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张学良为何招致骂名

尽管在西安事变中,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但是仍有不少质疑之声,在痛斥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仍然招致不少辱骂之声。

张学良为何招致骂名

一、西安事变,成败各半

1936年12月23日,双方在张学良公馆(冯钦哉的房子)西楼二层开始正式谈判,蒋方由宋子文,西安方面由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三人出席。西安方面再次提出六条主张:1、停战,撤兵至潼关外;2、改组南京政府,排逐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3、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4、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5、召开各党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6、与同情抗日国家合作。

但23日晚,张学良得知中共不希望公开“三位一体”的表示后,情势急转直下,原本“要蒋接受并保证实施(六项条件)”改成只要两宋担保即可;把“先撤兵、先放人(七君子)”改成了只要蒋下令撤兵即可;而要蒋承认西北三位一体的军政组织一条则根本取消。

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针对西安方面六项主张作了如下口头答复,即:1、下令东路军退出潼关以东,中央军离开西北;2、委托孔、宋为行政院正副院长,责孔宋与张商组府名单。蒋决令何应钦出洋,朱绍良及中央人员离开陕甘;3、蒋先回京,后释放爱国七领袖;4、联红容共,蒋主张为对外,红军苏区仍不变,经过张暗中接济红军,俟抗战起再联合行动,改番号;5、蒋意开国民大会;6、他主张联俄联英美。但蒋介石的回忆和国民党史料中并无这六点答复的记录。

蒋没有意愿为他的承诺签订任何协议书,东北军和西北军有部下向张学良反应不满,称:“我们提着脑袋给你干,怎么到最后连个签字都没有?”张回道:“你们政治觉悟没我高,蒋介石虽然被捕,但是其政治实力还在,既然我们要放他,要把他捧为领袖,那么逼他签字,他到时还会反悔,要一个君子协议也很好。

张学良的提议遭到了中共中央的反对。1936年12月24日深夜,中共中央致电周恩来,陈述了关于放蒋条件的指示。指示中提出,必须坚持以下三个条件才能放蒋:1、全部中央军首先撤出潼关;2、南京及蒋通过公开的政治文件宣布国内和平,与民更始,不咎既往,并召集救国会议;3、开始部分地释放政治犯。接到中共中央电报后,杨虎城转而积极赞同中共的主张,但张学良却不以为然。25日下午周恩来又企图劝说张学良接受中共中央的放蒋条件,但却意外地得知,张学良已经亲自护送蒋介石前往机场。

张学良为何招致骂名

至此西安事变没有动摇蒋介石的剿共思想。皖南事变证明蒋介石反共之心,一直未死。1936年张学良自私自利,西安事变后送蒋介石回南京; 20万东北军群龙无首,自相残杀,最终东北子弟兵灰飞烟灭,大部客死异乡。东北西北两军不听蒋命,即使蒋想剿共也得重新部署,调兵遣将。只是半年之后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爆发,再也没有机会全力剿共了。直到日军稍微停顿一下,皖南事变也就来了。结果他抓了蒋介石,又像刺猬一样放掉,还搭上自己半生幸福,20万东北军的性命,西安事变也是赔到了家了。

二、败家败国

目光短浅,奉行不抵抗政策,率东北军退入关内;东三省送人,热河察哈尔稍后送人,家乡父老比8年抗战又多受了6年痛苦。

1931年9月日军染指东北之时,张学良接到蒋介石的密电(张学良晚年否认了这一说法),执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大片国土落入敌手。仅过数月,东北就完全被日军占领。张学良因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而被国人讥讽为“不抵抗将军”。

不久,日寇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热河、北京、天津,企图吞占华北。日军的无耻行径激起了张学良的爱国之情,他决定奋力抵抗,同时洗刷自己和东北军不抵抗的耻辱。1933年元旦,日军进攻山海关,张学良命令东北军奋起还击,就此掀开长城抗战内幕。

山海关沦陷之后,日军继续向热河进攻,张学良立即将长城以内的东北军调进热河布防,并电请中央支援。南京方面随后派出军队北上,一同北上的还有二十多位军政大员和军事专家。

但最后敌我双方实力悬殊,难以挽回全局的失败,热河数日之内也落入敌手。热河失陷,造成全国舆论一片哗然。社会各界一致声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并且要求撤换张学良,张学良再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蒙受耻辱。

张学良为何招致骂名

三、贪得无厌,带兵入关

贪得无厌,带兵入关,参与中原大战;东三省后防空虚,给918日军入侵创造了便利条件。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三系合作反蒋,百万大军中原混战。9月18日,中原大战胜负已分,冯阎两军在陇海津浦两线节节败退,结果这时张学良通电全国,率东北军入关,“武装调停”,要平息中原大战。(4个月前他怎么不调停?蒋介石打胜了他来调停?传说中的渔翁得利?)结果40万东北军被分兵两处,20万主力先后入关。这20万主力陷入中原混战不说,东北老家剩了20万残兵,导致后防空虚,为后来的918埋下祸根。

四、放手利用日方势力参与内战

在郭松龄反奉大战中。张作霖慌不择路,希望日本人能够拉自己一把。张作霖向日本人表示,只要能保住他的地位,“一切要求都好商量”。日本人乘机提出增筑吉会等7条铁路、获得商租权等侵害中国国家主权的要求,张作霖为一时之急,同意了日本人的无理要求,双方订立了反郭密约。日本守备队奉白川司令官的命令对渡过辽河开往营口市区的马忠诚旅进行强硬阻挠,迟滞了郭军原定14日对奉军发起总攻的时间。15日,白川司令官将大石桥、辽阳、奉天、抚顺、铁岭、开原、长春等14个铁路沿线重要城镇划为禁止武装部队进入区域,禁止郭军通过。随后,又假借“护桥”、“换防”的名义,从日本国内和朝鲜紧急调入两个师团,分驻马三家、塔湾、皇姑屯一带,拱卫奉天,一旦奉军危急,便可出动。

五、纸醉金迷,放浪形骸

张学良为何招致骂名

张学良为何招致骂名

如果你能想象这样一个景象,也就不难理解这“千古功臣”为何能做出这种祸国败家的举动了:一个浪荡公子穿着豪华服饰躺在床上,一手擎着大烟锅正抽着鸦片,另一只手抱着“赵四”小姐,边吸毒边调戏美女,还一边呐喊着“给我打苏联,收回中东铁路”。如此功臣,如此造福苍生,也就难免了。少帅损兵折将,作孽苍生,实在是有愧“千古功臣”之盛名。

废之小者忘祖败家,废之大者祸国殃民,张学良少帅无疑是属于后者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