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2016HRS回顾:解读电生理技术前沿(下)

点击「哈特瑞姆心律之声」可快速关注

编者按:一年一度HRS虽然落下了帷幕,但会议上的热点话题仍在电生理医生圈里蔓延,不仅为了学习国际领域的先进诊疗技术,不落后于国际同行,更希望,有朝一日能把好的技术带给中国患者。今天,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联合创始人、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施海峰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技术前沿解读下篇。

5

美德两国五所院校联合研究重离子束(12C)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包括摸索损伤剂量,研究损伤的组织学特征。 结果发现,重离子束照射后心肌细胞受破坏,可以导致传导阻断,从而可用来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25Gy剂量引起的损伤较轻,纤维增生较少,40和55Gy造成的损伤明显,纤维增生程度较重,但两者间差别不明显。局部放射治疗后3个月,组织损伤表现为出血,炎症和早期纤维化;6个月时主要是纤维增生,出血很少,几乎没有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程度3个月时和6个月时相仿。

2016HRS回顾:解读电生理技术前沿(下)

解读:这是一种体外无创性局部放射治疗的方法,目前还在摸索剂量阶段,但是和上一种方法一样,推测以后也只能用于损伤范围相对固定的心律失常,比如阵发性房颤的肺静脉隔离,而对于需要通过程序电生理检查才能明确机制的复杂心律失常,有创性的心内电生理检查还是不可或缺的。

6

来自法国波尔多的Pierre Jaïs报道了利用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消融产生“POP”前预测组织过热。 研究者在体外用自制的OCT导管在盐水灌注大头消融时即时监测组织连续性,在30W 50W和60W分别进行了20次消融,共出现40次“POP”,结果发现每次POP前的0.3-1.5秒都能通过OCT检测到被消融组织连续性消失。

2016HRS回顾:解读电生理技术前沿(下)

解读:如果把OCT装置和灌注大头电极结合是否能增加消融安全性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组织连续性消失时及时停止消融是否能阻止POP的发生,如果OCT能预报且预防POP的发生,那会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7

挪威的Wang Yu-Chuan等介绍了鉴别局灶性房速机制判断的简易方法(十字交叉标测法)。在标测到的感兴趣区域周围记录上下左右四点的局部激动时间,通过计算来判断是局灶性房速还是局部微折返或者仅仅是旁观者

2016HRS回顾:解读电生理技术前沿(下)

解读:通过简单标测和计算判断心律失常机制,这的确是个很实用的方法。

8

法国波尔多的Nicolas Derva报告了利用波科公司的RhythmiaTM 标测系统对房速进行标测的临床病例分析 ,74例患者的132种房速被标测。由于RhythmiaTM 标测系统的超高标测精度,使得房速的标测成功率达到95%以上,对局灶性房速和局部微折返标测成功后知道消融成功率100%。

2016HRS回顾:解读电生理技术前沿(下)

解读:完全自动定调标测,只有0.6%需要手动调整定调,非常有利于加深对房速机制的理解。 对关键峡部的判断很准确,有利于使得消融更精确和有效。

9

由俄罗斯、德国和瑞士的四所医院联合报告了运用新型体外心电标测系统(NEEES)对室早起源判断的准确性。NEEES通过体表心电信号结合心脏的三维模型来判断室早的确切起源部位,然后通过三维标测系统进行心内标测和消融。 结果发现,20例患者有21种室早,消融成功率95%,NEEES判断的心腔准确率95%,判断的心脏节段准确率(86%) 。

2016HRS回顾:解读电生理技术前沿(下)

解读:有了NEEES的辅助,未来全科医生都能精准判断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会有大量患者被推荐治疗,从大局上非常有利于心脏电生理事业的发展。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