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我眼中的世界名人》

在网络上浏览艺术家庄培芳拍摄的一组文化名人肖像,喜欢,点了赞,我留言说有了读邓伟作品的感觉。培芳马上回了信息:自己在1999年看到邓伟老师的作品,深受感动,可惜在他生前未能见上一面。世事难料,看起来很壮硕的一个人,精力充沛,竟然走得那么匆忙。邓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青春祭》是他电影的代表作,他不像同学张艺谋、顾长卫那么有名气,以至于许多人不知道邓伟是谁。人各有志,邓伟拍摄完中国文化名人系列之后,把镜头对准了国门之外更广阔的世界,他想拍摄世界名人肖像系列。

从1990年到1997年,邓伟拍摄并采访了近百位世界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作家、企业家、学者,美国前总统布什称赞他“干得很棒”。邓伟那时还不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以一个中国青年摄影家的民间身份,连英语会话都没办法的他,居然完成了世界摄影史上的一项创举。虽在实施计划前,他利用讲学之机先到英国待了一年多,但那是为了积攒路费去打工的时间。每次外出拍摄,他都是自带干粮,省下来的一点钱,要准备雇佣翻译。

邓伟拍摄的都是些什么人?英国前首相卡拉汉、希思,德国前总统谢尔、前总理施密特,美国前总统福特、里根、布什,冰岛总理奥得松,澳大利亚总理霍克,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等政要;写《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写《蝇王》的戈尔丁、写《狂暴的孩子们》的莱辛、写《官场病——帕金森定律》的帕金森;诺贝尔奖得主布莱克、弗里德曼、布卢伯格、普里哥金、休伊什;国际华人名流杨振宁、李远哲、陈省身、贝聿铭、赵无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舒尔茨,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他全找上门去了。要知道,这些名人的时间极为宝贵,我们不要去追问邓伟采用了什么灵丹妙药才能打动他们,退一步想想,这些人可不是一种药方可以通吃的。

第一个拍摄对象瞄准李光耀,是考虑到那些寄给世界各地的名人邀约信全都泥牛落海无音信。也许东方文化更易沟通,没想到李资政给他的时间不到10分钟,其间只用中文说了一句:“够了吗?”便不打招呼地走了。加拿大前总理马尔罗尼下巴偏长,邓伟要他借一个手势遮挡一下,马尔罗尼说:“我不愿听人摆布。”这些“强人”习惯摆布别人,但邓伟也有暗自与他们较量的时候。比如给霍克拍照时,这位前总理指着窗外海湾边的悉尼歌剧院说,景色好看。邓伟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以风景作背景,会影响对所拍摄人物的表现力。

邓伟在拍摄过程中,还善于抓住机会采访,这本书中的文字,是工作日记,也是采访手记。每篇的文字长短不一,却有一个共同点:生动。邓伟能够捕捉到人物最具特点的动作、语言,并通过其体现人物的性格,就如他抓拍的瞬间,足以突出人物的本质形象。“我的灵魂都被他拍出来了。”这是爱尔兰第一位女总统玛丽·罗宾逊说的,用来理解邓伟为什么可以完成许多摄影家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应该是恰当的。《法国中尉的女儿》的作者福克斯还鼓励说:“你应该学英语。”可惜,上天不给邓伟机会了。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