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戒毒,从心开始--衡阳第一强制戒毒所全方位戒毒模式成效明显

戒毒,从心开始--衡阳第一强制戒毒所全方位戒毒模式成效明显

戒毒人员诵读《弟子规》

戒毒,从心开始--衡阳第一强制戒毒所全方位戒毒模式成效明显

衡阳市强戒所举办的首届全国戒毒漫画大赛金奖作品。陈冬春 绘

新华网长沙6月26日电(潘杏琼 莫楚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摇头丸"、麻古、冰毒为代表的苯丙胺类和氯胺酮等新型毒品迅速蔓延,逐渐替代传统毒品。新型毒品以其易制造、易携带、易服食、易隐藏等特性,造成更严重的社会危害,也加大了警方的掌控难度。目前湖南籍吸毒人员总数逾31万,湖南警方实际管控吸毒人员17万,吸毒人员近几年呈上升态势,女性、未成年人进行毒品犯罪活动的情况也愈加凸显。

作为湖南第二大人口城市,衡阳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下简称衡阳市强戒所)在戒毒人员监管方面转变工作模式,树立全新理念,近几年成效显著,吸毒人员复吸率由以前的95%下降至48%。

毒情形势复杂严峻 难戒的是心瘾

新型毒品制作简单,成本低,欺骗性很强,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混在食品中服下基本让人难以察觉,增大了误吸、劝吸的概率。“现在的新型毒品制毒太简单了,一个会议室大小的房间,可以生产出一个县的毒品供应量。”衡阳市公安局监管支队政委欧建雄说。

吸毒人员也逐渐向低龄化、多层次化发展,从过去的边缘人群,到如今政商界人士、娱乐圈人士吸毒的案例逐年增多。衡阳市强毒所关押的最小的吸毒人员年仅17岁,办案过程中警方甚至发现过12岁的吸毒者。“年纪再小的就不能关押了。”欧建雄说。

吸毒人员普遍学历低下,自制力不强,难以经受诱惑,容易形成小团体、吸毒圈,且吸毒与盗窃、抢劫、洗钱等其他犯罪高度交织,有些吸毒人员是“以贩养吸”。衡阳市强戒所所长邱衡说,“生理戒毒其实很简单,只要一个星期不吸毒就戒掉了,真正难戒的是心瘾,许多吸毒人员经过脱瘾治疗出去后,一回到那个圈子里,就又吸毒了。”

以文化人 立德教育

2010年,衡阳市公安局创新思路,摒弃了“一看二守三送走”的传统模式,提出了全市公安监管场所由“看守管理型”向“学习教育型”转型的新理念,建立了“以文化人立德教育”的工作机制。

衡阳市公安局副局长钟正军提出了“戒毒从心开始”、“出去不再进来”的工作目标,一直积极地推进对被监管人员进行国学教育。除了每天的心理治疗和脱瘾治疗外,强戒所还组织戒毒人员每天早晚一次朗读《弟子规》、每天观看一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光碟,每周撰写一至两篇心得体会。为了更好地调整被监管人员的心态,所里的民警很多都考了心理咨询师证。“很多吸毒人员的心灵非常扭曲,对亲情、爱情都非常冷漠,为了吸毒可以说得上是不顾一切。”欧建雄说,“国学教育让他们重新理解了人的感情,敢于面对自己的生活。”

衡阳市公安局监管中心还建立了特殊人群监管医院,收治一些患有癌症、高血压、传染病等特殊疾病的吸毒人员。钟正军说:“以前没有关押这些特殊病犯的条件,因为没有集中关押而造成更严重的社会危害,现在专门设立了监管医院、特殊病区,对被监管人员尽量做到‘应收尽收’。多救助一个吸毒者,就是拯救一个家庭。”

监管民警用大爱为戒毒者开启心灵之旅

衡阳市强戒所每年收治戒毒者2800余人,监管民警仅30余名。不规律的工作时间、繁重的工作任务占据了民警极大部分的生活。“他们的工作环境太阴郁了,很多人牺牲了自己的社交圈,导致个人情绪比较低沉。”邱衡说。

为了让监管民警调整心态,衡阳强戒所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并邀请专家学者前来讲座授课,还举办了首届全国戒毒漫画大赛,极大地提高了民警的工作热情。

衡阳市强戒所副所长蒋传春谈及所里的工作点滴,“我们所跟别的监管场所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所的氛围更像学校、医院,戒毒人员叫监管民警‘老师’、‘班主任’。”

女民警李晖更是被评为“爱民模范”、“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全国三八红旗手”,她提出了“六字”工作法:一读,二唱,三写,四谈,五访,六帮,经常与戒毒人员谈心交流。曾经为了感化帮助一名戒毒人员走出绝望困境,李晖慢慢劝说她,甚至做到同吃同住,争取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为了进一步解决吸毒人群低龄化这一社会问题,衡阳市强戒所的禁毒教育工作从青少年抓起,在市禁毒委支持下,开展了“禁毒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使全市在校学生对毒品危害的知晓率达到100%,拒毒、防毒和参与禁毒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并在今后逐步形成禁毒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使禁毒宣传工作常态化。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