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这个用糯米捏成的黏糊糊的四面体,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

这个用糯米捏成的黏糊糊的四面体,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

粽子是我们端午节传统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它除了是食品更是一种文化。2012年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美食之一,让人更是垂涎三尺。作为一种节日食品,粽子的种类繁多,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新派的有水果粽、果仁粽等等,味道多样,适合每个人的不同口味,让人欲罢不能。

粽子有什么营养?

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和一些蛋白质等,如果加点五花肉、虾仁、蛋黄、绿豆、花生、板栗、红枣、香菇、萝卜干等,还会含有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有益成分等。此外,关于粽子的外衣——粽叶,如南方常见的箬叶,含多种氨基酸、钾、钙等营养素及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等,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功能。

粽子要为什么趁热吃?

这个用糯米捏成的黏糊糊的四面体,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

1.糯米本身难消化

跟大米(直链淀粉为主)比较,糯米(支链淀粉为主、分支多容易被消化),消化快(血糖容易急剧升高和降低,糖尿病人须避免),但却消化不完全。糯米因为吸水性和膨胀性小,煮熟后黏性大、口感滑腻,总体上说,糯米比较难消化。

2.冷糯米比热糯米更难消化

热的糯米的支链淀粉会糊化,容易被人体消化酶分解,冷却后,糯米中的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一样可能会回生(一般认为支链淀粉不容易产生回生,但在支链淀粉外侧短支链聚合度达15-18时,仍有可能引起回生),从而不容易被消化酶所消化。而且,糯米冷了之后,也会变硬、变黏和更加有嚼性,影响消化。

3.长粒糯米冷藏、重新加热后消化速度变慢

有研究表明,对于圆粒糯米和长粒糯米,因为支链淀粉结构的不同,它们冷藏和回热时消化速度差异较大。跟圆粒糯米相反的是,长粒糯米经过冷藏、重新加热后消化速度比新鲜烹调时(第一次由生变熟)降低。

4.冷肉粽中动物油影响消化

对于粽子里的配料,如果是五花肉等肉类,因为含有比较多的动物油,它们冷后会凝结后乳白色的固体,比热的液体油明显难消化。如果配料是一些如绿豆等豆类,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吃这类冷的豆子一般问题不大(相信红豆雪糕、冷的八宝粥、绿豆饼等都吃了不少),但冷的糯米同样影响消化。因此,建议粽子最好趁热吃。

人不适合吃粽子

这个用糯米捏成的黏糊糊的四面体,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

粽子虽然好吃,又有营养,但不是人人都能吃的,以下这4种人是不适宜吃粽子的:

第一种: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较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若进食过多,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第二种: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第三种: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合植物纤维多且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十二指溃疡的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

第四种: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如果不加节制,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温馨提示:

1.加热方法:

隔水蒸:具体时间根据粽子解冻程度而定,如20分钟,下同;

加水煮:水位没过粽子,煮沸18-20分钟,注意粽子容易变稀烂;

微波炉:洒少量水在粽叶上,中高火加热3-5分钟。

此外,有些人喜欢用煎锅煎粽子,因为会加入一些油,容易油腻和上火。

2.储藏方法:

粽子一定放冰箱保存。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红枣、豆沙或者肉,因此在初夏炎热的天气里很容易变质。枣粽子和豆沙粽子放冰箱可保存3—5天,如果是肉馅,3天内吃完为好。

目前市场上的粽子按其包装和保存的形式大致分3类:新鲜的、冷冻的、真空包装的。新鲜粽子买回家后最好当天食用,否则要及时放进冰箱保存。冷冻和真空包装的粽子都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在其标签保质期内即可食用。但要注意将其分类分袋放进冰箱。如果是自己家里包粽子,现煮现吃口味最好,也最安全。但注意冷藏不超过3天,冷冻不超过7天。再吃的时候,要重新蒸透,但最好不要重复冰冻。

还有一点要注意,粽子剥开后如有黏丝,则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最好别食用。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