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我们来看禅宗如何解释万物的源头

严阳善信初次参访赵州禅师,见到赵州就问他:“一物不将来时如何?”赵州告诉他:“放下着。”严阳善信说:“既是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么?”赵州就说:“放不下,担取去。”严阳善信便言下大悟。

我们来看禅宗如何解释万物的源头

机锋相对的禅师

为了不着于相,古人参禅都不会指明说破,总是“藏着”点什么,就如严阳善信参访赵州问的是“一物不将来时如何?”这“一物不将来”其实就是指自性,但严阳善信没有问赵州禅师“自性是怎样的?”因为大家都在讲自性,直接问“自性是怎样的?”就陷入了自性的相,又把自性执着为一个实有。因此严阳善信就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严阳善信为什么偏偏用“一物不将来”来说自性?一是因为自性本空,空即不是任何有形之物;二者,万物都从自性中生,都因自性而生,但生成有形之后就已经不是自性本身了。因此严阳善信用“一物不将来”指代无形无相、生出万物的自性,问赵州禅师这个无形无相的自性到底是怎样的?

赵州禅师就告诉他:“放下。”

我们来看禅宗如何解释万物的源头

严阳善信禅师画像

听到赵州说放下,严阳善信就困惑了,接着问:“既然是无形无相的,什么都没有,放下什么呢?”

显然,严阳善信是没有放下,也该放下了。但现在他仍在困惑本来就什么都没有,放下什么?

严阳善信一开始就是怕落入对自性的执着,就用“一物不将来”来说自性,但无意间他又落入了自性“一物不将来”的相,并且抱着一个“一物不将来如何”,即“自性是怎样的”的疑问。

我们来看禅宗如何解释万物的源头

赵州禅师画像

思考“一物不将来如何”就已经是一个思想了,死抱着“一物不将来如何”的疑问就是一种执着。有了思想执着自然不会见性、识性,就不可能知道“一物不将来如何”。

赵州叫他放下的,就是他死抱着的“一物不将来如何”的疑问,只有放下疑问,才会明白自性到底是怎样的。

但严阳善信执着于自性的“一物不将来”,执着于空,所以他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放下的。

见此,赵州禅师又说了一句:“放不下,担取去。”叫他放不下就担起来。

言下严阳善信就悟了。严阳善信是怎么悟了的?

我们来看禅宗如何解释万物的源头

“放不下,担取去”

用刚才严阳善信的逻辑来讲赵州的第二次回答也是没有道理的,不是什么都没有吗?你叫我去担起来,担个什么?无一物可担啊。

赵州的第二次回答,其实是用话语来堵严阳善信的念头,用看似不合逻辑的语言来截断他的思想。

严阳善信见到赵州就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赵州告诉他:“放下。”

我们来看禅宗如何解释万物的源头

六祖惠能像

因为严阳善信执着于自性之空,听到让他放下,自然的反应就是本来就什么都没有放下什么呢?所以顺口就接着问赵州:“既是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么?”没想到赵州紧接着又来了一句“放不下,担取去。”什么都没有,赵州却叫严阳善信把它担起来,严阳善信就愣住了。这一愣,“一物不将来时如何”的思想就没有了,一愣住的一瞬间所有思想都终止了。思想一止,自性就自然显现了出来,因此严阳善信就在一愣、思想终止、自性显现的一瞬间见性开悟了。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