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鸭瘟的预防和控制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和鹅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临诊特点是体温升高,肿头流泪,两脚麻痹和排出绿色稀粪。剖检则见消化道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坏死和假膜覆盖,其中以食道和泄殖腔等处粘膜的病变最为明显;肝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灶。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展。

一、病原特点

1、体内分布:病原存在于鸭体各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肝、脑、食道、泄殖腔含毒量最高。

2、形态结构:成熟的病毒粒子近似球形,主要由核芯、衣壳和囊膜三部分组成,直径120~200nm。

3、理化特性:①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据报道,将含毒肝脏保存于-10~-20℃条件下,历时347天,给健康鸭注射仍然引起发病;②病毒对热的抵抗力较强。50℃需经90~120min才能灭活;③病毒对消毒剂敏感。常用消毒剂如75%酒精、0.5%石碳酸、0.5%复合酚等对鸭瘟强毒均有灭活作用。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不同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鹅也可感染。

2、传染来源: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其他带毒的水禽、飞鸟。

3、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以通过交配、眼结膜和呼吸道而传染,吸血昆虫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

4、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春、秋鸭群的运销旺季最易发病流行,主要流行在低洼多水的地方;自然感染发病后,经过3~7天开始出现零星病例,再过2~5天进入流行发展期和高峰期,整个流行过程达1个月以上。

5、影响本病流行的主要因素:①地理环境。低洼潮湿,特别是靠近江河湖泊的地区,河流交错,潮水涨落,鸭瘟常年不断。②检疫制度。检疫制度不严,一些养殖场户,甚至国营农牧场,一旦发现鸭瘟则将貌似健康的病禽全部转卖,或者将病禽仅作一般加工而未经无害化处理即出售,而检疫部门又未能及时检出,致使收购后调往各地,使本病广为散播。

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3~4天,病初体温达43—44℃,呈稽留热,食欲废绝。有的病鸭两腿发软,走动困难,严重的卧地不能走动,强行驱赶,则见两翅扑地而走,走几步后又蹲于地上,最后完全不能站立。放牧鸭群,病鸭不愿下水。

临诊时通常可见的特征性症状有:①流泪和眼睑水肿,病初流澄清浆液,以后变粘稠,眼睑粘连不能张开,严重者眼睑水肿或翻出于眼眶外,翻开眼睑见到眼结膜充血,常有小出血点,甚至形成小溃疡。②鼻腔有分泌物。③下痢,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④在病的中、后期,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俗称“大头瘟”。⑤病的后期,体温下降,呼吸困难,叫声嘶哑,极度衰竭死亡。

四、剖检变化

1、外观病变:头颈部:流泪和眼睑水肿 ,头颈部肿胀(“大头瘟”)。腿部:两腿发软。下痢: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鸭病毒性肠炎”)。

2、呼吸道病变:鼻孔及鼻窦见有污秽的分泌物,喉头及气管粘膜充血、出血,有时喉头见有灰黄色伪膜。气囊内有程度不同的灰白色渗出物。

3、消化道病变:①食道粘膜表面覆盖一层灰黄色假膜结痂,不易剥离,剥离后粘膜呈现红色溃疡灶;肠粘膜充血、出血,以十二指肠、直肠出血较为严重;泄殖腔粘膜表面覆盖一层灰褐色或绿色假膜,不易剥离,粘膜上有出血斑点。②肝脏早期病变有出血斑点,后期出现针尖到绿豆大的不规则灰黄色坏死灶,少数坏死灶中心有小出血点或周围有环形出血带。

4、泌尿生殖道病变:肾脏郁血,偶见小点出血,睾丸充血、出血,卵巢充血、出血、变形、变色,有时一部分卵泡破裂,卵黄散布于腹腔中而引起腹膜炎;输卵管粘膜充血、出血。

5、其他病变:脑膜充血,胰腺偶见小出血点,胸腺有大量出血点和黄色病灶区,法氏囊粘膜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

五、诊断

1、根据以上症状和病变可对鸭瘟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病原和血清学的诊断。

2、鉴别诊断:本病易与鸭巴氏杆菌病相混淆,应加以区分。

①流行病学。巴氏杆菌病是各种家禽的共患传染病,流行常呈暴发性和间歇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没有鸭瘟严重。

②临床病状。巴氏杆菌病除了一般症状外,均无上述鸭瘟特有的临诊表现,而在慢性病例巴氏杆菌病则表现关节炎,而在鸭瘟则见角膜混浊,严重者溃疡。

③病程。巴氏杆菌病病程短促,由几小时至2天左右即行死亡。

④剖检症状。巴氏杆菌病的病变主要以内脏器官的浆膜和粘膜充血、出血,最具特征的是整个肝脏表面有无数灰白色针尖大不规则的坏死点。当病料抹片镜检及分离培养时,则很易发现两极着色的短小杆菌,即巴氏杆菌。但必须指出,找到巴氏杆菌不等于该群鸭就是单纯患巴氏杆菌病,因为在鸭瘟流行时常有巴氏杆菌并发或继发,这点应特别注意。

⑤药物治疗。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时,对巴氏杆菌病有一定疗效,对鸭瘟无效果。

六、防制

1、平时的预防措施:

①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提高鸭群抵抗力。

② 种苗、种蛋和种禽均应来自安全地区。

③ 引进鸭苗时必须严格检疫,鸭苗进来后隔离饲养,观察2周以上。

④ 严格执行防疫制度,做好对病死鸭、粪便等的无害化处理。

⑤ 定期进行鸭瘟疫苗免疫,种鸭、种鹅分别在3周龄、16周龄各接种一次,肉鸭、肉鹅接种一次即可。

⑥认真执行各项检疫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上市或外调鸭只应有检疫部门签发的检疫证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以便确诊和防制。

2、紧急的防制措施:

① 发生鸭瘟的鸭群立刻进行疫苗紧急注射(注:注射针头要严格消毒,最好一鸭一针)。

② 病鸭群停止放牧,并严禁出售和外调。

③ 对病鸭和死鸭应深埋或焚烧。

④ 病鸭所在栏舍及污染场地应彻底消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