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如何将读过的书牢记于心?

版权申明: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L先生的猫(ID:lxianshengmiao),阅读第一已获授权发布。

如有想要了解的话题,也可以给我们留言。

同样读完一本书,有的孩子能够从书中学到很多知识甚至运用到生活或学习中,但有一部分孩子读完书却什么也记不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读的书也越来越多。怎样才能让孩子提高阅读效率,让他们把读过的书真正变成自己的?介绍一套适合初高中孩子的读书法,部分方法也对年纪小的孩子有所帮助。就像给孩子大脑装上复印机,再也不会读过就忘!

怎么避免读过就忘?

想单单通过阅读进行学习,效率是极低的。

因为,我们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往返循环:“视觉识别文字 — 进入工作记忆 — 对文字进行理解 — 识别下一段”。这个循环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大脑来不及将读到的内容内化,使其进入长期记忆。所以,一口气读完一本书,孩子记得的往往只有一小部分,随着时间推移,会更少。

而大脑的本质跟肌肉是一致的:重复了多次的动作,才会留下记忆。大脑对一个东西调用的次数越多,它就会被大脑放在越浅层的地方(优先级越高),更加方便被调用。

如何将读过的书牢记于心?

所以,想将阅读的内容内化,靠的是重复,而且是消耗认知资源的重复。换句话说,就是对内容进行深度加工。详细来说,有三种方式:

1. 带着问题阅读

一般的阅读,看到就过了,难以形成持续性的思考。

而带着问题时,孩子会更容易注意到跟问题相关的内容。这被称为“知觉警惕(Perceptual Vigilance)”,这些内容会更容易进入你的意识水平。

同时,孩子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它们进行分析、对比和思考,运用它们去解答问题,即深度加工。

2. 建立联系

把当下读到感兴趣的内容,跟记忆中已有的认知联系起来。

人的记忆可看作由一个个“节点”组成的网络(Schema),每一个节点都延伸出不同的“路径”与其他节点相连。路径越多,节点也就越活跃,越容易被大脑提取。

所以,建立联系的本质,就是扩充节点、增加路径。

这个过程的作用,是将孩子通过阅读学到的东西纳入知识体系里,方便检索和提取。同时,通过扩充“路径”,提高其优先级。

3. 说出来,写出来

阐述和写作是“Learning by doing(从行动中学习)”的方式。

阅读往往似是而非,但输出,要求孩子对其结构、层次、逻辑有着透彻的了解,不然他们无法将其有序地组织起来,并为自己的观点服务。

读到的东西,是在作者的语境、框架之下,而孩子自己去阐述,就是面对一个新情境,这有助于促进智力和记忆力的提升

如何将读过的书牢记于心?

那么,如何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新情境之下?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去阐述它们?

可参考这7条建议

1) 不要抱着“我要把它读完”的心态,而是针对自己的问题有的放矢

比如,一口气读完《东晋门阀政治》肯定吃不消。但如果读了一些文章,对琅琊王氏产生兴趣,那么就可以挑其中相关的内容读,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其他内容略过。下一次同理。

这样分多次读,一本书就可以比较轻松地读完。并且在反复的阅读中,也能强化对疏漏内容的回顾和再认。

2) 体系化阅读

碎片化的阅读,没有任何意义。

读一本书之前,请确保:理解作者所使用的绝大多数术语;知道这个领域最基本的常识和脉络。

如果不符合,先去读一本打基础的书,比如各种原理、概论、通论、通识,等等。它们将成为阅读的最大助力。

3)多做笔记,但不要抄书

做笔记时,需要将其归纳、简化、画出脉络,其实就是进行深度加工的过程。

同时,做笔记时,时时注意将它与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可以有效地刺激大脑,提高这些内容的活跃程度。

比如,读一部推理小说,读完,可以做一个归纳:这部小说用了什么诡计?属于什么类别?相似的小说有哪些?它们之间的高下优劣如何?

或者,在笔记里,有一页“推理小说诡计大全”,那就更好了。把它写进去,简化、归纳、总结,时时翻看,一目了然。

4) 读书时,在心里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

这是检验你是否真的读懂了的方式。

原因前面已经说过。用自己的话去阐述,需要孩子对其结构和逻辑有清晰的把握,才能把它讲清楚。

如何将读过的书牢记于心?

5)把学到的内容写出来,跟别人分享

能够写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写作是对学习的深度加工,也是整理回顾自己知识体系的最好方法。同时,从分享中得到的乐趣,也比一个人读书享受到的乐趣多很多。

6)给自己留下整块时间读书

读书要有所得,需要深加工,而深加工需要时间。

除非是读读小说、看看资讯,否则不建议在地铁、电梯、等人的时候读书,因为根本来不及将读到的内容消化。

最好的方式,是留出半小时到一小时不被打扰的时间读书,然后在十几分钟的碎片时间思考,复习读到的内容。

7)读书的根本原则:喜欢就好

虽然我上面讲了许多阅读方法,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让它们成为负担。不要让它们成为负担(重要事情说两遍)。

一切方法都是帮助孩子更好地享受读书的愉悦。它们的前提,是孩子有兴趣。

如果孩子觉得这样做很累,那么,忘掉这些,抛开这些,按他们的方式去读。当孩子觉得不满足了,想换一种方式了,觉得这样做更有成就感了,再回来。

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不要让我说的这些成为孩子的负担。

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书?

首先,喜欢就好。

如何将读过的书牢记于心?

读书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所以,选书以符合自己口味为要。如果孩子不感兴趣,哪怕它是名著,哪怕别人说得再好,也不必读。

随着阅读的积累,孩子的品味和层次也会慢慢提升。那些曾经读不进去的书,某一天,孩子会发现它们其实也很有意思,到那时再读也不迟。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靠的是其开创性,亦即超越了它所处的时代。或者提出了某种见解、观念;或者描述社会风貌、记录时代变迁;或者跳脱时空局限,着眼于存在、自由、爱等终极追问和哲学思辨。

这些东西,都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和人文积淀做底子,否则是读不进去的。

其次,在有兴趣的前提下,按一定的层次阅读。

阅读无非两个目的,一是求知,二是休闲。

求知式的阅读,要选择稍稍高于自己水准的,才有意义。

如何将读过的书牢记于心?

例如在书店拿起一本书

随便翻开几页,觉得上面的内容基本都懂,那这本书就先不用读了;

觉得上面有一半的内容不知所云,放弃吧;

有10%—30%的内容是之前不明白的,需要思考,并且有继续阅读上下文的冲动,OK,买吧。

选择内容和领域,有三个原则:

1) 由浅入深

先读该领域的科普书和基础知识,如果孩子连科普书都读不进去,那么先放弃,以后再说。

这一步不能略去,否则孩子读了也读不懂,更严重的是,可能造成曲解也不自知。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2)顺藤摸瓜

读一本书时,如果作者提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记下来,找来读。

比如经济史之于奥地利学派、芝加哥学派;比如十字军东征之于骑士文化、耶路撒冷、天主教神学等。

上豆瓣搜书名,看下面的相关书籍和右边的豆列,是个很有用的办法。

文学亦然。 张佳玮(知名作家,书单君注) 说过,他找书的方法,是看喜欢的作者推崇的书。比如王小波之于卡尔维诺、奥威尔;村上春树之于菲茨杰拉德、钱德勒;马尔克斯之于科塔萨尔,等等。大抵都不会错。

3)横向拓展

阅读是靠什么打基础的?量。

一本书永远是没有办法阐述清楚一个主题的。针对孩子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多读几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印证、对比、总结,无论什么东西,读多了,自然而然就懂了。

所以,针对同一个主题,多读,广泛地读,选取内容有交叉但又不完全一致的书去读。这是永远不会错并且极其有效的方法。

人的思想和眼光从来不是无中生有的。你所读的一切,会构成你看待问题和思考的方式。

作者简介:Lachel,公关、互联网人、知乎18万赞答主,心理学达人,多家媒体特约作者。

阅读第一往期相关文章:

我们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如果你有想法、有文采、有深度,愿意分享,

欢迎投稿至:chen.effye@athenaca.com

所有稿件一经选用, 会支付相应的稿酬(最高可达¥ 2000)

投稿文章要求请点击:此处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 阅读与写作 ] 往期精彩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