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湖州村里用上“高科技” 不卖大鱼卖小鱼 市场倍吃香

省淡水研究所新基地今年在吴兴八里店南片全面启用,打破了当地水产养殖业的传统思维,由成品鱼销售转向苗种经营。

年近50岁的永福村村民沈海华有着多年的水产养殖经验,如今成了省淡水研究所综合试验基地的一名工人。昨天,他带着记者来到基地育苗区一角瞧新鲜:一只只白色水桶呈阶梯式摆设,水里各放着一根皮管。“里面住着雄沙塘鳢,专职看护鱼卵孵化的。”沈海华笑着说,“以前这种算是野鱼,现在都有‘奶爸’专业‘伺候’,而且还按照尾数卖,秤都不用了!”

沈海华供职的省淡水研究所综合试验基地,是一个集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展示及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水产基地,专业从事水产苗种行业。基地位于吴兴区八里店南片的永福村,也是吴兴区新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最南边的一个项目。

“通过土地流转,永福村过去的传统养殖鱼塘如今成了高科技育苗的‘实验室’。”永福村党总支书记陆建荣笑着说,“以前我们这里大鱼都是常规品种,论斤卖。现在基地卖小鱼,论尾卖。现在看来,大鱼卖不过小鱼啊!”

“最小的0.15元一尾,中等的0.3元, 3公分的就是1元。”基地主任贾永义一个上午接了不少外地电话,都是来订沙塘鳢鱼苗的,“今年已经生产销售了200万尾了,这个月头上又预定了30万尾。沙塘鳢是我们新品种培育的四大花旦之一,现在市场可吃香了。”

贾永义告诉记者,从野鱼到人工驯化,基地在沙塘鳢的养殖化上费了不少功夫,“雄鱼看护鱼卵,通过划动鱼鳍产生适当水流,可以防止鱼卵霉变,这既可以提高孵化率又能节省人工成本,这就是我们在长期试验和观察中发现的妙招。”

除了沙塘鳢,基地目前还掌握着罗氏沼虾、红螯螯虾、翘嘴鲌等多个种类的新品种培育技术,其中耗费基地10年研发时间的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已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去年,基地通过水产苗种销售一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卖技术”卖出了效益。

事实上,该研究所在永福的430亩基地里“玄机重重”。漫步在基地10多个迷你鱼塘的塘间路上,可以时不时地看到有鱼儿跳出水面。“这些塘可以说是一座‘博物馆’,里面‘保存’着浙江20多个品种的野生鱼种,可是活体保存哦!”贾永义笑着说,原来基地还肩负着土著水产种类的开发与增殖工作,“水产市场有周期性变化,养殖户要求定期推陈出新。所以我们储备了这些尚未驯化的品种,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苗种繁育的技术开发,为养殖户应对市场提供‘新弹药’。”

在该基地,不仅有“新款”鱼苗,还有与水产养殖有关的各项技术推广,例如出售鱼塘“改建方案”,“就更不需要使用秤了”。

这几天,基地正在与该区东林镇的2个水产专业合作社合作,为他们提供青虾与沙塘鳢套养的方案,面积有1000亩。“只要掌握沙塘鳢鱼苗的投放数量就可以了,整个青虾塘效益就能提高。沙塘鳢可以吃掉耗费饲料的小虾,自身也能带来收益。”贾永义说。

记者 郑嵇平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湖州发布新闻客户端

下载地址请戳→//hzfb.hz66.com/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