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岁月如梭的纤维艺术

这个月,杭州这个古老的丝绸之府和现代化的休闲都市,将迎来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我织我在”,展览的导言中写着这样的话:“在空间与时间的大维度范围内从纤维艺术的角度进行关于历史、人文、生活、环境、网络、科技的全球性对话。”

我想如果将导言中“纤维”两个字换掉,随便换成什么,随便怎样一种常见或者不常见的材料,都可以无误差地告诉观者这个展览的雄心壮志,或者说这是符合当代展览的规范的展示。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之下,新素材的寻觅已经是费尽周折的事情,如果还要去限制一个属性,那么空间是不是就更狭窄了?尤其是这样平白无奇的素材,从平白无奇的过去走来,在纯粹的艺术领域里能否再有作为,这种尝试有点让人揪心。

这关乎艺术的某一方面的作用问题,在过于强调保护的时候,是否陷入了对遗产的一种保护姿态,而放弃了为艺术而艺术的追究,还是力图艺术而割断了其在原始土壤中已经吸收足够的养分。在世界非遗保护中,在浩如烟海的正在讨论中的各种传统艺术里,这都几乎是难题。

当享有权威性的“瑞士洛桑国际壁毯艺术双年展”在1996年停办时,人们便公认国际纤维艺术不再有活动中心和展示舞台。虽然纤维大展在乌克兰、荷兰、立陶宛、意大利、法国等持续举行,但在纤维艺术进展的方向和尺度上,一直是难有声音的。甚至在何为纤维艺术的定义上也一直是存疑的。

与绘画等艺术形式不同,纤维从组成到呈现都是围绕人类需求产生的,甚至我们在谈论衣食住行的时候,衣比食的需要更为靠前。但不同于食物的艺术——因为短暂的存留、食用的必需性,所以更容易将其直接归纳为“艺术的食物”,而食材也很少作为普通素材直接走进艺术设计当中去——纤维艺术的较长久保藏以及与其他艺术的适时结合也让它不仅能够走出“时装秀”的道路。在震撼人心和润物无声的表达上,它也是可以脱去包装和远离生活的。

如果它有生命力,那就应给予关注。毕竟,在其成为艺术品之前,在其还在民间的织布机上与蜡染坊中生长之时,就在不断地编织关于时间的故事。中国有“岁月如梭”这样的成语,就是为切断纤维和时间在多维空间里的联系。这种探索行为在如今的社会里,本身就是艺术的。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