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文明祭奠 过一个清朗明净的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对清明的描写。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春天最好时光的到来,万物生发、草木生长。作为农耕文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历来讲究天人合一,因此清明节既有自然寓意又有人文寓意。在清明节,人们洒扫墓地祭祀先人,是一种缅怀;人们踏青、插柳、蹴鞠,又不无对未来的期盼和祝福。清明节不仅是我们缅怀先烈、祭奠亲人、追思古人的节日,更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重温贤良古风的重要方式。

文明祭奠 过一个清朗明净的清明节

但是当前我们清明祭祀时也存在着一些陈规陋习。每年的扫墓活动中,不少人带着纸钱、冥币、纸扎等到先人面前焚烧,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孝心”;还有一些人甚至直接在城市的道路上焚烧祭品,给环卫工带来了很大的工作负担。这样做不仅耗费财物,还污染空气,同时容易引发火灾。

近日,自治区民政厅下发了《2017年清明节祭扫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清明节期间集中祭扫和集中安葬的民俗习惯,倡导移风易俗,推行文明低碳祭扫和节地生态安葬,继续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活动。

我们要在清明节这一天追思亲人,缅怀英雄。这固然需要必要的仪式感,但更重要的是这仪式背后“不忘过去,把握现在,还有对美好将来的期待”的这一实质。大肆焚烧形式祭奠搞得乌烟瘴气这岂不是背离了清明节的初衷?其实祭奠的仪式感还有更好的方式实现。在这一天献一束花,植一颗树,蓝天白云碧水青山也就不再遥远。

让我们从这个清明节开始,摒弃焚烧祭物这样既污染空气又易引发火灾的陋俗,用献花、植树这样低碳环保的方式过一个清朗明净的清明节!

过一个清朗的清明节

清朝人富察敦崇所作《燕京岁时记》中,引用名为《岁时百问》的古书解释清明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来源无法详考,但千年流传中,缅怀先人、寄托哀思,也成了清明节日仪式和社会心理的一部分。

作为“时年八节”的马年清明节,又将如约而至。实际上,上个周末,很多地方已经迎来了第一个祭扫高峰日。接下来的这个大周末,祭扫人群和踏青人流叠加,更会为交通增加不少压力。而在缅怀先人之时,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旧习,也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更会带来安全隐患。

凡此种种提醒我们,清明节,可以“清明”之风,表达慎终追远之意。

鞭炮声声、香烟缭绕,固然是自悠远的文化中积淀而来,有着深厚的心理基础。但寄托哀思、缅怀故人,更需要的是静思怀想和心诚意至。孔子论祭,说“祭如在”。意思是祭祀祖先,当如祖先真正在场一样,满怀敬重。思故旧、念亲恩,岂在喧嚣嘈杂热闹?更何况,公共陵园或墓地,仍属公共场所,搅扰了他人的凝思之心,更污染环境、威胁安全,无疑有悖公德。多点敬畏、多点清新,本该是清明文化的一部分。

还有人不忘借清明牟利。年年翻新的祭品市场,今年又出“奇葩”,无线路由器、“马上体”冥币、冥间证件套装等“潮品”,让人先讶异而后无奈。其实,这是对清明文化的一种误读和庸俗化。清明祭扫,实际上是孝道的体现。亲人在世时厚养之、过世则哀思之,清明正是一个表达情感的契机。如若以此炫耀攀比,甚至薄养厚葬,谈何孝道?

祭祀的实质,是心境的传达。扫去一方尘埃,擦亮一张照片,放上一束鲜花,说出一段真心话,就能够达到追远思古的目的。较之于鞭炮和烧纸带来的诸多不便甚至于危害,人们可以选择更健康、更绿色的祭祀方式。献一束花能够寄托哀思、传递怀念之情;植一棵树能够象征家业长青、薪火相传。即便是日渐流行的网上祭祀,也可通过虚拟空间,保存逝者的人生信息,达到更多地了解和缅怀故人的目的,还能够为子孙后代保留一段珍贵的记忆,可谓新颖。

当然,清明要清朗,还需社会管理给力。既需要针对集中的人流,提前预案、做好准备,疏导交通、方便出行;也需针对公众节日行为加强引导,比如用鲜花替代鞭炮、用植绿替代供祭品等;更需要做好节日的安全工作,如北京在空中布置直升机,随时启动空地联勤指挥,在墓地、重点林区等加强部署消防执勤力量,都是想在前面的举措。

“梨花风起正清明”。让清明回归清洁而明净的本色,既是个人情感所盼,也是社会和谐所需,更能涵养文化传统,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呼和浩特市禁止在主城区焚烧冥币抛撒纸钱

23日,记者从市交管支队了解到,为引导广大市民文明祭祀,消除火灾隐患,净化美化城市环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根据相关规定,呼和浩特市主城区内禁止焚烧冥币、抛撒纸钱和其他祭祀活动,违反者将受到处罚。

据了解,内容包括禁止在城市街道、楼院、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搭设灵棚、高声播放或者吹奏祭奠乐曲,焚烧冥币、抛撒纸钱。禁止在市区二环快速路以内范围、呼哈路及沿线两侧、大青山前坡林地及周边区域明火祭奠。凡需采取传统方式进行祭奠的,必须到市殡仪馆、青山公墓等殡葬服务场所进行。

对违反本规定在禁止区域内搭设灵棚、高声播放或者吹奏祭奠乐曲,焚烧冥币、抛撒纸钱的,由相关部门给予下列处罚: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殡葬管理部门进行劝阻,并依照《呼和浩特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呼和浩特市殡葬管理条例》予以处罚;对不听劝阻、阻碍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或情节严重酿成火灾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之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随意抛撒纸钱的机动车辆,由交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之规定予以处罚。

【阿拉善】清明节文明低碳祭扫倡议书

全盟各族各界群众:

2017年清明节将至,在这缅怀先祖、寄托哀思的时节,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推进殡葬改革,提倡文明、节俭、低碳、安全的现代殡葬祭祀新风,确保清明祭祀活动有序安全进行,特向全盟广大群众发出如下倡议:

一、倡导文明祭扫。大力提倡鞠躬献默、鲜花祭祀、植树祭祀、踏青祭祀、网上祭祀、家庭追思会等新型文明祭扫方式,自觉抵制祭扫活动中的迷信行为和纸钱、冥物等低俗用品,移风易俗。广大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要注重引领,当好表率,影响和带动身边人文明祭扫、祭奠。

二、倡导环保祭扫。加强自我约束,遵守社会公德,不在道路两侧、绿地、广场、十字路口等公共场所焚烧纸钱、摆放祭品、燃放鞭炮,不破坏社会公共秩序,不在墓地丢弃塑料袋、酒瓶、餐盒等垃圾。各地殡葬服务单位要加强管理,引导广大群众环保祭祀,营造清洁明净的清明节。

三、倡导安全祭祀。严格遵守防火规定,不违规用火,不在山头、林地、公墓林带等地烧纸焚香,不燃放礼花礼炮,防止引发火灾,杜绝安全隐患。

四、倡导厚养薄葬。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老人在世时,多尽孝道,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后,倡导从俭办丧,不讲排场,选择火葬,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五、倡导错峰祭扫。广大群众要合理安排祭祀时间,避开祭祀高峰日,错开时段,防止车辆拥堵,严防交通事故。在公墓祭扫时,要听从城管、交管、林业防火、殡葬服务单位的安排,保证祭扫活动安全、顺畅、有序进行。

朋友们,推动生态节地安葬、倡导文明安全祭祀,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争做殡葬改革和文明祭祀的践行者,共创全国文明城市。

“互联网+祭祀” 令清明更清朗

“互联网+祭祀”,助推清明文化与时俱进。又是一年清明时,在万物复苏之际,在吐故纳新之际,亲情的思念在涌动,民族的血脉在传递,缅怀先烈,祭奠亲人,慎终追远,让这个节日更多了几分厚重的内涵。是的,我们借助这个普通而特殊的节日,思念故人,分享回忆,交流情感,让中国式亲情得以延续传承。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清明习俗作为清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应与时俱进。曾几何时,焚烧纸钱、供足贡品、燃放爆竹成为传统祭祀的主要方式,但其核心精神和根本初衷,在于缅怀、纪念、追忆故去的亲人,以表达深深的哀思之情。如今顺应时代潮流,创新推出“互联网+祭祀”模式,倡导人们借助便捷的微信填写寄语,以表深深的思念。可见,从精神实质上而言,“互联网+祭祀”与传统祭祀的思想表达是息息相通的,都能历经精神的洗礼与心灵的陶冶,都能唤起对美好情感的追寻,都能凸显精神世界的高贵。

“互联网+祭祀”,改革传统方式正当其时。遵循现代文明标准,往昔传统的扫墓祭祀着实称为陋习。其一,严重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众所周知,焚烧纸钱将耗费宝贵的森林资源,供奉水果也是不小的资源浪费,有关数据表示,清明节当天全国上下的“白色浪费”绝不是小数目,既触目惊心,又可惜可叹;其二,极大地污染生态环境。在全民力争打赢大气污染攻坚战的关键时刻,肆意焚烧应该明令禁止,呼吁生态环保,倡导绿色祭奠势在必行;其三,为了祭祀“亲自上阵”,令不少离家子女劳心费神。对于在外苦苦打拼的人们,千里迢迢返乡祭扫成为很无奈的现实,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惜昼夜劳累,慌忙奔波在路上。可见,“互联网+祭祀”的方式顺应社会所需,有效地解决了以上的矛盾冲突,“虽不能前往,但心向往”“虽无烟火缭绕,但情思奔涌”“虽无瓜果美食,但心奉神圣”,这一网络便捷的祭扫形式,无时无处不在传递着血脉相通的情感,既沐浴着心灵,又凝聚着亲情,更升华着道德。

清明佳节贵在“清静”“清朗”,对于已逝的先人而言,需要清静而悠然的环境,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讲,需要清朗而明净的氛围,既然如此,不妨借助“互联网+祭祀”的有力平台,文明而适度地表达哀思,即使没有“鞭炮齐鸣”,即使没有“齐全供品”,只要逝者在“清”中安然,只要生者在“清”中缅怀,这正是清明文化的终极所在。(稿源:综合呼和浩特新闻网、《阿拉善日报》、《人民日报》、宁夏文明网、《呼和浩特晚报》)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