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铁血致远舰如何找到的?领衔水下考古的四川小伙披露

铁血致远舰如何找到的?领衔水下考古的四川小伙披露

文/川报观察客户端记者 吴晓铃

2015年底,备受关注的辽宁“丹东一号”战舰考古成果正式对外公布。考古专家宣布:经过出水文物分析并结合文献档案,可以确认“丹东一号”就是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最快的舰艇——致远舰。这项近年中国水下考古的重要成果,为中国近代史、甲午海战和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不久,中国社科院2015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发现致远舰入选。

主持这次考古调查的是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而调查领队、中心副研究馆员周春水,则是四川蓬安县人。1月30日,周春水应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邀请回蓉参加考古科普学术活动,披露了致远舰发现的全过程。

铁血致远舰如何找到的?领衔水下考古的四川小伙披露

磁力仪显示

水下有1600吨的铁质

致远舰,中日甲午海战的主力军舰。在甲午战争中,致远舰舰长邓世昌在弹药用尽且舰船遭受重创之后,下令冲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欲与敌同归于尽,却不幸被敌击中,邓世昌和全舰官兵壮烈殉国,这艘当时装备精良的军舰也永沉海底。

上世纪90年代,国家文物局就批准成立了“中国甲午黄海海战致远舰打捞筹备办公室”。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此项工作随后被叫停。

2013年,“致远舰”再度进入考古工作者视野。周春水说,当时丹东海洋红港要搞基建,而距红港约20公里处的黄海北部海域,就是当年甲午海战的交战区域。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应邀对海域进行考古调查,目的就是搜寻甲午海战中的沉船。

北洋水师舰船沉没于何处?周春水说,日本海军司令部1905年编写的《廿七八年海战史》中有详细记述,致远舰、经远舰、超勇舰、扬威舰等都有沉没具体位置。然而工作人员查阅此书底稿时,却发现与书中不一样的沉舰经纬坐标。为此,工作人员在疑似海域划分了11个区域,然后用磁力仪分区域扫描。一个多月后,3号区域磁力信号异常,显示水下有1600吨的铁质。当年下半年,丹东港的一条船在进行挖掘作业时,也触碰到水底金属物,并上报给了国家文物局。

铁血致远舰如何找到的?领衔水下考古的四川小伙披露

带有“致远”标记的瓷器。

水下探摸

潜水时长近7000分钟

为确定这个1600吨铁质的身份,考古调查队2013年10月、2014年4月以及2014年8至10月共进行了3次水下探摸。

周春水说,第一次水下探摸,他和同事们带着压缩空气潜入20多米深的昏暗海底,发现沉船绝大部分已经深埋于沙下。幸运的是,他们在附近找到了钢板等遗存,出水后在实验室做金相分析,年代也大致符合。第二次下去,考古人员开始在疑似沉舰周边小心抽沙,果然,沉舰舰首、舰尾、左舷、穹甲区等重要区域渐渐显露。“最后我们发现,沙土下揭露出来的舰体有60多米长、9至10米宽。”周春水说,从残骸来看,沉舰整体受损严重,尤其舰体绝大部分区域都有火烧的痕迹。

为了还原沉舰现在的状态,考古人员在海底持续作业。作为领队,周春水潜水时长达近7000分钟。“海底光线微弱,只能看到一两米远。我们仅是为了做出沉舰的三维立体图,就在水下拍了成千上万张局部照片进行拼接。”

在第三次水下探摸中,考古人员还发现完整的10管格林机关炮、子弹、瓷器、铜质冷凝管等遗存。“这些证据表明,这艘沉舰肯定就是当年北洋水师的战舰。”

为了进一步明确沉舰身份,去年考古人员继续在水底提取了60个种类的文物,包括舷窗、铜牌、电灯罩、衣帽钩等船体构件,以及鱼雷引信、炮弹、加特林机枪弹、毛瑟枪子弹等武器装备。此外,还发现茶杯、鞋底、皮带、木梳等生活物品,以及几块官兵的残骸。

确定身份

理论推测加考古实物支持

种种证据,都指向这艘沉舰就是致远舰。但考古人员必须找到更确切的证据,才敢最后定论。

周春水说,史料记载,当年北洋水师的扬威、超勇、致远、经远4舰都在这一区域沉没。这4艘战舰,史料记载超勇舰和扬威舰只有1380吨,远低于此次磁力检测的1600吨,因此可以排除。而经远舰的排水量高达2900吨,只有致远舰是2300吨。考虑到炮火摧毁及后期破拆而折损了一些钢材,再去掉部分木材及煤炭等非磁性物质的体量,只有致远舰的体量和沉舰最匹配。考古人员又根据日军拍摄的经远舰沉没照片《日清战争写真图》,以及拍摄角度寻找拍摄地点和沉没点。没想到时隔100多年,居然拍到了一张一模一样的照片,“根据排除法,这说明沉舰只能是致远舰。”

理论上的推测,也获得考古实物的支持。周春水说,在一个破碎的餐盘底部,考古人员发现了“致远”的英文字母。此外,还找到一些带局部“致远”文字的瓷器碎片。而另一个有力的证据,是一块铭牌,镌刻了建造公司的名称以及1886年的建造年份。“这个时间与史料记载的致远舰建造年份一致,并且史料记载曾给中国和日本都造过舰。这家公司曾经取得过美国加特林机枪的代理权,所以才在舰上配备。而我们在水下找到的加特林机枪,和日本当年从致远舰上捞走、现展出在日本三笠公园的一模一样。”

沉没120多年的致远舰终于被找到!

周春水说,现在对整体打捞致远舰的呼声很高,“但目前还有出水文物保护、摸清舰船现状等诸多工作要做,还未到确定是否打捞的阶段。”

【新闻多一点】

铁血名舰致远舰的前世今生

致远号巡洋舰(英文:Chinese cruiser Zhiyuan)是中国清朝北洋水师向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订购建造的穹甲防护巡洋舰。

致远号排水量2,300吨,航速达18.5节,是北洋水师主力战舰中速度最高的。致远号和姊妹舰靖远号及同时在德国订购的经远、来远号在1887年底完工加入北洋水师后,清政府便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停止北洋水师采购新武器。结果在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海战中,致远及靖远号是北洋水师最为“新式”的舰只。

1894年9月17日的甲午海战中,致远号在弹药将尽且遭受重创后,由管带(舰长)邓世昌下令冲向日本舰队的主力舰吉野号,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号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清末著名文人高邕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帝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

致远舰基本数据:

排水量 2300吨

舰长 81.38米

舷宽 11.58米

吃水 6.4

航速 18.5节

编制人数 204-280人

续航力 6000海里/10节

编辑:曾东平

最新文章