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男子扶老人拍视频留证”引争议,选择冷漠最终也会被冷漠反噬

钱江晚报 · 小时新闻评论员 高路

上海一男子扶起摔倒的老人,并请路人帮忙拍下视频," 当作证据,担心有被讹的风险。"

视频在网上发布后引发讨论。部分网友在称赞男子好心的同时,也有网友围绕 " 该不该扶 "" 该不该拍视频 " 发表观点。譬如," 你以为不是你推的就行了吗,将来老人身体有什么问题都是你不适当扶起造成的。"" 如果搀扶不当,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 当扶起摔倒的人需要拍视频,还被称为教科书式扶人,这不是一种悲哀吗?"

一个老年人跌倒在地,不断有人路过,却无人伸出援手,这一幕刺痛人心。我们是个有着尊老爱幼传统的社会,公交车上无人让座尚且不为社会所容,何况是摔倒在地这样的情况。救人永远是第一位的,老人摔倒在地,随时面临生命危险,需要得到路人的帮助。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是自己的亲人躺在地上,孤立无援时的无助。

当我们以冷漠对待他人时,最终也会被冷漠反噬。社会风气变好,大家是受益者,如果变坏,大家也都是受害者。爱心需要传递,所以,当别人有需要时千万不要拒绝伸出援手。

而网友们的担心也是事实。扶人有风险,这样的纠纷一旦发生,现场有监控或者目击证人还能还原真相将事情说清楚,如果没有就会陷入扯皮,甚至繁杂的官司程序之中,施救者不胜其烦,很多时候不得不赔钱了事选择息事宁人,这样的案例也一直在阻断好心人采取行动。

可见扶不扶又不止是个简单的道德问题,这反过来推动社会深入思考,如果扶老人不仅是道德问题,那我们又该怎么办,如何取得道德与法律的双赢。

这么看来拍照也不是全无意义的,它反映了面临法律风险时的一种自救。只是从表面上看,这可能是个有效果的办法,却不是一个温情的做法。

扶人需要拍照看似冷酷,其实也是社会进步经历的一个过程。道德约束无法取代法律约束的作用,要让扶老人不再是问题,就不能不在防范法律风险上有所作为。

从人情到契约,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在这样的过程中,普及权利与义务意识,明确法律关系,了解道德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别和交融。经过这样的淬火,让负责任的公民意识真正成长起来,让大家都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社会意义。

而社会也应该积极给救人者以底气,比如法律的支持,司法判决时的严谨。不要让好心人蒙冤,也不能让讹诈者轻易逃脱法律的惩治,这体现了社会良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