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编者按

1982年9月,顾景舟在故宫博物院陶瓷所鉴定紫砂器时,曾留下39条记录笔记,成为之后二三十年里紫砂鉴定的珍贵资料。这39条记录,有些至今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有些课题在今天却已经有了新的进展和发现,顾老的鉴定方法也值得重新商榷。

但是,这样的讨论并不意味着顾老的方法已过时。只是科技的更新、资讯的发达,让紫砂鉴定变得更简单了。“编辑时请替我把关一点:至少不能读上去对顾景舟前辈有任何不尊重的感觉。”讲解者刘创新在本文发布前再三叮嘱道。

——程香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刘创新,祖籍福建同安,1973 年生于马来西亚。

字创石,号慎斋,石耕庐,和正斋。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现为西泠印社社员、马来西亚书艺协会会员书法评审委员、浙江省篆刻创作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篆刻》杂志总编辑。拥有多年紫砂壶收藏研究经验,为紫砂壶,高古玉等门类资深藏家。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讲解/刘创新 编辑整理/谢谷

鉴定先练“一眼功”

鉴定是一个很难的课题。

资深老行家都有“一眼功”,即通过“望气”,一眼就能看出新老,并断代。

所谓望气,就是一种熟悉的感觉,观千剑而后识器,不玄谈、不卖弄,就像是辨识至亲熟人那样,哪怕电话里只是传来一声:“喂”——是不是你妈妈的声音,你绝对不会搞错。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顾景舟紫砂鉴定记录39条,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文献是紫砂鉴定的一个佐证。

紫砂约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关于紫砂的古籍十分有限,但是明末清初一些文人的诗词和笔记,他们对紫砂的描述和认识,他们笔下的陶工,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比如康熙时期有位诗人叫金张,他有二十多首诗都提到了陈鸣远。

这几年,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兴起,很多来自民间的紫砂收藏,通过出版或流向市场,使很多爱好者可以管窥很多新鲜的实物资料。

今天研究紫砂的条件,已经较过去充足许多。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刘创新推荐的部分紫砂书籍

1982年9月,顾景舟在故宫博物院陶瓷所鉴定紫砂器时,曾留下39条记录。有些至今仍有价值,有些在今天已经有了新的发现。

如——

第一条记录

顾景舟原注:鉴别紫砂器第一要了解艺人的手法,一个人有一个手法。经常真品与假品对照。第二看泥色。第三看图案,仿古的东西一般一件东西一个图章款。

刘创新新注:现在仿古水平上去了,刻假章也很方便,假壶也有多颗印章了。

第三条记录

顾景舟原注:清代早期壶流里的眼都是一个大眼。几个细密的眼在时代上就晚了。就与民间使用茶叶泡茶有关系。

刘创新新注:不一定,目前所见清初至乾隆时期的一些大壶,也有发现有多孔的。例如直排的三孔以及铜钱式孔。

今天我们用老壶,经常发现只有一个洞,出水时茶叶就会堵住洞口。但这其实是与过去的喝茶习惯有关。古人喝茶,一人一手一壶。壶捧在手中,喝茶时直接对着壶嘴喝,这也是今天能看到很多紫砂壶却很少见紫砂杯的原因。古代的紫砂杯其实更多的是酒杯。

也许,老壶身会有很多茶渍,很厚的包浆,但壶嘴、壶钮、壶把的位置一般是没有茶渍的,因为手触摸的地方一般都很干净。

第四条记录

顾景舟原注:乾隆紫砂壶器表纹饰微微凸起,是将调好的泥浆用笔慢慢堆画出来的。泥浆必需研得与墨一样细腻,然后用毛笔画,不足的地方再加加工。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刘创新新注:这里说的是紫砂泥绘工艺,所谓不足的地方再加工指的是有些细节有刀刻的修饰。泥绘是乾隆时期紫砂的一种装饰工艺,在紫砂的胚体上用各色泥料,画出油画般的立体效果。这是紫砂独有的工艺,它并不像瓷器的粉彩一样会淡化、剥落,而是异常的稳定。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第五条记录

顾景舟原注:陈鸣远生于康熙死于乾隆,在技术上是个了不起的人。

刘创新新注:陈鸣远生于康熙,死于康熙。

第七条记录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顾景舟原注:加彩凸雕瓜果紫砂壶为乾隆时期的风格。

刘创新新注:这里指的是加彩百果壶,紫砂加彩工艺应该是在乾隆早期盛行,但百果壶加彩应在嘉道时期左右。

这类百果壶在晚清咸丰同治时期十分盛行,通常壶盖里面有个印款“安吉”。比较俗气,档次不高,没什么市场价值,但是它的原型很可能在康熙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清三代的百果壶,就很可能受到了陈鸣远的启蒙。这两把壶无论是造型还是上面贴饰的百果,都比咸丰同治以后的百果壶工艺水平要高超、细腻很多。

过去有个错误观念,认为紫砂陶艺是与时俱进的,但其实从明末开始到清三代,都是紫砂陶艺的巅峰期。当时做出了很多精品,嘉道以后却每况愈下。百果壶便是一个明证。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过去圈内老一辈人认为,“民国仿”可以仿陈鸣远仿得非常相似,甚至超过陈鸣远的水平。但今天通过方方面面的考据和证明,陈鸣远的水平是“民国仿”远远达不到的。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这件陈鸣远竹笋样式的文房器是一个砚滴,开孔处是一个出水口。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另外一件(上图)据说是顾景舟的作品,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

第八条记录

顾景舟原注:紫砂胎描金漆竹节式壶,为太平天国时期的。

刘创新新注:根据新近博物馆资料和拍卖市场出现的相关拍品来看,其实清三代就在流行这种竹节壶了,此作应该不晚于乾隆。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英国V&A博物馆收藏了两把竹身造型的紫砂壶,目前全世界就只有这两件。这是之一。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如果没有鉴别经验,仅从壶的工艺精度来看,或许会认为这是一件当代作品,但它其实是康熙时期的名家陈孟侯的代表作。

第九条记录

顾景舟原注:紫砂器制作的原料是埋在岩层下面的泥土,有泥中之泥的说法。紫砂比例的多少决定胎色。

刘创新新注:目前,有台湾人专门专研烧窑技术,得到的结论是,窑烧可以决定紫砂的呈色。

第十条记录

顾景舟原注:20—30年代时顾先生等人在上海做过一批仿紫砂,都不落款。

刘创新新注:他们只负责做壶坯,仿款另有他人。另外,顾景舟后来也承认了他有仿制陈鸣远壶,我见过实物三件。

第十二条记录

顾景舟原注:清道光“行有恒堂”款紫砂梅花诗句壶,为假品。此壶底款“蒋贞祥造”,蒋贞祥是晚清光绪人,与道光“行有恒堂”款年代不符。

刘创新新注:不一定,也许是道光时期另外一位名家“任”“贞祥”。

第二十条记录

顾景舟原注:“邵元祥”款紫砂大扁壶。邵元祥是明末清初人。此壶是造型硕大,胎泥粗,具有明代风格。但壶身文字为后刻。“适园主人”是谁不清楚。

刘创新新注:邵元祥应该是康熙雍正时期人。

第二十五条记录

顾景舟原注:“笨岩”款紫砂扁壶,是清同治作品。

刘创新新注:目前紫砂界已经公认“笨岩”所制都是御制紫砂壶。

第三十三条记录

顾景舟原注:“项圣思”款紫砂佛手式杯,“圣思”款紫砂梅花式杯,均为假品。圣思何时人不详。南京博物院有件圣思款桃杯,很精致。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刘创新新注:圣思姓什么?过去以为姓项,但其实姓陈。故宫收藏了两件陈圣思的作品,过去由于人们不识篆书,把思念成恩。康熙雍正时期有很多陈姓的大名家,陈圣思就是其中之一。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陈圣思款残壶

第三十六条记录

顾景舟原注:清乾隆紫砂画彩山水大笔筒,为典型乾隆作品。底部为避免磨伤,刷一层黑漆。乾隆紫砂笔筒有的器表开小纹片,其原因是原来的胎色不理想,在紫砂胎干后又刷上一层稀的细泥的缘故。

刘创新新注:不全然如此,我认为大部分泥绘笔筒粉段泥是为了方便泥绘以及黄颜色属于御用专有色。

第三十九条记录

顾景舟原注:“惠逸公”款紫砂莲瓣碗。惠逸公是乾隆、嘉庆时人。

刘创新新注:惠逸公目前学界认为可以上推至康雍时期。

泥、工、型、韵、款的综合鉴定

对比了顾老的笔记,对紫砂鉴定,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形成一套方法。我总结了一套六看鉴定法:

1

看泥

过去有很多老行家,拿着放大镜,单凭泥料的特征,就能说出这件东西的年代。但在今天,宜兴调配紫砂泥料的技术水平已经非常高超,相应的说法需要修正。

泥料可以作为断代的一个依据,但不能以此分辨新老。反过来说,如果能够确定这件东西是老的,方可通过泥料分辨它的年代。

现在调泥,可以调出不同时期的泥料面貌,因此单凭泥料去分辨新老,并不容易。经常有一些老紫砂壶壶盖残损或遗失,有些人就拿着茶壶去宜兴配制。配制壶盖,宜兴人先配制相应的泥料,非常相近后再去制作壶盖,最后烧制的效果与原盖极为相似。

2

看工

紫砂的成形工艺与其他地方窑口的陶瓷不一样的是,紫砂是一个泥片围成圆形,拍打泥片形成身筒。因为这种特殊的成形方式,纯手工会留下一些特征,以此可以判断紫砂是否借助了模具。

现在有一些仿品会借助模具成形,最常见的是将泥片压在一个石膏模上,以之成形。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搪胚”。

紫砂借助模具成形其实在古代就有,但古代的模具多是内模,即雕刻一个木模,泥片贴在上面成形。现在的石膏模则属于外模。

3

看型

古代紫砂精品,在器形线条的美感、比例的协调性上,仿古的人是很难做到的,因此也可作为鉴别紫砂新老与真伪的一个依据。

4

看韵

精细还是粗糙,雅致还是俗气,以此可以看出仿古的手段是否高明。现在的陶工要凭借自己的手艺,模仿古人的气韵,是非常困难的。很多时候,这种气韵只要是模仿的,通常会比较僵。

就像书法,自己的作品总是挥洒自如,临摹的作品就会比较僵硬。

5

看款

紫砂器是除了书画以外,有名家作者款最多的一项工艺,留下了很多款识供人鉴别。有很多印款和刻款,今天的仿伪手段还是不容易和不能克服的。

书画上的印款是平面的,但是压在紫砂器上的印款却是立体的,要达到线条细节的准确,很难。

刻款是刻在紫砂壶上的字,不但要求书法要达到与古人一致的水平,写完以后还要通过刻刀刻出书法的韵味。我学书法篆刻出身,曾尝试在紫砂土上刻字,难度极大。因为紫砂在烧成之前非常软,犹如豆腐。

据我了解,宜兴紫砂目前所有的仿伪水平,还无法达到清三代时期的刻字水平。

6

手感

紫砂泥含沙,有颗粒感。但是老紫砂经过人的反复摩挲,尽管看上去表面有很粗的颗粒,摸上去却是柔顺的。新紫砂因为没有退火,所以摸上去还是粗糙的。

做旧、作伪,紫砂鉴定的一个重要课题

鉴定古文物有一个很重要的鉴定点,即有无做旧。

凡是有做旧的文物,都可视作赝品,真的老东西不需要通过做旧使之老化。

所以凡是发现一个紫砂壶表面很脏,脏得不合理,甚至不应该脏的位置都脏了,就可以质疑它是做旧的。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这是模仿顾景舟的一件作品。顾景舟生于晚清民国,对玩老壶的人来说,他的作品也是老壶的范围,市场价值极高,出现了各种级别的仿品。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这把壶属于低仿,因为顾景舟没有做过这种样子的壶。要鉴别名家作品,就要熟悉他的作品风格,他做过什么造型,达至怎样的工艺水平,有什么样的用款、用印习惯,等等。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最基本的一点,低仿有一个很大的破绽,就是做旧。这把壶的盖内有一些污渍,很不合理,它的表面有贼光,但又是黑黑的、脏脏的,这就明显是做旧的。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这也是一件低仿顾景舟的作品。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首先顾景舟没有做过这样的造型,其次工艺水平很差,没有达到顾景舟的水准。第三,看它的壶底,很脏,这种脏不是自然使用出来的脏。有很多文物,如果它的污渍是不自然的,都值得怀疑。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这是模仿道光时期的一把锡包壶。锡包壶是嘉道后期一种紫砂胎包锡的品种,是文人壶的一类。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它的壶盖有贼光,可以看出火气,脏脏的,也不自然。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这把壶工艺水平较差,虽然还有一份疑似外国人开具的鉴定证书,但这种鉴定机构没有任何说服力。

看完假的,我们再来看真的: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上面这两把属于开门到代的嘉道时期的紫砂壶,壶身有一些没有清洗的老包浆。

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老壶,在八九十年代,一些藏家出于使用目的,会清洗。紫砂经过清洗,可以变得非常干净,像刚出窑时候的样子。所以有时候我们见到一把非常干净的壶,未必就不是老壶。

外行的人会说,老壶应该有包浆与皮壳,但我觉得紫砂壶不应该讲究这个,因为通过做旧很容易得到相应的效果。

我们来看几种紫砂做旧方法:

1

紫砂做旧之:皮鞋壶

过去有一种最低级的做旧手法,叫“皮鞋壶”,即为了快速做旧,在壶的表面涂上擦皮鞋的一种黑色油膏,再用擦皮鞋的方法将其擦亮,表面就会形成一层黑黑的污垢,这个污垢有些人看上去就会觉得是老壶的痕迹,但这种做旧手法其实已经非常过时了。

2

紫砂做旧之:烤箱上色

现在在紫砂胎表面做所谓的皮壳,还有几种手段,一是放在烤箱里面烤色。将紫砂壶放进烤箱中加温,取出后在表面涂上茶汤,调过污水、墨水的茶汤颜色很黑,通过这种方法把壶的颜色涂上去,在上面形成一层茶垢。

3

紫砂做旧之:烤鸭壶

把紫砂壶像挂炉烤鸭一样,挂在一个烤炉上面,烤热后,再将一勺一勺的茶水浇在烤热的茶壶上,茶水便被紫砂胎吸收,从而在表面形成茶垢。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这把壶乍看之下,光泽很像嘉道时期的两把老壶,有很厚的茶垢,像自然使用出来的,但是看壶底印款的位置,露胎部分还是可以看出火气。

4

紫砂做旧之:泡池塘

在宜兴,现在有这样几种做旧手段。一是将壶泡在池塘中,到了一定时间,再将壶打捞起。这时候壶在水里已经泡了很长时间,几个月到一年,再拿到屋顶上暴晒,通过这种手段进行退火。二是制造一些土斑咬在壶上面,或是干脆将壶直接埋进土里,过几年再捞出来,等等。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这是一把疑似出土的茶壶。紫砂壶在明末清初,尤其是在闽南一带,一些地方有紫砂壶陪葬的风俗,很多墓葬都有相应的发现。出土的紫砂壶有一些是带有图片中的痕迹的,但假出土的壶也能制造类似的痕迹,因此单凭图片很难判断出土的痕迹是不是真的。

考古挖掘出土的东西是我们今天判断的一个依据,就紫砂来讲,另外一种可靠的依据是海捞而出的紫砂。晚明清初的部分紫砂器,会伴随商船外销到欧洲,一些后来随着沉船打捞起来的紫砂器,因为沉船的年代很明确,亦可作为断代的重要依据。

中国嘉德春拍

紫泥菁英—紫砂古器与近现代臻品

拍卖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南厅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讲解 | 刘创新

编辑整理 | 谢谷

责任编辑丨程 香

鸣谢 | 木取堂

木取堂 | 顾景舟记录的紫砂鉴定39条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今天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