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中国学者向建造室温固态量子计算机迈进了重要一步

中新网合肥4月28日电 (杨保国 吴兰)记者28日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科研人员首次在室温固态体系中实现绝热量子质因数分解,向建造室温固态量子计算机迈进了重要一步。

据介绍,杜江峰院士课题组的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著名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1994年,美国科学家PeterShor提出了基于量子计算机的质因数分解算法,即著名的Shor算法,使原本用当前最好的计算机也需要上万年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量子计算机瞬间即能完成。该算法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量子计算的研究进程。

但是,Shor算法基于传统的量子线路模式,由于实验难度太大,自2012年英国一研究组实现21的质因数分解以来,尚未有新突破。

近年来,杜江峰课题组采用绝热量子计算这一新型的量子计算模式进行量子质因数分解研究,在液体核磁共振实验体系中先后实现了21和143的量子质因数分解,创造了当时量子质因数分解的记录。但如何在更具实用前景的室温固态体系中实现绝热量子质因数分解,此前仍然是学界的重大挑战。

近日,杜江峰课题组利用金刚石中的自旋作为量子比特,首次在室温大气条件下实现了基于固态单自旋体系的量子分解算法。

金刚石单自旋是目前被认为极具潜力建造室温固态量子计算机的实验体系,该工作展示了在这一体系中实现复杂量子算法的能力,向建造室温固态量子计算机迈进了重要一步。(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