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你真的“体虚”吗?

作为一名中医大夫,在日常生活和门诊中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大夫,快帮我看看,我是不是虚了,该补一补吧?”。那么,出现乏力倦怠、精神不振、男士腰酸膝盖软、女士头晕月经少,就是虚了吗?

你真的“体虚”吗?

中医重视人体气血阴阳平衡。

中医自古重视气血在人体的作用,气虽然无形,但能让人头目清爽,体力充沛;血炽热奔涌,能让人面色红润,壮实有力。而现代人压力大,人体气血的耗损大,易产生虚证。但如中医经络理论所言,十二经脉运行通畅,才能使气血运达全身营养人体,而由于情绪抑郁、急躁易怒、暴饮暴食或感受寒邪等因素,使人体经络出现气机郁滞,甚至发生气的运行受阻,血的流畅发生阻塞,则气血不能达到营养全身的作用,人体也会发生相应的虚弱表现。但是,这些虚弱表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虚证。

举个例子,很多人因为腰痛以为是肾虚了,其实中医对肾虚证的诊断有如下标准:

腰脊疼痛(受外伤除外),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头发脱落或牙齿松动,排尿排不净或失禁,性功能减退、不育、不孕,具备其中三项即可诊断为肾虚。

如果是因为穿衣不当,腰部明确感受风寒而出现腰痛和局部活动不利,则不符合上述肾虚的特点。而一旦由中医诊断为肾虚证,医生还会进一步判断病证属于肾气虚、肾阴虚,还是肾阳虚。下面是几种常见虚证的中医诊断标准:

气虚证:

神疲乏力、少气或懒言、自汗、舌胖或有齿印、脉虚无力,具备三项。

血虚证:

面色苍白、起立时眼前昏暗、唇舌色淡、脉细,具备三项。

阴虚证:

主证: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红或少苔/无苔、脉细数。

次证:午后潮热、大便结而尿短赤、盗汗。

具备主证三项、次证一项。

阳虚证:

主证:全身或局部畏寒或肢冷、面足虚浮、舌淡胖苔润、脉沉微迟。

次证:夜尿频多、大便稀溏不成形而尿清长。

具备主证三项(其中第一条必备)、次证一项。本证与阴虚证同时存在者为阴阳两虚证。

如果确实存在肾虚表现,可听从医生的建议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或调养。下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补虚证的中药和食物:

补肾虚:

鹿茸、芡实、山药、淫羊藿、肉桂、杜仲、肉苁蓉、菟丝子、冬虫夏草、海参、海马、枸杞子、黑豆、黑芝麻、牛或羊骨髓、羊或猪肾、桑葚子、核桃、干贝、鲈鱼、栗子、羊肉等。

补气血:

黄芪、党参、太子参、西洋参、山药、莲子、当归、阿胶、紫河车、大枣、桂圆等。

补阴虚:

冬虫夏草、枸杞子、鳖甲、龟甲、麦冬、石斛、桑葚子、黑芝麻、百合、银耳等。

补阳虚:

淫羊藿、肉苁蓉、鹿茸、锁阳、肉桂、沙苑子、羊肉、狗肉等。

在选用补益药物和食物时,必须遵循“虚则补之”的原则,即有虚才宜补,切忌盲目进补,适得其反。一旦补益过度,人体会出现上火表现,即眼红胀痛、口干口苦、口气臭秽、牙龈肿痛、口舌生疮或伴有大便干结、小便黄少等。可请医生协助应用清热泻火药对症治疗,如牛黄清胃丸、牛黄解毒丸、三黄片等。药食同源,具有祛火清热解毒的药物兼食物有蒲公英、马齿苋、穿心莲、莲子心、竹叶、荷叶、苦丁茶、菊花、薄荷、桑叶等。

文/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 宣磊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你真的“体虚”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