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有毒!雨后的野蘑菇不要采

有毒!雨后的野蘑菇不要采

豹斑鹅膏

有毒!雨后的野蘑菇不要采

白毒伞

有毒!雨后的野蘑菇不要采

红绒盖牛肝菌

有毒!雨后的野蘑菇不要采

毒蝇鹅膏

有毒!雨后的野蘑菇不要采

橙盖鹅膏

有毒!雨后的野蘑菇不要采

亚稀褶黑菇

连续的大暴雨过后,在不少草丛、树荫下,一片片野蘑菇撑起了白的、粉的、灰的“小伞”。武汉晚报记者了解到,最近,湖北宜昌秭归水田坝镇一家四口因食用野蘑菇中毒,四川省宜宾市等多地均出现了因为采食蘑菇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

据了解,根据国家卫计委近3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有毒野生蘑菇中毒死亡人数占食物中毒死亡总数的比例最高。2015年,全国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死亡65人。

对此,武汉市食药监局发出食品安全提示,野生蘑菇很难准确辨别,市民切勿采摘、食用野生蘑菇,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蘑菇,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食用。另外,判断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需要靠专业知识鉴别,民间流传的土法子一概不靠谱。

误区一:颜色艳丽的蘑菇才有毒。

目前民间普遍认为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事实上,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不能“以貌取菇”。比如,致命白毒伞长得很素雅但含有剧毒,还有微微的清香,和无毒蘑菇无异。

误区二:松树底下的蘑菇没有毒。

有市民说,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但白毒伞等一些有毒种类就是生长在干净整洁的松林中,因此不能简单判断。

误区三: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

在一些人看来,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然而,有一些有毒蘑菇具有高级“伪装术”,如亚稀褶黑菇表面光滑,没有鳞片和粘液,菌杆上也没有菌托和菌环。一旦误食以后,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

误区四:蘑菇生虫就没毒。

很多市民坚信,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因为虫子吃了毒蘑菇都没有死。实际上许多剧毒的蘑菇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有一些对蚊虫、果蝇无害的蘑菇,却对人有致命伤害。例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但人类吃了就会中毒。

误区五:毒蘑菇遇银器会变色。

民间流传着将蘑菇跟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一起煮,可致银器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实际上,这个鉴别方式毫无科学依据,大蒜并不能起到解毒作用,银器等也不会在与毒蘑菇同煮时变色。

见习记者金茜 通讯员王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