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阿布来提·吐孙调解春风暖戈壁

阿布来提·吐孙调解春风暖戈壁

图为阿布来提·吐孙(左二)深入农家调解买卖纠纷案件。 史怀郎 摄

人物档案

阿布来提·吐孙,男,52岁,维吾尔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88年9月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人民法院工作,1999年8月至今担任莎车县法院恰热克法庭庭长。

28年来,阿布来提·吐孙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他所在的法庭多次被评为先进人民法庭、爱民法庭。

□ 本报记者 蔡长春 本报见习记者 李豪

9月12日,是维吾尔族的大年——古尔邦节,本应沉浸在节日喜庆氛围中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人民法院恰热克法庭庭长阿布来提·吐孙,却一直眉头紧锁。

原来就在节前,吾达力克乡阿提海默·买买提家的毛驴被邻居打伤,二人闹到恰热克法庭。阿布来提·吐孙请县畜牧局对毛驴的伤情进行鉴定,然而快过年了还没鉴定完,这让他很是着急。临近中午,县畜牧局的电话终于打来,说鉴定结果这两天就会出来。

阿布来提·吐孙急忙拨通阿提海默·买买提的电话,告诉他:“不要着急,鉴定结果一出来,我就去村里给你们解决问题。”

打完电话,阿布来提·吐孙长出了一口气,笑着对《法制日报》记者说:“看来今年的古尔邦节又过不好喽。”

调解“对缝”群众时间

其实,阿布来提·吐孙担任法官的20余年里,节假日不休息早已成为常态。

为方便群众诉讼,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只要有群众来反映问题,阿布来提·吐孙就会热情接待,农忙时节还会深入田间地头,甚至将法庭搬到农民家中,及时为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纠纷。

阿布来提·吐孙说:“群众白天没时间,我就晚上去;群众工作日没时间,我就趁节假日去;群众农忙时没时间,我就挑农闲时去。”

借款不还、夫妻闹离婚、孩子抚养……恰热克法庭接到的案子大多标的额不大,甚至小到只有几十元,案情也不复杂,在平常人看来都是些小事。

阿布来提·吐孙总是把老百姓的每件小事当作大事对待,在他眼中,老百姓的事没有小事,因为每件事都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天晚上,急促的敲门声和断断续续的哭喊声惊醒了正在法庭值班的阿布来提·吐孙。他起身披衣开门,只见一位头发凌乱的妇女跌坐在法庭门前,怀中还抱着一名年幼的孩子,见到他就哭诉起来。

原来,法庭之前受理了一起离婚案,男方提起离婚,女方不同意,双方因小事再次发生矛盾,男方动手打了女方。

阿布来提·吐孙将坐在地上的妇女扶进屋,给她倒了一杯热茶。通过详细询问他发现,夫妻二人感情基础很好,只是经常因小事争吵。

安顿好这名妇女后,阿布来提·吐孙不顾仍是深夜,立即动身前往其家中调解。

于是,一个特殊的巡回法庭在这对夫妻家中开庭——法官、当事人、当事人的父母和邻居亲朋等围坐在一起,从一些小问题和矛盾谈起,逐步上升到双方的家庭关系。

最后,这对夫妻泪流满面地要求撤诉,双方父母感激地拉住阿布来提·吐孙的手,不停地说着谢谢。

阿布来提·吐孙说:“这个案件的调解不仅解决了家庭中存在的问题,也让双方父母得以安心,实际上稳定了3个家庭乃至更多人之间的关系,这才是案件审理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让阿布来提·吐孙认识到,法官仅仅就案判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事群众之间的矛盾,若想做到案结事了,调解的作用非常关键。

此后,阿布来提·吐孙更注重案件调解,受理案件后,他会首先摸清案件纠纷和矛盾所在,围绕焦点耐心细致地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调解。

真诚调解打动原被告

据介绍,阿布来提·吐孙每年平均接案四五百件,有时一天就要办理10起案件,而在已审结的案件中,调解率在95%以上。

阿布来提·吐孙说:“虽然案件调解有时花的精力较多,但调解结案后提出执行的少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减少了不稳定因素,农村群众诚信友爱的氛围浓了。”

2007年6月,恰热克法庭受理了原告吐尔松卡迪尔与被告肉孜如司坦木价值两万元的巴旦木树苗合同纠纷案。合同约定被告15日内提供巴旦木树苗给原告,但因为树苗紧缺,被告想择高而卖,合同期满3天后没有按期履行,而此时正值农忙季节,多一天拖延都将给原告造成更大损失。

那天天一亮,原告吐尔松卡迪尔就敲开法庭的大门,正在值班的阿布来提·吐孙接待了他。听完吐尔松卡迪尔的诉讼请求后,阿布来提·吐孙快速办理完收案手续,就与原告一起赶到被告的苗圃处进行调解。

阿布来提·吐孙说:“起初被告态度很差,宁可违约也不履行,在气头上的吐尔松卡迪尔也坚持放弃合同的履行,要求赔偿。”

但阿布来提·吐孙没有放弃,耐心地讲解法律,细致地说服教育,与原被告同吃同住四五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阿布来提·吐孙的真诚打动了他们,原被告最终达成调解,被告履行供苗合同,原告吐尔松卡迪尔也没有追究拖延履行的责任。

栽下巴旦木树苗后,吐尔松卡迪尔专程赶到法庭,向阿布来提·吐孙表示感谢。

再苦再累解纷最快乐

阿布来提·吐孙告诉记者,恰热克法庭下辖的村镇,最远的超过100公里,许多地方交通不便,法官进村调解被困在路上、饿肚子早就习以为常。

2015年7月,距离法庭80公里的牙克热克乡的两名村民因田地纠纷请阿布来提·吐孙前去调解,由于交通不便,阿布来提·吐孙只好搭乘一名村民的摩托车前往,路上遇上大暴雨,雨后路面湿滑,摩托车无法前进。

无奈之下,阿布来提·吐孙搭上一名老乡的毛驴车赶路,坐了3个小时赶到村里时,天已经黑了。

为了不耽误当事人第二天干农活,他顾不上吃饭,连夜为两家调解,直到双方都满意为止,此时钟表的时针已经指向凌晨两点。

28年来,在阿布来提·吐孙的心中,人民群众和审判事业永远是第一位的,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他走荒漠、踏戈壁、蹲田间、跑地头,渴了喝口水,饿了啃干馕,足迹遍布管辖乡镇的每个角落。

谈起28年如一日的坚守,阿布来提·吐孙说:“法官这个职业是伟大的,每当看到纠纷被化解,能为老百姓做一点贡献,我都会感觉到满满的幸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