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廖德良对石谈情之一:第一人与最后一刀

廖德良对石谈情之一:第一人与最后一刀

廖德良(1945~ ),号一刀,台北新店人。原习木雕,后受陈可骆及林天泉先生影响转攻石雕。精于相石、切割、制钮,在印石界享有“廖一刀”之誉,为台湾雕钮第一人。2005年于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神遇圆融——廖德良印钮展”。现为中华印石艺术收藏协会顾问。

廖德良对石谈情之一:第一人与最后一刀

廖德良作 水洞高山石《螭虎钮扁章》

福建东南2012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寿山石来台缘起:陈可骆

寿山石是福州特有产物,台湾早期对它很陌生,因花纹与蛇纹类似,民间偶而见到都称为「蛇石」,将其磨成粉末做为痱子粉,有去湿、消炎功效。近三十几年来,台湾的经济资讯迅速发展。它竟然蔚然成为争相收藏的玩物。

廖德良对石谈情之一:第一人与最后一刀

廖德良作 纹洋石古兽钮日字章

福建东南201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这过程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因缘巧合。关键人陈可骆先生,他是民国元年出生,福州西门印石世家「青芝田」的后人。民国三十九年正值壮年,某日正与朋友打牌消遣,有位同行陈琛誉先生来访,相告马祖有批美军进驻,邀约陈可骆带两箱印石去洽谈生意,随即收拾简便行李启程,预计三日内返回。当时国共内战激烈,当他出发的第二天,福州便沦入共军掌握。陈可骆先生回乡不得,只好滞留马祖,几年后辗转移居台北,熬过好几年的消沉岁月。

民国四十九年,台北中华商场有家中华钟表店是可骆伯的姻亲所经营,便提供他一个小橱柜,做为他摆置剩馀印石以营生的凭藉。当时,有些从大陆迁台的老收藏家,看到这批寿山石倍感亲切,真是应了「人不亲石亲」这句话,是以每有印石打磨修补或转让,都由可骆伯一手承包、处理,渐渐也汇集了相当人脉与信誉。三年后俨然粗具规模,索性于三楼古玩商场一小店铺,开设第一家专业印石店。

廖德良对石谈情之一:第一人与最后一刀

廖德良作 将军洞芙蓉石古兽钮方章

福建东南201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廖德良对石谈情之一:第一人与最后一刀

廖德良作荷钮套章

福建东南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无巧不成书,五十三年某日住高雄的远亲突然来访,他是商船的轮机长,提起从韩国载一批石块到日本,他发觉跟家乡的寿山石很类似。陈先生非常高兴,再三叮咛下次再有机会请他留几块带来做为参考。

月馀后,果然带来好讯息,这趟是载来高雄给凤山一家耐火砖厂做为原料。可骆伯迫不及待,偕高雄的朋友设法与厂方疏通,很顺利选购到一批韩国石,从此开启台湾的印石行业。

廖德良对石谈情之一:第一人与最后一刀

廖德良作 坑头牛角冻石荷花椭圆章

福建东南201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把酒论石,亦师亦友莫逆投缘

本人当年二十岁,本从事木刻,受可骆伯青睐拢络转业刻石,成为台湾第一位专业印钮雕刻师,也因此对印石产生无比兴趣,又与可骆伯特别投缘,成为亦师亦友的莫逆之交,也因此踏上这条不归路。

有了印石材料,乃得以使来台的一些篆刻家有发挥馀地,大专学校及公家机关纷纷成立社团,热络推广,而使篆刻风气兴盛掘起延续至今,其实陈可骆才是幕后功不可没的重要推手。

廖德良对石谈情之一:第一人与最后一刀

廖德良作 芙蓉石《古兽套章》

福建东南201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廖德良对石谈情之一:第一人与最后一刀

廖德良作芙蓉石狮钮方章

福建东南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五十七年韩国石停止开採,接著引进泰国腊石。它的质地有些与寿山石更类似,但以作为工业原料为进口目的,因此产地没有特地筛选,精石材非常少。所以,大都用来刻上简单人物或十二生肖等印钮,做为观光客的纪念章为主,也颇受欢迎。偶有品质比较精纯者,皆成为本地赏石玩家的私人收藏,以便与寿山石做比对研究,影响所及,也因此激发篆刻艺术,为印石收藏风气持续加温。

可骆伯是爱石的老行家,对寿山石的点点滴滴瞭若指掌,无疑成为印石收藏界的谘询对象。而他生性好客又酷爱杯中物,经常邀约同好相聚一堂把酒论石。当时林清卿大师公子阿梅伯、弟子杨鼎进、林钟渖,周宝庭大师的弟子高尊贤,以及林元珠的嫡孙林天泉等几位先生也常做桌上宾。

廖德良对石谈情之一:第一人与最后一刀

廖德良作 芙蓉石《古兽章》

福建东南201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可骆伯三杯黄汤下肚,总是说古谈今句句不离石头经,本人有幸躬逢其盛,与他相处长达十年之久,深刻受他指导与熏陶;又适逢文革后期,大量旧印石涌入港台,得以做为研究蓝本,以致对印石认识、石性辨别等等奠定相当的基础;对钮工雕刻也始终保持朴拙圆融的不二法则,不求花俏繁複,全是受可骆伯的影响,是余毕生最大的荣幸。

廖德良对石谈情之一:第一人与最后一刀

廖德良作 芙蓉石 《荷塘清趣》扁章

福建东南2012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文人雅士荟萃的印石会

民国六十三年,本人与爱石同好,以张心白医师诊所为据点,成立「印石珍赏会」。成员有名诗人黄灵芝先生、名建筑师张绍载先生、医学博士耿殿栋先生及张守积、陆文云、王粹人等。又有篆刻书法大师王壮为、曾绍杰、张直厂、王北岳等诸位先生加入,每月定期聚会,互相研讨观摩热闹非凡,更吸引各方文人雅士的共鸣。

廖德良对石谈情之一:第一人与最后一刀

廖德良作 高山桃花冻石节节高升把玩件

福建东南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六十四年又有巴林石的涌入,使汇聚于台的印石更加多彩多姿,激起玩石风潮达到高峰。民国七十二年,台湾与大陆开始慢慢有了接触,陈可骆也以日渐年迈思乡情切,便与林天泉先生决定返乡定居。

往后几年两岸正式开放,无论探亲、观光或经商来往更为方便,寿山石也因大量开採而成为争相抢购的对象,盛况空前达到最高峰。台湾从北到南,处处可见琳琅满目的印石店,吸引更多的年轻一辈投入。八十二年又有一群玩石新进重组印石会。本人有幸受邀为谘询顾问,也就是后来完成政府立案的「台湾印石艺术收藏学会」。

廖德良对石谈情之一:第一人与最后一刀

廖德良作 芙蓉石《荷钮》套章

福建东南2012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廖德良对石谈情之一:第一人与最后一刀

廖德良作 善伯洞石《狮钮方章》

福建东南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最后一刀

回顾台湾因四十几年前陈可骆先生的到来,而跟寿山石结下不解之缘。寿山石也因台湾的收藏风气而水涨船高,风靡全球,成为艺术收藏举足轻重的一环;本人见证台湾的印石史,自始至终四十馀年皆全程参与,与有荣焉。

廖德良对石谈情之一:第一人与最后一刀

廖德良作 坑头石荷塘清趣章

福建东南201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廖德良对石谈情之一:第一人与最后一刀

但印钮雕刻毕竟是福州特有的地方艺术,台湾因本地不出腊石,所以并不重视,也没有传承的条件;相信本人已是台湾专业印钮雕刻的最后一刀,就此划下句点。

仅以此记,做为同好们回味的隻字片语吧!

今日荐读

↑长按二维码关注

寿山石文化网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