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

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

城固去过三次,时间相隔六年,每次来感觉都不一样,每次来印象都会加深一些,了解更多一些。

第一次是2011年,随省高考巡视团来汉中巡考,关注的当然是高考这块。习惯使然,在与当地领导和老师交谈之中,对城固有了一些了解。这里在战国时期,先是属于楚国,周赧王三年(前312年),秦败楚于丹阳,取楚汉中地,与秦汉中地置汉中郡,同时置成固县。建县至今已2302年。从县名可看出秦人的意图,“取之而成,永世牢固”,寓意深远,相比现在的名字更有政治味道。

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

当年的城固县城农贸市场很繁荣,从早到晚市场都是熙熙攘攘,记得当年就在市场旁边有家餐馆,听说是县上比较知名的,感到装修的风格与县城风貌太不协调了,以为是沿海风味,没想到却是地道陕菜,全是当地食材制作的菜品,很多菜是我以前未见过的,也是未吃过的。吃完,我就想,城固这个地方对吃是有讲究的,而且很有味道。

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再一次来,是2014年秋,去洋县路过城固。停留之际,县城正在修建,像工地似的。但满街的橘子摊成为一大亮点,价钱不贵,味道却超甜,品相也好,同去之人,每人都买了一大堆。购买的时候与摊贩聊天,才知道城固的橘园面积很大,橘农也是很多,郊区除了种稻子,基本上全是橘子,但也因为多,不能及时地卖出去,价格上不去,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但那橘香橘甜却深深映入我的脑海,城固满是橘的味道。

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

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

第三次去就是2016年了,这一次是专门去吃的。夏末秋初的城固非常热情,在海棠春酒店一边品尝正宗城固味道,一边聆听城固的文化。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城固的人文历史也是如此地深厚。橘园文化、张骞文化、升仙文化、湑水文化,这还是当地总结出来的最知名的,每一个文化都有故事,都有内涵,都是可以讲半天的。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当地的食文化。汉中人爱吃、会吃这是不争的,城固也不例外,汉中的热米皮就是出自这里。以后再吃到充满肉香味的热米皮时,一定要心里有数,这是源自城固的,这是城固独有的味道。当地的元宵、槟豆凉粉也都是很有特色的小吃,到城固来是必吃的。

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

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

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

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

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

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

不要认为城固只有面皮,大菜多的是。海棠春的宴席汇聚了当地城乡的各色菜品,几十年的传承和精细操作,在当地知名度颇高。整桌菜上来,给人的感觉气势非凡,而且香味扑鼻,食量大的人基本上可以光盘。这种味道是我以前没体验过的。

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

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

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

非遗与当地饮食结合,你知道吗?“原公杂烩宴”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这个有味道吧!

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

城固历代移民颇多。明代成化年间(1465年)朝廷户部官员原杰奉旨安置湖北荆州、襄樊一带灾民,顺汉江上游到城固李氏村(今原公村)落户,李氏村从此人员增多,村庄扩大,李氏村的人们为纪念原杰这位恩官,便将李氏村改称原公村。随着村民生活需求和生产贸易发展自然形成集镇,加之湑水河道近在镇边,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众多丰富的地域物产,南来北往的客商不断,促使原公的农业、商贸、手工业、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饮食文化也得到相应发展和创新。在饮食生意的攀比竞争下,原公的两位姓尚、姓赵的厨师创造发明了“原公酸汤杂烩”这道地方名菜,又称“全家福”、“大团圆”,传承至今已有500多年。它历史悠久、久传不衰、久吃不厌、颇享盛名。

我想说,城固的味道很多,一样一样尝过去,没两、三个月是不行的。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各的味,你一年得来四次,也只能尝个大概。何况这里还有山水名胜、万亩橘园、湑水长流,放松心情不一定要远行,来城固小住几日,看看是否名符其实。

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

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

朱立挺专栏 | 味道城固

陕菜网”微信平台由陕西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刘陆训、刘瑞、金凌律师团队提供法律服务,如有侵权行为,必将追究责任。转载请联系“陕菜网”公众平台。

关键词搜索陕菜网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