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堪比航母的四种中国古代舰船

编者按 9月14日,参加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的中方导弹驱逐舰广州舰和俄方“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驱逐舰向当地民众开放。

中俄双方举行舰艇开放日,前来参观的市民顶着烈日排起了长队,期待一睹驱逐舰的真容。

实际上,我国古代海洋实力也很强大,其中以汉、唐、宋、明时期最为辉煌,只是近百年落后了。

那么,古代中国的海上实力有多强大?让我们一起看看中国古代舰船就知道了。

大翼船——春秋时期的“战列舰”

吴国已出现完整“战舰编队”

现代海上强国标志之一是拥有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这类超大排水量的海上巨型舰船,在古代,也是这样。

春秋战国时期,东临大海的吴国,便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整齐、形式类似于今航母作战群的战舰编队。据《越绝书》记载,当时吴国的“海军总司令”是伍子胥,有一次,他向吴王阖闾汇报战舰系列和时称水军的水上作战部队的训练情况时称,吴国战船有“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舡”等,水军训练办法参考陆军步兵(陵军)的“车战法”。

对比分析发现,大翼船如陆军的重车,相当于现代海军的主力战列舰;小翼船则如陆军的轻车,航速很快,相当于现代驱逐舰;突冒船如陆军攻城的冲车,汉代叫“蒙冲”,相当于现代攻击舰;楼船船身高大,方便观察敌情,如陆军的楼车,相当于现代的指挥旗舰;桥舡如陆军的骑兵,是一种轻型战船,相当于现代冲锋舟、登陆艇。

吴国还有一种重型战船,比大翼船还大,到秦代时此种战船被称为巨舸。这些不同功能的战船,组成了吴国庞大的战舰编队。

楼船——汉代的“巡洋舰” 汉武帝曾七乘楼船巡海寻仙

先秦时代的楼船,到汉武帝时,已发展为巨型主力战船。顾名思义,船大到可以在上面建高楼才叫“楼船”。据《史记》记载,楼船高十余丈,相当于今二十多米;楼分三层,分别是叫“庐”、“飞庐”、“雀室”,其中雀室是指挥平台,方便观察水上敌情。

人们还把城墙的防御设计理念带到楼船上。各楼层筑起高约3尺的“女墙”,作为士兵的军事掩体,同时在墙体上开设相当于今机枪眼的“箭孔”,方便攻守。为了防止船体被击穿,在没有现代军舰专用钢板的情况下,工程师在楼船的周边用坚硬的木板做出“战格”,关键部分再蒙上皮革,加强船身防护。

东汉时,战船种类和分工更多,作为主力战舰除楼船外,还有“斗舰”等;用于攻击且具有防护性能的,有“蒙冲”、“露桡”;用于前锋突击的有“先登”;侦察哨兵行动时,则乘坐“斥候”。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曾下令在当时的首都长安(今西安)城西南挖出方圆40里的昆明池,建造楼船,训练汉代水师,并以“楼船”命名了这支特种部队。

如果要比喻的话,楼船便是汉代的航空母舰,至少也是一艘巡洋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船。这些船除了作战还可当豪华渡轮使用,汉武帝便曾以海上寻仙为名,七次乘坐楼船巡海。

木兰舟——宋代的“航母” “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

到唐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已完全开辟。阿拉伯商人苏莱曼,于公元851年东游印度、中国等国,后其在《东游记》中记述,唐代的海船特别巨大,波斯湾风高浪险,只有中国的海船能航行无阻,阿拉伯的货物都是装载在中国海船上,进行远洋贸易。

真正全面体现古代中国海上实力的,当是宋代。宋代设多处专门用来建造航海用船的大型船厂,比唐船形体更大的海船出现。1974年夏天在福建东南泉州湾后渚港出土了一艘宋代海船,全船总长达35米,排水量至少在400吨,载重200吨以上;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的“南海一号”宋代海船,排水量可达600吨。最后考证,这些沉船均是宋代进行海外贸易的远洋货轮。

从记载来看,考古发现的沉船还不是最大,还有更大的。宋人周去非撰《岭外代答》中“木兰舟”条记载,木兰舟是一种当年远航南海的远洋货轮,“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长数丈。”这条船一次可以载几百人,船上储存一年的粮食。为了解决副食品供应,还在船上养猪酿酒,即所谓“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一说。这样的巨型航船,简直是一座浮动的海上小岛,除了武器装备和动力不同外,和今天的航空母舰很类似。

大宝船——明代航母编队用船 郑和船队编制比今航母多四五倍

到了元明以后,中国的海上强国形象达到了顶峰,其中元代是古代中国海上扩张最厉害的时期。

元政府利用南宋强大的海上力量,建立起了自己的海军(水军)部队。先后东征日本,进军占城、安南(今越南),南击爪哇(今印尼爪哇岛)。其中东征日本时两次渡洋打到日本本岛,后因元世祖忽必烈病逝,元政府才放弃将日本收归中国版图的计划。

至于明代的海上实力,一般读者都知道,郑和“七下西洋”为当时世界航海的一大壮举,比西方哥伦布航海要早87年,至今仍是一项世界纪录。郑和所率船队比今美国航母战斗群还庞大,有一次所率的大船便达62艘,船队人员总编制为27800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是美国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其全员编制在6000人左右,仅为郑和船队的四分之一。

郑和下西洋用船叫“大宝船”。据《明史》记载,大船长达四十四丈,明代一丈相当于现在3.2米,也就是说当时郑和的大船约长达142米,堪称“明代航母”,当时没有一个国家能造出这么大的船,同时代哥伦布去美州乘的是三条排水量近百吨的帆船,在当时的欧洲已是大船了,但与大宝船相比,只能算是小船。

明代的海上主力战舰是“福船”和“广船”,戚继光收复台湾用就是这种战舰。一直到清代中期,中国仍是海上强国。

(据《中国青年》)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