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土笋冻,不是笋!快来尝尝这极品美味!

土笋冻,不是笋!快来尝尝这极品美味!

土笋冻,听名字,就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新感。脑海里浮现的,是在秋末冬初的竹林里,一点点松动泥土,再挖出,剥开外衣后,露出白白胖胖的内里,此时的冬笋,还残留雨水和泥土的气息,新鲜、嫩出水,充满着大自然的滋味。

但实际上,“土笋”是一种虫。“土笋”的学名有些拗口——可口革囊星虫,闽南人称之为“ 黑土蚯”,原野生于江河入海处的滩涂上,其外形粗陋,颜色黑褐色,粗细不一,粗时有食指宽厚,细时如麦秆,约有拇指长短,还拖着一条长有一二寸,细如火柴梗、伸缩自如的“尾巴”,活像一只蠕动的“小蚯蚓”。

由于土笋胶质丰富,水煮后会凝固成冻,所以福建人,常将土笋制成土笋冻食用。

土笋冻,不是笋!快来尝尝这极品美味!

第一个吃土笋的人,在我心中的勇猛程度和创新意识,丝毫不亚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软体动物,让人有种天生躲避的冲动,况且土笋外在是泥沙,内在是密集微细的五腑六脏,烹饪成食,不仅要有抑制食欲本能恶心的勇气,还要有将其制成美味佳肴的创意。

那么,究竟是谁第一个发现土笋可以吃,还发明了“土笋冻”这道闽南人家喻户晓的小吃?

有一种说法是民族英雄、泉州人郑成功。相传在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战时粮草紧缺,驻军在沿海,将士们挖出大量的“星虫”,熬煮成汤,再端给郑成功吃。但郑成功由于工作忙碌,时常忘记,等他想起来喝汤时,碗里的“土笋汤”早已凝固成了“皮冻”状,一吃,反而味道更好,从此这种吃法便流传开来。

这一说法,没有文献考究,也不太能站住脚。关于“土笋冻”最早的书面记载,是清代周亮工所著的《闽小记》,书中提到:“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其生于海滨,形类蚯蚓,终不识作何状。”

“土笋冻”制法简单,将海边挖来的土笋放在清水中,使其吐清泥沙,再放到案板上,开膛破肚,去内脏后清洗干净。而后放入清水熬煮,烧开后即可关火,此时汤汁里已有了胶质层,只需要将其装进小酒盏内,放入冰箱冷却,即制成了。

土笋冻,不是笋!快来尝尝这极品美味!

一道简单的土笋冻,如何分辨优劣?闽南人有一套自有的检验方法:一筷子夹起,皮冻的外部滑溜易掉,掉在盘中,若能“蹦跳”两下,说明这样的土笋冻比较脆嫩,味道也鲜美;若是软烂如粥饭,没有弹掉感,则是不够新鲜,只能被闽南人赶下饭桌。

上佳的土笋冻成色白亮没丝毫腥味,一碗土笋冻常配蒜蓉、酱油、北醋等酱料,和匀后,舀一勺放进嘴里,第一感觉是凉凉的,土笋脆脆的。闽南人爱拿土笋冻当下酒菜吃,土笋冻里加上海蜇、芫菜、白萝卜丝、辣椒丝、番茄片等配料,再用甜酱、辣酱、芥末等调味,爽口下酒。

土笋冻,不是笋!快来尝尝这极品美味!

早年间,“土笋冻”本是一道不登大雅之堂的街巷小吃,但如今为了争得“土笋冻”的发源地,不仅有厦门和泉州之争,还有“海沧”、“龙海石码”、“漳浦”等加入其中,混乱纷纭。

但深爱土笋冻的闽南人,来处是倒也不会真的计较,因为土笋冻早就融入了他们日常生活,变成了一种习惯,乡愁之所系。一首闽南歌唱出了闽南人的喜爱:“土笋冻呀土笋冻,最最好吃真正港(正宗),天脚(底)下,笼(全)都真稀罕,独独咱家乡出这项……酸醋芥末芫菜香,鸡鸭鱼肉阮(我)都无稀罕,特别爱咱家乡土笋冻”。

■文/刘莲

图片自来网络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我爱下酒菜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