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德制大口径火炮,成为日军唯一忌惮的武器

在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武器基本上均不如日军。但是有一种武器则明显优于日军,那就是引进自德国的48门150毫米大口径榴弹炮。这种火炮在当时中国军队的中的地位,就类似于今天第二炮兵部队装备的东风21导弹。在抗战期间,这种火炮参加了多次著名的战役,成为日军眼中十分忌惮的武器。客观的说,日军手里还真没有可以与这种火炮正面对抗的武器。由此可见日本与德国之间的差距,那么这款火炮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德制大口径火炮,成为日军唯一忌惮的武器

一、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开始积极备战

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当时东北保安军司令张学良命令军队不准抵抗,结果1万多日本关东军占领了东北全境。38万东北军一枪未放,关外的18万军队更是撤进了关内。张学良的如意算盘是自己丢了东北,但自己还是华北王。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尤其是满洲国建议之后,蒋介石已经明显感觉中日战争已经无法避免。但当时中国军队的装备与日军差距明显,中国开始与德国政府合作,在德国的帮助下在中国的中西部建立6座军工厂。蒋介石计划在8年时间内,武装40到60个德械师。不过由于中国没有钱,所以只能用资源和粮食交换。打仗是要讲究实力的,只凭所谓的一腔热血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是愤青们考虑不到的。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德制大口径火炮,成为日军唯一忌惮的武器

处于压制对付火力的需要,中国计划采购一批大口径榴弹炮。当时二战还没有爆发,英法德三国都不愿意放弃这块蛋糕。三国都带着自己的杀手锏前来竞标,经过一系列的测试,中国的将军们都比较欣赏德国克虏伯公司的150毫米大口径榴弹炮。这款火炮已经装备德国军队,而且性价比很高,不过这款火炮的射程只有13公里,达不到中国要求超过15公里的标准。不过德国克虏伯公司表示可以根据中国的需要进行改进,使这款火炮达到中国要求的标准。德国在1935年就完成了这款火炮的生产工作,但是由于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德国迟迟不能向中国交货。直到1936年下半年,在蒋介石的一再催促下,德国才最终冒着风险交付了这些火炮。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德制大口径火炮,成为日军唯一忌惮的武器

二、48门火炮成为战略武器,在抗战中大展神威

中国一共从德国引进了48门这样的大口径火炮,当时中国自己仅仅能够生产迫击炮和小口径平射炮,这种火炮抵达中国之后,立刻成为了战略打击神器。该炮在中国军队中地位很高,任何调动都必须蒋介石本人同意,这样的宝贝中国输不起。该炮的地位类似于今天第二炮兵装备的东风系列导弹,属于不轻易出面的角色。但是这些火炮刚刚交付不久,抗战就爆发了。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利用这款火炮与日军展开了炮战。不得不说,日本陆军没有这样大口径的利器。但是这型火炮的数量太少,而且由于担心遭到日军的轰炸,这支炮兵部队随后撤出了战斗。在台儿庄战役中,又出现了该炮的身影。矶谷廉介的第10师团遭受了重创,其中这种火炮也有一份功劳。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德制大口径火炮,成为日军唯一忌惮的武器

进入抗战中期,蒋介石把这款火炮布置在了潼关。潼关是关中的门户,而关中是四川和重庆的屏障。当时山西大部和河南大部已经被日军占领,日本计划攻克潼关,然后进入西安,最后一口气南下重庆。为了扼守潼关,蒋介石命令这支炮兵部队进驻潼关。在与日军的反复鏖战中,中国炮兵部队利用这种火炮完全压制住了日军的火力。日军火炮虽然数量上多于中国军队,但是都是那种小口径的步兵炮,也就是所谓的92式。这种火炮不是德制火炮的对手,中国军队曾进行火炮齐射,一举打掉了日军的炮兵阵地。由于潼关的位置至关重要,因此这支炮兵部队奉命长期驻守潼关,直到抗战的结束。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德制大口径火炮,成为日军唯一忌惮的武器

三、火炮数量大大增加,但是却失去了民心和天下

进入抗战的后期,美国开始大规模的援助中国。美制大口径火炮开始陆续装备中国军队,德制火炮的地位开始下降。内战爆发的初期,美国急需援助蒋介石,其中还包括那些威力大、射程远的大口径火炮,国民党军队的远程打击能力进一步提高。但是军队战斗力提高不意味着就能控制天下,随着金圆券改革的彻底破产,蒋介石政权已经彻底失去了民心。截止1949年夏天,蒋介石已经失去了在大陆立足的基础,他只能选择撤往台湾。国民党军队装备的各型火炮成为了解放军的战利品,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后,这些火炮又跟随志愿军进入了朝鲜战场。进入50年代中期,随着全军苏制化的进程,德制和美制火炮陆续退出了现役部队。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