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保障性住房地铁社区”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实践

安居是乐业的基础,是幸福最基本的前提。而保障性住房建设无疑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问题、改善城市流动人口租赁房屋的德政工程。长期以来,国家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确实让很多尚不富裕的家庭实现了“住有所居”的梦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国家审计署2015年底发布的审计公告显示,在江西、山东、河南、吉林、湖北、贵州等多地,数以万套的已建成保障房,成了“空置房”。比如,山东青岛白沙湾片区保障房因位置偏僻、缺乏配套设施而遇冷,致使全国最大保障房社区成了一座空城。一边是房价攀升,中低收入家庭期盼实现自己的“安居梦”;一边却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大量保障房成了鸡肋,不受群众待见。诸如此等,实在是耐人寻味。

这些属于城市公共服务和保障供给范畴的保障性住房之所以命运多舛,除了少数住房价格和租金令中低收入家庭难以承受外,根本原因在于选址偏僻、建筑质量低劣和市政配套设施差。根深蒂固的原因则为,个别权力部门不把保障房看做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怀着强烈的“施舍”心态,应付了事。

而今,厦门市瞄准群众切实需求,精准发力,在保障性安居工程选址、建设方面推出全新理念,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地铁站点周边,采用“地铁站点+保障性住房”模式,在全国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质和民本价值。厦门市地铁社区的规划除了注重选址,同时注重配套、注重户型设计。如果相关部门加强合作,“保障性住房地铁社区”在将来定能长出繁花、结出硕果!

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地铁社区”值得期待,这是执政为民理念的体现,更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实践。“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鲁迅先生在几十年前说过的话,笔者希望,其他地方的政府部门也能以人民为中心,真正将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民心房”,让保障房“既叫好,又叫座”。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