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谁偷走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教育是国之大计、家之根本,每一个家庭都对孩子的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纵观现阶段的教育现状,厌学情绪在学生之中存在的比例非常之大,大学将至推介为生源质量不断下降,高中埋怨初中没有进行好的基础知识教育,初中又往前指责小学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小学就抱怨幼儿园教育甚至是家庭早教没有做好。但归根到底只有一个问题,谁偷走了孩子原本应该拥有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只能一味的去应付和死撑?今天我在这就这个问题扯上几句,至于分析的是否到位,大家各抒己见。

第一,评价指标过于量化。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所有的评价都是一个具体的数字指标,这个数字大了就是优秀,修了就是不优秀。谁关注这个数字背后真正包含了一些什么东西,是孩子努力付出得来的?还是通过其他途径所获得的?家庭和社会对这个数字的看重,导致很多学生不再关注兴趣和能力,只是针对考试而去学习。

第二,功利性引导。你回想一下,在你自己的受教育的过程中,到现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是否说过类似的话:你考好了我给你买xx;你要是不学习,以后就只能像xx那样没出息;我为你的学习我付出了多少,你不好好的对得起我吗?诸如此类。但你有没有想过,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可以更好更持续的学习,而不是为了什么具体的目标。一旦把用这样具体的或者太短期的目标去激励学生,短期可能会出效果,但就长期而言,磨灭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三,学校学习知识与社会和时代脱节。现在的社会,知识大爆炸,信息越来越丰富,而孩子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但在学校里,课本上教授的还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旧知识,还有很多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而孩子都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对于这样脱节的知识,对孩子又会有多大的吸引力呢?

第四,教学手段和目的过于单一。九年义务教育本来应该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养成学习习惯的时间,在中国却发生了根本变质:要挑一个好的幼儿园,然后考一个好的小学,升一个好点的中学,最终进去一个好的大学,找一个“单调无聊”的工作去“等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没有了,甚至连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了!

第五个,家长的态度。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能够学习,而是为了搞好人脉为以后有用,是为了养养个子避开社会的不良影响,是为了等待一个入伍当兵或者其他的时间机会,甚至为了其他一些难以开口的原因。但只要你表现出了不是为了学习而将他送到学校的目的,那么,他的思想就不在学校,一个传染两个,两个传染四个,迅速蔓延。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是伴随在孩子成长的全部阶段,兴趣和责任是最应该教育孩子养成的两个重要习惯。各位家长,你觉得有什么比孩子的兴趣被“偷走”更大的损失吗?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