋代对一种奴的称谓。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都下买婢,谓未尝入人家者为一生人。”

019一全坞

又作一泉坞、乙泉戍。地名。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洛河北。《水经"洛水注》:“洛水又东径一全坞南,城在川北原上,高二十丈,南、北、东三箱天险峭绝,惟筑西面即为全固。‘一全’之名,起于是矣。”《晋书"魏该传》:“时杜预子尹为弘农太守,屯宜阳界一泉坞,数为诸贼所抄掠”;《资治通鉴》东晋太和四年(369),慕容垂奔秦,“乙泉戍主吴归追及于阌(wen阳平)乡”,均即此。根据文中所示,我们可以用“一全之策”“一全坞”作两个词语,两者皆为考虑未周,三面皆顾而未理一面,最终造成失败。

020一字王

辽代王爵有以古国名一个字为封号的,如赵王、魏王等,地位尊贵,高于用二字.为封号的混同郡王、兰陵郡王之类。道宗太康五年(1079)规定,惟王子可封一字王。金、元仅亲王能封一字王。

021一阳生

古代天文术语:冬至后白天渐长,古代认为是阳气初动,所以冬至又称一阳生。《易"复》:“后不省方。”孔颖达疏:“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复于静也。”杜牧《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诗:“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022一条棍

嘉靖时官铸铜币之一种。嘉靖后期,因原铸镟边钱劳费,遂改车镟为打锉,且多杂铅锡,边缘粗糙,色杂质劣,民间遂称此名。可以比喻为政府政策适当、与民争利、不会政务。

023一层楼

书名。蒙古文章回小说。清尹湛纳希著。三十二回。成书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贵族世家为背景,写四个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描写生动,语言典雅。笔法深受内地章回小说,特别是《红楼梦)的影响。书中有许多韵文,在蒙古诗歌基础上加进汉诗格律对仗形式,独创新体。现有蒙、汉文本行世。

024一统志

记载全国舆地的总志。元代始有此名称。元有官修的《大元大一统志》,为继承唐《元和郡县志》与宋《元丰九域志》等总括全国舆地的志书而作,已佚。明有官修的《大明一统志》,清有官修的《大清一统志》、《嘉庆重修一统志》。

从56条以一打头的词语,学习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经济

025一笔锦

古代算学术语。见明程大位《算法统宗》卷十七。用数码进行笔算,称为一笔锦。数码采用南宋秦九韶、杨辉等人使用的纵、横两式数码中的横式,唯表示1、2、3的数码可兼用纵式。后面略

028一鲲身

岛屿名。原在今台湾台南市西南海中。自东南而西北,绵亘七屿,如鳗鱼鼓浪,称为七鲲身。一鳗身位于北端,控大员港出入口,广约3平方公里许。十七一世纪二十一年代荷兰殖民者建筑城堡,名为热兰遮(Zeelandia),华人称为台湾城,街为台湾街。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改城名为王城,街名为安平镇。十八世纪后港湾逐渐淤浅,清光绪八年(1882)遭受一次特大洪水,港湾填淤成一平地,岛屿遂与今台南市西郊陆地相连接。

031一分为二

北宋邵雍推衍象数的方法,旨在说明宇宙的生成和变化。《皇极经世"观物外篇》:太极立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成八卦,“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三十二,三十二分六十四”。把分阴分阳的分,说成是一分为二的分。宇宙万物按等比级数从精神本体(太极或一)中不断衍生。程预称此法为加一倍法。

032一心三观

佛教名词。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之一。首创于北齐慧文。语出《摩诃(he,阴平)止观)卷五上。三观,指“空观”、“假观”和“中观”。佛教认为由因缘(条件) 和合而成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均非独立存在的实体,故谓空,即空观;由因缘而生之现象,均虚幻不实,故谓假,即假观;然又认为空、假不相离,空为非空,假为非假,故谓中,即中观。“三观”交融俱于一心,故谓一心三观。

033一田三主

又称一业三主。封建土地租佃形态之一。行于明清南方某些省份,如福建、江西等。三主为拥有土地所有权的租主,又称苗主、骨主;拥有土地使用权的赔主,又称税主、皮主;耕种土地的佃户。租主向赔主收租并向国家纳赋;赔主向佃户收租;佃户种地纳租。一田三主的具体形态各地不一,名称亦不尽相同。

034一宁一山

(1247一1317)元台州(治今浙江临海)人,俗姓胡,号一山,法名一宁。幼年出家,学于天台山,修学禅宗临济宗,后住补陀山(今浙江普陀山)。学识渊博,精研佛典,兼通儒、道、百家,以至稗官、小说,尤擅书法。大德三年(1299),成宗特授为江浙释教总统,赐号妙慈弘济大师。奉命出使日本,由庆元(今浙江宁波)乘日本商船抵达博多,前往镰仓,先后住持建长、圆觉等寺。后宇多上皇召住京都南禅寺。居日本十九年,传授禅宗学说,极受朝野尊信,许多著名的来华僧人出于他的门下。所传禅学,日本称一山派。他对日本佛教、学术、文学、书法的发展都作出了一定贡献,死后日本上皇特赠“国师”封号,并亲撰像赞,称他为“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著有《语录》。

从56条以一打头的词语,学习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经济

035一司条法

宋代法令之一种。宋朝廷内外各司和各路帅抚、监司管理财赋、兵马的机构,皆制订“一司条法”,又称“一司敕”。如吕夷简编(一司一务敕),后来的《熙宁新编大宗正司敕》、《司农寺敕》等。一司或一路条法与通行全国的救令格式同时施行。

037一岁再熟

又称一年二熟制。耕作语。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种植两次,有两次收成,是连作复种的结果。始于春秋战国。(荀子"富国):“一岁而再获之。”(吕氏春秋"任地):“今兹美禾,来兹美麦。”唐宋以后,日渐普及,最主要形式是稻麦二熟制。

038一串铃法

又称伙收分解法。明代役银征收和解运方式的改革措施。隆庆初创行于北直隶和山东等处。在实行一条鞭的基础上,改进收解办法。主要内容是“伙收分解”,役银一条征收,然后按原有各项名目,分别存留和解运。万历四年(1576)山东一曹县实行条鞭法,三十四年又改为每年佥(qian,阴平)派两甲(一正一副)应役,亦称一串铃。

039一帐三房

辽皇族合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祖父匀德实(庙号玄祖)生四子。长子麻鲁早卒无后。次子岩木后裔为孟父房;三子释鲁后裔为仲父房;四子德祖撒刺(太祖之父)后裔为季父房。合称三父房。三房族属宫帐称横帐。孟父房、仲父房、季父房和横帐统称为一帐三房,是皇族显贵。

040一物两体

北宋张载哲学命题。《正蒙"参两》:“一物两体者,气也。”指太和之气,具有阴阳两体;“气”化生万物,每物皆有对立两端,两端相互作用,推动此物变化,又统一于一体。正与《易》所谓一、太极、两仪之语相合,故又日:“一物而两体,其太极之谓钦。”(《正蒙"大易》)“两”与“一”相互依存,无“两”则“一”不可见,无“一”则“两”之作用泯灭。由此引出“参两”之命题。

041一念三千

佛教名词。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之一。“念”即心念;“三千”指千差万别的世界,谓整个世界是人们一念心的产物。天台宗认为,“十法界”(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声闻、缘觉、菩萨、佛)都“互具”十法界;每一法界又各具十种性或相,称“十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并配以“众生”(指一切有情感、有意识的生物)、“国土”(指众生所生存的环境)、“五蕴”(指构成众生、国土的诸条件)三种“世间”(指世俗世界),即为三千。(摩诃止观》卷五上:“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干。”

042一念和尚

(?--1708 )清江苏苏州人。康熙间从事反清复明活动,散发委任信札,称大明天德年号。康熙四十六年(1707)聚众起事,头包红布,竖大明旗号,欲攻太仓劫库,未成。次年于吴江梅堰被捕,解至杭州遇害。

043一线表用

%数学

书名。清安清翘撰。六卷。此书以周为一百度,一度为一百分,一分为一百秒,半象限为十二度五十分。并以十分为界,列表查算,较三角函数为便。把六十进制改为百进位制,在计算上是项改革。

044一厘字钱

清顺治十年(1653)所铸之一种制钱。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钱背之左铸汉文“一厘”二字,记值银之数;钱背之右,户部宝泉局所铸者铸户字,工部宝源局所铸者铸工字,省、镇铸局各铸地方一字。是一种权银钱,表明钱与银的比价,即每干文合银一两。十七年停铸。

从56条以一打头的词语,学习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经济

045一真法界

佛教用语。无二曰一,不妄曰真。法界含性、体之义。华严宗指不能用语言和思维来表达的绝对真实的本体。它统摄“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四法界”皆依“一真法界”之体而起,故亦称“性起”。有时又与“理法界”同义。

047一家之法

明末清初黄宗羲用语。喻指君主专制制度,与“天下之法”相对。语见《明夷待访录"原法》。认为上古三代之法为公法,旨在协调天下人之私利。后世君主“独私其一人一姓”,视天下为己之“产业”,传其子孙。其所立之法,遂成维护君主一己私利的“一家之法”,宣称此纯属一人任意为法,实则“无法”。

048一阐提迦

一作一阐提,简称阐提。梵文Icchantika的音译。意译“信不具”,或称“断善根”。佛教名词。指善性灭尽、断了成佛善根之人。《大般泥垣经》:“如一阐提,懈怠懒惰,尸卧终日,言当成佛,若成佛者,无有是处”,认为这种人不能成佛。但对一阐提迎是否具有佛性,能否成佛,佛教内部长期有争论。

049一等侍卫

官名。清代侍卫中之第一等。武职正二品由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充任。掌宫廷宿卫及随扈皇帝之事。顺治元年(1644)定制:每旗二十人,共六十人。康熙三十七年(1698 ),增宗室侍卫,雍正五年(1727)始定武进士一甲一名得授此职。雍正七年定一等侍卫九人,每旗三人。

050一切经音义

书名。为研究佛学的语言工具书。(1)唐玄应撰。二十五卷。原名《众经音义》,又称《玄应音义》。注四百十种佛经难解文字音训,并广引佛典与百数种古代字书、传记等,以证其说。所引汉晋经注和文字书法今多不传,可为文字研究及校勘辑佚之资。唯说字或以异文为正、俗字为古,颇拘泥于《等韵》之说。有(海山仙馆丛书)本等。

(2)唐慧琳撰。一百卷。一名(慧琳音义)或(大藏音义》。书成于元和五年(810,一说成于元和二年)。据诸家佛典音义和古代韵书、字书、经传及印度资料一百五十一种,详注{开元释教录)入藏一干三百部佛经难字音训,凡无旧注可用,即以自撰,内容较(玄应音义》为博。宋熙宁五年(1072,辽咸雍八年)自辽朝传入朝鲜。明永乐十年(1412)自朝鲜传入日本。辽希麟有(续一切经音义》补充之。有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正续一切经音义》。

051一戎大定乐

即“大定乐”。

052一岁数收法

一种多熟种植方法。清杨灿在(修齐直指》中提出,在多施肥的基础上,利用间套复种等技术,以取得“一岁数收”与“二年十三料”的方法。前者先种染料作物大蓝、小蓝,再套种粮食作物粟、麦等,可以“一岁三收”。后者是以蒜、菠菜、白萝卜、小蓝、粟、麦等间作套种,“周而复始,二年可收十三料”。这是在人多地少情况下,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采取的一种有效办法。

从56条以一打头的词语,学习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经济

053一亩采三千

指桑叶亩产量。明清时期,杭嘉湖地区由于在桑树肥培管理上狠下功夫,桑叶亩产量很高,当时农谚说:“举手不见天,一亩采三千。”(沈氏农书》说:“地得叶,盛者一亩可养蚕十数筐。”有人据此计算,折今市斤,明清时每亩产桑叶可高达2605-2805斤。

054一等参谋官

官名。清末新军军官。光绪三十年(1892)定新军营制,始置。每军二人,从三品,副参领充,简放。随同总参谋官分任计划诸务。惟平时不编军,故不常置。

055一目了然初阶

书名。著者佚名。清光绪十八年(1892)出版,为中国第一部有关汉语拼音方案著作。所提方案以拉丁字母及其变体为汉语拼音字母,以福建厦门等地的方言为拼音标准,并继承传统音韵之反切法,采用双拼制。是书用左起横行书写法,为中国近代第一部横排书。

056一草亭目科全书

书名。明邓苑撰。一卷。为眼科专书,将眼病主要分为外障和内障两种。其“目议”说:“有七十二症之名,总不越内外二障而已。”举外障为四十六症,内障为二十四症,合为七十症。首为议论,次为治法。末附小儿眼病治法。文字简练,内容切于实用。

相关文章阅读

北洋时期老北京,鲁迅等有钱人和民工的娱乐方式有何不同

从中西方的委婉语看中国文化不比西方落后

黛玉葬花:男人葬的是梦想,女人葬的是爱恋

拿起和放下 喝茶就是人生

完美茶道 这样泡才最正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