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西四北八条胡同旧时名称和来历

在北京,将同一条街上并列相邻的胡同按顺序命名为“某条”的做法,至少在明代即已出现。明代嘉靖年间张爵著于1560年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有“咸宜坊一条胡同、二条胡同、三条胡同”的记载,其位置相当于今西城区辟才胡同北侧。不过“一条”往往被称为“头条”,就是“头一条胡同”的意思。

西四北八条胡同旧时名称和来历

其实,元代在营建大都时,城里的胡同已有了规划。元大都的城墙尚未建好,即“召旧城居民迁住新城,以资高(有钱)居职(当官)者为先,定制八亩一分,听民作室……”从头条到八条,从历史上看,每条胡同的名字都耐人寻味,过去分别叫礼路胡同、帅府胡同、报子胡同、受壁胡同、石老娘胡同、南魏胡同、泰安侯胡同、武安侯胡同。胡同的名称大约都始于明代,或从那时的名称雅化而来。

一条明代名驴肉胡同,大约是上承元代商贩多聚于此卖驴肉而得名,与附近的羊市、羊肉胡同情形相似。1911年取谐音改称礼路胡同,1965年改称西四北一条。清代乾隆年间的宠臣和坤未发迹时,相传就居住于此。

二条明代因曾在此设西师府,故称西帅府胡同。清代改称帅府胡同,1965年改今称。

三条明代因胡同内店铺多出售锡箔纸,而称箔子胡同。清代取谐音改称雹子、豹子或报子胡同,清代1911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一直叫报子胡同,里面的隆长寺和两座气派的四合院都是市级保护文物,其中39号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的故居;1965年改今称。

四条明代因其内多制皮作坊,而称熟皮胡同。清代改称臭皮胡同,1911年后取谐音改称受璧胡同,1965年改今称。四条里的西四北小学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北京最早的小学校之一。

五条明代因曾有石姓接生婆居此,而名石老娘胡同,的原名取自住在这里的一个接生婆,叫石老娘胡同,清末文人傅增湘、大军阀张宗昌以前都住过这里;1965年改今称。

六条明代因燕山前卫衙署在此,而称燕山卫胡同。清代先后改称魏儿胡同、卫儿胡同、卫衣胡同,1911年后改称南魏胡同,1965年改今称。

七条明代因永乐中陈姓泰宁侯府第在此,而称泰宁侯胡同。清代道光年间,为避道光旻宁帝名讳而先后改称泰安侯胡同、太安侯胡同,1965年改今称。

八条明代因永乐中武安侯郑亨府第在此,而称武安侯胡同。清代先后改称五王侯或武王侯胡同,1965年改今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