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国际化视野下的现代反恐


《赤道》:国际化视野下的现代反恐梁乐民与陆剑青两位联合编导,在大获好评的《寒战》之后,推出影像翻转姊妹篇《赤道》,格局更大、野心更多,然而瑕疵随着国际化视野的同步增大也越发令人遗憾,即使如此,在资深动作指导钱嘉乐的帮助下,本片依然可以说是港产动作片中值得一看的电影。香港作为自由港,成为远东情报交易中心本就是艺术创作对于现实反映的合理想象。潜伏甚深的“赤道”及其手下众信差,试图在香港建立军火及情报自由贸易中心,韩国盗来的便携式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是本片的麦格芬,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人物、势力均意欲以开挂模式取得最终主导权。在梁陆之前,香港导演中善于或者喜欢表达洲际格局的现代反恐题材的仅仅有成龙、徐克、林岭东和陈德森等人,然而过往作品与本片仿佛,格局容易建构,煽情也容易,各方态度就有些难以拿捏,最终解决方案,成龙当然个人单打独斗,其他则要么死绝要么抛掷,《紫雨风暴》《顺流逆流》可以说是相对出色,《极度重犯》《大冒险家》等反而不如新艺城当年的搞笑贺岁片《最佳拍档》系列更为观众受落。香港从1980年代热情洋溢的我城,到2010年代的伤城,再到如今则是自怨自艾的困城,陈果的《那一夜,我们坐上从旺角到红磡的红VAN》和《香港仔》,以及《冲锋车》,都不再有舍我其谁、时不我待的强烈主人翁精神,而是在向隅而追问我能怎样?《赤道》的回答是,有了问题,先治标。然而,当城市安全(以及更高一层的国家安全、国际关系安全)的对立面,对手基本上不会是脸谱化白脸出现,中层干部张家辉需要提升自己的视野。

《赤道》:国际化视野下的现代反恐张学友和张家辉依然被坊间判定为失散多年的兄弟,他们也在半推半就之间予以认可,在本片中可以说是相爱相杀的典范。张家辉饰演的香港反恐特勤组长官李彦明(谐音“你眼明”?),与张学友饰演的香港大学物理教授肇志仁(谐音难道是“找之人”?)的超越一般工作关系的友谊,交代应该更清楚些。张家辉的演技在杜琪峰导演的《黑社会》之后,有了突飞猛进的质变,可以说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漫长的尾巴时代贡献出的最后一个影帝级演员,他在《赤道》中作为香港警察的代表,目光所在很是明确,那就是服从上级和保障香港安全,他的悲剧意义全部从此而来,这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命令。作为最出色的的执法者,他能够从细节、证据和逻辑中推导出足够的结论,然而他的缺陷也在于此,他念兹在兹的解决路径是让大杀器送回韩国,至于香港是否从此太平无事?比《寒战》时脑洞更大的梁陆,将香港归置到纽约、洛杉矶、伦敦等动辄在影视作品中被恐怖分子袭击的地位。王学圻饰演的内地安全高官宋先生,给出了必须在香港解决“赤道”的隐秘而伟大的方案,在他的逻辑体系内这当然是“我的责任”——香港安全要治本,就是要让军火掮客闻风而避。他们分别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向提供了解决方案,然而天算不如人算。人都有感情,也便有成见和见识障。他们误读了自我的客观程度,犯下了致命错误。美剧《国土安全》的成功之处,就是让女主角Carrie随时陷入隔绝一切正常社交能力、在癫狂的境界里,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将各种看似毫无关联的碎片信息拼凑出无限接近事实真相的拼图。张家辉和王学圻作为两款型号质地绝然不同的公务员,在《赤道》里都是被自己的传统思维打败了。“赤道”挑战成功的前提,便在于充分了解各种公职人员的优势和缺点所在,《寒战》通过郭富城与梁家辉的有关警察系统权力归属的政治斗争来表现纪律部队如何犯错及弥补,《赤道》则让罪犯从国际关系及给予香港特别地位的《香港特区基本法》来寻找可以利用的空间。两种不同危机风格的《寒战》和《赤道》,构成了当前社会安全的两种方式,演员阵容完全不同的两部电影,也许有可能在未来形成漫威电影的交叉勾连。

《赤道》:国际化视野下的现代反恐

从视听感官的角度来说,《赤道》对于内地观众来说,还是相当亲切,毕竟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对于子弹毫不吝啬,钱嘉乐设置的尖沙咀枪战,特别让两位韩国演员池珍熙和崔始源演出《英雄本色》式的有情有义的家国情怀,这段戏也满足了韩国方面的意思。《赤道》虽然没有《速度与激情7》那么多的速度和激情,但是张震和文咏珊这对动作搭档组合,以反派的气势演出不同凡响的风采,张震在本片以干净利落的身手负责帅、在《一代宗师》锻炼后的眼神锐利,文咏珊则是有着冷酷美丽的邪魅杀手,大抵可以看作是李美琪和刘玉玲的接班人。

《赤道》:国际化视野下的现代反恐至于“赤道”本尊张学友的运筹帷幄,则是秉承大隐隐于市的老传统,物理学教授这一专业人士的高大上身份,屡屡成为香港政府警察部门的高级特别顾问,这个设置够大胆,现实中也许也有实际操作可能,然而电影中的处理并不缜密,同时编导也未安插一定范围内的干扰项,张学友作为大BOSS的意外惊喜不足以震撼。张学友的目标,是将亚洲最自由的香港发展为情报及军火贸易中心,王学圻从战略上看穿了这一目的,然而在战术上却没有张家辉的在地处理能力,后两者的未能通力合作,导致全盘错失良机。张家辉的牺牲并不值得,王学圻面对面张学友也难以言胜,这两种体制内精英要对付的是美剧《黑名单》里尚未与警方合作的红魔一般的“大人物”,他们在本片结尾得到的也就是《国土安全》第四季的结果:满盘皆输,战争刚刚开始。为什么有很多朋友觉得本片不够酣畅淋漓,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编剧未能更充分的给予这三个代表人物更多的性格描写和外在冲突,郭富城和梁家辉火爆异常的争执,给了观众足够的信息量用来判断他们的是非对错成败,张家辉和王学圻的冲突并非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而在于负责解决微观上具体事务的干警与宏观思考国土安全的战略研判的高层官员之间必不可免的职业悖论(换个城市、换个国家也是如此,毕竟以邻为壑并非解决渠道,不能与恐怖分子妥协的要义便是如此),香港便是任何人的“我城”,张学友最后的恐吓性警告再一次证明了当今全球化的安全危机防不胜防,张学友能够担任香港政府危机特别顾问、宋先生秘书也是其信徒,已经说明恐怖分子的渗透能力超过想象。《赤道》显然还有续集,如何向恐怖主义宣战,还是值得和平年代的观众来看,即使是当简单粗暴的热闹戏也有一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