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贯通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贯通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贯通

■沉放前,最终接头被吊起并旋转至指定角度。(小图为示意图)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终接头对接成功,预计今年底大桥将全线通车

作为迄今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迎来重大工程节点,其关键性控制工程——岛隧工程的最终接头于昨天早上顺利吊装沉放。当天,重6000吨的最终接头在29米深的伶仃洋海底,上演了一出堪比“太空对接”的“深海穿针”。新快报记者在施工现场了解到,最终接头吊装成功后,将进行一系列的工序直到隧道贯通。有望在6月底实现岛隧工程暨主体工程全线贯通。据介绍,预计今年底大桥将全线通车。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婕

■摄影:新快报记者 孙毅

独创深埋沉管隧道被誉为“世界奇迹”

5月2日凌晨3时,位于珠海淇澳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部码头异常热闹,数十名记者和施工人员在这里登上了船,1个小时后,他们即将到达距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587米附近的水域,见证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这一历史时刻。

凌晨4时,天依然黑蒙蒙,在东人工岛附近已经有数艘船在作业,闪亮的灯光以及机器发出的轰隆声,打破了黑夜的宁静,周围一派热闹的景象。

十多分钟后,新快报记者登上了一艘“穗港21”的机动船上。“根据安排,将在一个多小时后下达开工指令。”船上的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部总工办副主任董政介绍道。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海底隧道由33节沉管和1个最终接头连接而成,全长5664米,设计使用120年。沉管为段节式组合,每个标准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由8个22.5米的节段组成,重近8万吨。这是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被誉为交通工程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据悉,最终接头的沉放是海底隧道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它的成功对接标志着全长5664米的海底隧道全部沉管沉放完成。

“大国重器”全球首秀

可同时吊起45架A380

黑夜里的海面上,有一艘身型庞大的“巨无霸”十分显眼。董政介绍,这是世界最大起重船“振华30”,它是承担着这次最终接头吊装的起重船,也是“振华30”的全球“首秀”。

说起“振华30”,董政一脸自豪。他告诉新快报记者,它是中国交建下属上海振华重工设计建造并自营的世界最大起重船,被誉为“大国重器”,排水量约26万吨,船长297.55米、船宽58米,具备单臂固定起吊12000吨、单臂全回转起吊7000吨的能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振华30”的起吊能力相当于可以同时吊起45架空客A380飞机。

吊放6000吨接头,

4根吊带直径就达40厘米

5时50分,天色开始亮了起来,迎来了第一缕曙光,这时候总指挥、岛隧项目部总经理林鸣下达开工令,“振华30”响起了鞭炮声,周围的施工船鸣笛表示呼应。随即,在“振华30”的吊臂转到指定位置。

新快报记者看到,在“振华30”的吊臂上有4根橙色的吊带异常显眼,董政告诉新快报记者,这几根吊带将要把6000吨的最终接头吊起来,放到指定位置,每根长120米、直径40厘米,由14万多根高强纤维丝组成,长度误差控制在5厘米内, “比常规吊带精度提高了数十倍,并全部经过额定荷载检测试验”。

由于需要吊起的接头体型庞大,“振华30”的吊臂抬高的速度非常缓慢。

清晨6时25分,经过大约半小时的时间,“振华30”吊臂抬升到指定角度并旋180°至吊装位置。

昨晚10时33分,最终接头宣布安装成功。

整体预制安装式为世界首创

据介绍,重达6000吨的最终接头是一个巨大的梯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国内首个钢壳与混凝土浇筑的“三明治”梯形沉管结构,它将安装在海底28米深的E29和E30两节沉管之间,像个楔子一样将全长5664米的沉管隧道连为一体。这样一个“大家伙”入水后还要受洋流、浮力等影响,姿态会发生变化。为了保证吊装完成后顺利止水,高低差控制在15毫米以内,并且必须一次成功,难度好比“海底穿针”。

据悉,“整体预制安装式”施工工艺为沉管隧道建设史上世界范围内首次使用,钢混“三明治”结构设计为国内首例,开启了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新工法。

随后, “振华30”按照林鸣的指令,一令一动,逐级增加吊力,600T、1000T、2000T、2500T……直到吊力达到5500T;

7时30分,最终接头与运输船“振驳28”甲板垫层微微分离。

8时,“振华30”吊力达到6000T左右,最终接头终于完全脱离“振驳28”,被吊起。

9时10分,最终沉管下沉入水。

10时35分,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最终接头已没入水面。根据工程安排,随后将进行精确调位、小梁顶推、结合腔排水以及贯通测量等工序。

200名焊接队员“海底绣花”

董政告诉新快报记者,最终接头沉放入海底后,需要人工下海进行对接的工作。据悉,此前,经过特殊培训的近200名焊接突击队员在振华南通基地开展了长达两个月的模拟演练。他们将进入水下27米的最终接头内部,进行为期约13天的海底焊接。

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在水下安装成功后,有临时止水装置确保沉管和最终接头对接处不漏水,但要永久性做到滴水不漏,必须在最长15天内完成长2286米的对接口四周的焊接。据了解,同样的工作量,如果在陆地焊接只需5天左右的时间就能完成。

据悉,最终接头吊装成功之后,将进行一系列的工序直到隧道贯通。预计在5月中下旬完成接头焊接合龙及混凝土浇筑施工,6月中旬完成基础注浆及管外回填。

焊接需要15-20天,拆除端封门及压载水箱需要一个月左右,有望在6月底实现岛隧工程暨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贯通

■与现场的施工人员一对比,你就知道最终接头有多大了。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贯通

■从港珠澳大桥桥面远眺建设中的西人工岛(4月28日摄)。新华社发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贯通

■鸟瞰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西人工岛(4月28日摄)。新华社发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贯通

■港珠澳大桥效果图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终接头对接成功,预计今年底大桥将全线通车

33节巨型沉管用了100万立方混凝土

揭秘

最终接头要完成“终极之吻”,其实,背后有个“强大”的力量。它就是巨大的沉管预制厂。在过去五年多里,这座超级工厂预制了33节巨型沉管隧道,混凝土总浇筑量达到100万立方,使用钢筋33万吨。

2012年2月,世界最大的现代化沉管预制厂在牛头岛上落成。在这个无水无电的荒岛上,中国交建建设者仅用了14个月,就建起了一座占地56万平方米的超级工厂。

2013年5月3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中的首节E1沉管将于3日23时许完成整个海上浮运、沉放和对接的基本作业程序。作为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关键性历史节点,这一作业被誉为“深海之吻”。

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三工区一分区项目副经理张洪说: “最让我们自豪的,是我们浇筑的100万立方混凝土,没有出现一条裂缝。”林鸣说:“迄今为止建成的沉管隧道还没有完全不漏水的,但我们有信心完成一个,至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同时不漏水的沉管隧道。”

这座桥为何敢制定120年的使用寿命标准?

解读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桥梁……“作为全球最重要贸易通道上的超大型桥梁,她是中国桥梁工程界创新和攻坚能力的集中体现。”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说。

1971年起就在中铁大桥局工作、参与指挥建设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胶州湾大桥等多座跨海大桥的老桥梁专家谭国顺用“集大成者”来形容港珠澳大桥。他说,“世界之最”的背后,是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空白,进而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的艰苦努力。

港珠澳大桥打破了国内通常的“百年惯例”,制定了120年使用寿命的设计标准。和其他跨海大桥不同的是,港珠澳大桥是像“搭积木”一样“搭建”出来的。大桥建设方先在中山、东莞等地的工厂里把桥墩、桥面、钢箱梁、钢管桩统统做好,再等到伶仃洋风平浪静时一块块、一层层、一段段地组装起来——这就是港珠澳大桥首次实现的“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建设理念。

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的板单元组装和焊接机器人系统,先进的超声波相控阵检测设备,代替了过去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成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使港珠澳大桥钢结构制造技术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建造”由此变成“制造”。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总工程师钟辉虹说,如果没有国产的大型施工装备、大型浮吊、大型船舶,参建企业就不可能完成这一艰巨挑战。以工程中大量使用的浮吊船为例,上世纪90年代,国内浮吊船只有百吨左右的承载量,如今中国浮吊船已达万吨级承载量。

以后珠海到香港约30分钟

影响

700多年前,文天祥在这里写下了,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悲情诗句,170多年前,林则徐在这里向洋人的鸦片船开炮,如今,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建设者在这里用7年多的时间建起了一座桥。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终接头开始正式吊装。这也标志着集多项“世界之最”于一身,全长5664米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即将连为一体。港珠澳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澳门,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跨海通道。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说,港珠澳大桥建设已进入最后收官阶段,预计今年底大桥将全线通车,届时香港至珠海的陆路机动车通行时间将由3小时变成半小时。

一桥飞架三地 粤港澳大湾区起航

国家正在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学者、民间倡议到国家行动逐步落地。3月以来,粤港澳三地政府不断就规划征求意见,集纳智慧。包括港珠澳大桥在内一系列基础设施被认为是支撑大湾区的“脊梁”。

“港澳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三地经济融合不断加深,珠三角已经形成超级城市群。”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郑天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精气神已足,港珠澳大桥等重点基础设施将打通三地互联互通的“任督二脉”。

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思康表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通关便利化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粤港澳乃至中国开放的一个“新门户”。

数说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由长22.9公里的桥梁和6.7公里的海底隧道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港珠澳大桥连接粤港澳三地,横跨伶仃洋,同时经过多条水上航道,因此在主体大桥段有着3个通航孔桥。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桥梁,仅主梁钢板用量就达到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者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深埋式深水沉管隧道的每个标准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由8个22.5米的节段组成,重近8万吨。沉管顶部面积有一个足球场大。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包括两个人工岛。在技术上用120个巨型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120个超大的圆钢筒串起,形成隧道两端的圆心岛,每个圆钢筒的直径22.5米,几乎和篮球场一样大,高度55米,相当于18层楼的高度,而重量达到550吨,相当于一架A380“空中客车”。

港珠澳大桥设计寿命120年,要求抗8级地震,抵御16级台风。

(综合新华社报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